时间:2021/11/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聆听民国·沉沙

戴应观:这时文明程度的进展,也并非由于某一日某一事之发生所能获得的

聆听民国·沉沙

戴应观(简本)

聆听民国·沉沙

查士元:国家只要有一个标准,个人我主张绝对的分散。

聆听民国·沉沙

查士元(简本)

聆听民国·沉沙

严绂葳:是梦是真真是梦,未应说梦是痴人。

聆听民国·附录

东吴大学学校建设、社团及报刊大事记

聆听民国·沉沙

罗叔和:农村为化作我们的乐园

聆听民国

年汇总

聆听民国

年汇总

那年那些梦——《,聆听民国》

区克宣

生年不详。

又名区国暄。

广东人。

(此前经历不详。)

年左右,区克宣在广州某教会学校读书,曾到大元帅府以“为宣传党义事”拜见孙中山,得到孙中山单独接见,受先生感召,区克宣答应到南洋工作,孙中山又将他引荐给时任国民党广东支部部长的邓泽如。

(玉梨生注:此段经历根据区克宣本人在《如何纪念总理》的回忆整理。

大元帅府

孙中山大元帅府前身为广东士敏土(cement)厂,始建于清光绪33年(年),生产规模仅次于天津开平水泥厂,是当时我国第二大水泥厂。

年7月,孙中山率领部分海军南下,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开展护法运动。

年9月10日,孙中山就任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军政府最初在东郊黄埔公园设大元帅府,从9月16日起,大元帅府迁到广州河南石冲口码头附近的原士敏土厂(现纺织路东沙街18号)办公。大元帅府总占地面积为平方米,由南北两座主体大楼、东、西广场和正门等组成。两座主体大楼为三层券拱的殖民地式建筑。

年5月,由于受盘踞在广东的桂系军阀及政学系的破坏和干扰,孙中山辞海陆军大元帅职离开广州,护法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年秋末,援闽粤军陈炯明部下邓仲元、何贯中等将领在党国元老、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何子渊等人多方斡旋下,奉孙中山之命,回师平叛桂系军阀莫荣新,同年10月收复广州,年初,孙中山重掌帅印;随后组建粤军第一师;同年被推举为非常大总统,致力北伐。设总统府于观音山麓。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中华民国政府进行了征讨桂系军阀、北伐等军事活动。

年6月16日,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围攻总统府(已毁,现在原址建起中山纪念堂)。孙中山幸免于难,但在8月被迫再次离开广东。第二次护法运动又以失败告终。

年2月,陈炯明被滇、桂、粤联军组成的西路讨贼军击败,孙中山重返广州,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

大本营成立初期先后平定了沈鸿英叛乱和东江叛乱,进一步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这一时期孙中山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年11月,孙中山应邀北上商谈国是,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大本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孙中山逝世后,这里又作为国父文化教育馆两广分馆、国父纪念馆等。

广州解放后,该处先后成为部队和省有关部门的办公用房,-年成为广东省农业机械供应公司办公、居住用房。在保护范围内修建了三幢居民宿舍楼,其中正门处的六层居民宿舍楼,直接骑压了大元帅府的原门楼,但残存的门柱和基石仍清晰可见。西边两幢八层宿舍楼则为大元帅府厨房、卫兵房等所在地。

年8月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6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10月,大元帅府旧址被移交给广州市文物管理部门,筹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年,广州市投资万元对旧址进行清理、拆除和维修,并以大元帅府旧址为依托,建起了大元帅府纪念馆。

年,广州市政府决定投入万搬迁六层居民宿舍楼,并复建大元帅府门楼。

年底,孙中山大元帅府对社会开放。

邓泽如

早年在南洋经营工商业。

名文恩,字远秋,号泽如,以号行。

广东新会县人,年3月19日(清同治八年二月初七)生。祖辈务农,父亲邓传谋经商多年。

邓泽如六岁入塾,十一岁随父至阳春习商,业余坚持自学。十八岁时由堂伯邓传合带往南洋谋生,初抵英属马来半岛吡叻州,在悦生店做出纳;不久往来于金宝、芙蓉等地开采锡矿;后长住挂罗庇??(即瓜拉比剌),以种树胶营商,逐渐积资致富。识富商陆佑,曾为陆的代理人。

年7月,孙中山到南洋进行革命活动,自吉隆坡至芙蓉,邓泽如慕名前往谒见。孙与当地华侨开谈话会,揭露清政府假立宪的骗局,并批驳了保皇党散布的“革命可遭瓜分”的谬论。邓拥护孙中山的主张,从此积极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运动。

年,邓泽如加入中国同盟会,任桂罗庇膀埠同盟分会会长。积极筹款支援国内反清的各次武装起义,深受孙中山赞誉。

年,邓泽如与爱国华侨李月池设立麻六甲(今马六甲)中华书报社,传播革命思想。

(年秋,孙中山在新加坡成立同盟会时和同志合影)

年,孙中山将同盟会南洋支部由新加坡迁往庇能(即槟榔屿),胡汉民为支部长,胡因在香港无暇兼顾,该支部事务遂由邓泽如主持。邓对同盟会的工作认真负责,无论是在筹款方面,还是在发展会员、联络同志方面,都能尽力而为。这时同盟会在英属南洋办有《中兴日报》和《阳明日报》,邓作为一个商人,虽不大过问宣传文字,但却热心为报纸从事招股、经营等事宜。

邓泽如自加入同盟会后,即承担筹款任务,诸如钦廉、防城、镇南关、河口及广州新军起义各役军费的募集,他无不力任艰巨,接济军需,支持革命。孙中山曾赞誉邓等“筹饷之功,必与身临前敌者共垂千古而不朽”。

年秋,孙中山在庇能召集黄兴、胡汉民、赵声、邓泽如等人开会,决定在广州再举行一次大规模的起义,惟需筹款10万元以上,商定由邓负责在英属南洋筹办5万元。会后,邓即奔走各埠进行劝募,历时四十余日,虽逢长子出生,亦全然不顾,“尽力国事,急公忘家”;又偕黄兴同赴各处游说,结果圆满完成任务,为年4月广州起义提供了大量经费。

年10月武昌起义后,邓泽如继续在南洋募集经费支援新政权。

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邓泽如应召回国。到南京后,孙拟任邓为广东省都督,邓以“泽本商人,素无政治军事之学识……自度才力不胜”而谢绝。后胡汉民督粤,劝邓出任实业司长及官钱局总办,他也没有应允。邓为谋国家建设,力主开办银行,振兴实业,曾在广东调查矿藏,准备偕华侨投资经营。

年,邓泽如与国民党广东省支部订立了承办英德、花县灰石矿合同,但因“二次革命”失败而中止,他仍回南洋重理旧业。

年,孙中山于“二次革命”失败后在日本重组中华革命党,函邓泽如在南洋创立支部并筹款,邓得信后立即奔赴各埠开展工作。部分国民党人反对孙建立新党,邓坚决支持孙中山,受邓影响的南洋多数同志亦均站在孙中山一边。年底,中华革命党在南洋设立筹饷局,邓任英、荷两属各埠筹款委员长。

年,孙中山先后派许崇智、邓铿到南洋宣传党义及办理筹饷事宜,邓泽如在许等协助下,以中华实业公司名义招股数十万元,后将此款源源汇交东京总部和广东朱执信、上海陈其美等,作讨袁活动经费,为废除袁氏帝制做出了贡献。

年,孙中山率海军南下护法,邓泽如依孙的指示在南洋经营“军事内国公债”,收银三万余元。

年11月底,孙中山在广州重组军政府,邓泽如奉召回到广州,任广东军政府内务部矿务局局长兼广东省矿务处处长。

年6月,陈炯明叛变,邓泽如避走香港,设法筹款助孙讨陈。8月,邓泽如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国国民党广东支部长,遂即以支部长名义发表讨陈宣言。10月又与古应芬,林直勉等组建讨陈办事处,同月,又任驻港讨逆办事机关理财员,同邹鲁等人在数月之内筹款四十余万元,用来联络滇、桂军讨伐陈炯明。

年3月,邓泽如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建设部部长,5月改任两广盐运使。后任大本营参议。同时仍任国民党广东支部长,并于10月10日在广州主持召开党员恳亲大会,任大会主席,侧重讨论党务问题。

同年10月,孙中山得到中国共产党和苏联代表的帮助,决定改组国民党,邓泽如被孙中山指定为国民党临时中央九名委员之一,参加国民党改组事宜。他与林直勉等11人联名写信给孙中山,说共产党利用国民党改组的机会“施行阴谋”,“借国民党之躯壳,注入共产党之灵魂”,谓国民党将被无形消灭。他们还拟定了一个限制跨党办法。由于受到孙中山的批评,他们不得不有所收敛。

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确定了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邓泽如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但他并未改变反共立场。

同年6月,他与张继、谢持一起以国民党中央监委会名义,向孙中山和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提出弹劾书,谓“中国共产党员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之加入本党为党员者,实以共产党党团在本党中活动,其言论行动皆不忠实于本党”,“希即从速严重处分”。孙中山、廖仲恺等不为所动。

7月,国民党中执会决议发表宣言,表明坚持“一大”路线,“对于规范党员,不问其平日属何派别,惟以其言论行动能否一依本党主义政纲及党章为断”,“仍望我诸同志在此时期中继续努力,……屏除疑惑”。

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胡汉民暂时代行大元帅职权,邓泽如及国民党内一部分右翼分子聚集在胡的周围,继续从事反共活动。他们先是反对改组大本营、成立国民政府的决定,想要把持中央,贯彻其排斥共产党的主张,为此邓出面上书“弹劾政治委员会未经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而发表政府改组”,被廖仲恺等人驳回;以后他们又多次策划“清党”,以排斥共产党人,并谋划对付左派人物的办法。他们尤恨廖仲恺,必欲除之而后快,以至不惜采取暗杀手段,由胡毅生、朱卓文等收买凶手,于8月间将廖仲恺杀害。

(年中秋节,张民达婚礼时合影,左起:侯山、叶剑英、梁龙、何香凝、邓淑贤、张民达、邓文烈、廖仲恺、邓泽如。)

廖仲恺遇害后,胡汉民、林直勉等与廖案有关或有重大嫌疑的人多出走、逃跑、被捕或被软禁,惟邓泽如没有受到触动,且被任命为财政部长。但他心怀畏惧,很快离开广州。

11月邹鲁、谢持等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反共,他虽未与会,却暗中出钱资助。

年1月,在国民党二大上,邓泽如再次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

年4月初,吴稚晖等人以中央监察委员名义提出所谓弹劾共产党案,要求对共产党首要人员进行非常处置,邓泽如从日本赶回,表示完全赞同,并领衔通电,称国民党三中全会和武汉联席会议为共产党所操纵,否认会议所采取的坚持革命、反对独裁的各项措施的合法性,为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提供了依据。嗣后,邓又到南京出席国民党部分执监委员会议,支持蒋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

(年4月18日,蒋中正、胡汉民、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邓泽如、甘乃光等南京国民政府要员合影)

5月,宁方国民党中央常委及各部长会议决定组织“清党委员会”,邓泽如被推为七委员之一。9月,宁汉沪合流成立特别委员会,邓被任为海外部长、政府委员和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委员。但因国民党内各派势力争夺激烈,他随胡汉民滞留上海未去就职,不久特委会无形解体。

11月,张发奎、黄琪翔等在广州兵变,拥护汪精卫,反对桂系。12月又爆发了共产党人领导的广州公社起义。邓泽如自上海急电南京国民党中央,指责汪精卫等对于张、黄兵变“不独参预逆谋,实为发纵指示”,又说广州公社起义“则为养奸成祸”,乃是“主谋正犯”,要求派兵去粤镇压。以后邓与古应芬奉派赴粤调查,共同炮制了一个报告书,说汪等“罪过丛积,已非朝夕”,应“通缉归案,依律从严处办”。

年2月,蒋介石主持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仍以邓泽如为国民政府委员。但邓对蒋有所不满,曾谓:“四次全会全操于个人之手……余不愿同流合污”,因此既不到会,也不就职,并通电否认四中全会名称,认为年3月在武汉召开的三中全会不合法,说蒋等已被武汉的中央指为反革命开除党籍,如果“以为有效,则蒋等既丧失党员资格,何能出席于四次全会;以为无效,则何得有四次全会之名?”

年,邓泽如继续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但态度消极,很少过问政事。此后数年,他除游山玩水、看书写字外,曾把从前所经历及搜集的有关国民党历史的材料编成八册初稿,于年交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后以《中国国民党二十年史迹》为书名出版。

年2月,胡汉民因与蒋介石发生矛盾被蒋所扣,邓泽如支持胡,于同年4月联合古应芬、萧佛成、林森以四监委名义对蒋提出弹劾。随后国民党反蒋各派和西南军事实力派在广州开“非常会议”,另组“国民政府”与蒋对立,邓为该政府委员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宁粤议和,邓泽如仍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此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广东治河委员会委员长等职。

年12月,邓泽如在广州病死。)

年7月,许德珩在得到恽代英等人支持后,应原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时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唐生智邀请,出任第四集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兼代主任,区克宣为其四位秘书之一,当时身份为共产党员。可见于《为了民主与科学——许德珩回忆录》:

我当时有四位秘书:黄松龄、马浚(哲民)、区克宣、陶希圣(当时四个人都是共产党员,只有陶希圣后来叛变,当过汪伪汉奸,后来又投蒋,帮蒋写《中国之命运》,现在台湾)。

(玉梨生注:

许德珩

字楚生、楚僧,别名础。江西九江人。

年10月17日(清光绪十六年九月初四)生。父亲许鸿胪曾参加府试,补为廪生;在九江同文书院任教时,方志敏是他的学生。

许德珩六岁在家馆读书,后入私塾。

年,考入九江中学堂就读,经老师杨秉笙、王恒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年,辛亥革命爆发,九江光复,他投笔从戎,任九江都督府秘书处秘书。

年春,回九江中学堂继续读书。

“二次革命”爆发后,许德珩再次投笔从戎,参加江西都督李烈钧领导的湖口讨袁之役。失败后,为躲避搜捕,只身到上海求学。

年,考入吴淞中国公学,因学费昂贵,一年半后辍学。

年秋,许德珩考入北京大学,先读英文,后转国文学门,曾师从陈独秀、李大钊,深受其影响。在校时,他结识了邓中夏等人。

年5月,北京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签订《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允许日本驻兵东北,出卖中国领土和军事主权,引起北京各大学学生的反对,许德珩参加了请愿活动,并被推为代表之一向总统徐世昌上交请愿书。

6月,经李大钊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还参与发起组织学生救国会。

7月,受学生救国会委派南下联络,先后到达天津、济南、武汉、九江、南京、上海等地,结识了张太雷、马千里、恽代英、林伯渠、邵力子、史量才等人。

10月,参加《国民》杂志的创办工作,任编辑委员会委员。

年初,许德珩与北大进步同学一起组织工人夜校,帮助学校工友读书识字,还与邓中夏一起发起成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经常走上街头,深入海淀、卢沟桥、长辛店等地,向工人、农民宣讲革命道理。五四运动期间,他是运动的发起、组织、宣传者之一,负责起草《五四宣言》,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的行动,后被捕入狱。6月16日,在上海参加了全国学联成立大会,任《全国学联日刊》总编辑。

年秋,许德珩从北京大学毕业,12月赴法勤工俭学,就读于巴黎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在法期间,结识了蔡和森、向警予、陈毅、徐特立等人,参加过旅法中国学生的爱国斗争。

年初,许德珩回国,任教于广东中山大学,讲授社会学、社会主义史。

4月,许德珩应恽代英之邀,到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官,同时还在武汉第四中山大学讲授社会学。

7月,汪精卫“分共”,许德珩在得到恽代英等人支持后,应原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时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唐生智邀请,出任第四集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兼代主任,他掩护和资送不少共产党人离开武汉。

9月,许德珩辞职,到上海与刚回国的夫人劳君展团聚。

11月,许德珩到广州,在叶剑英安排下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兼主任教官。

12月,许德珩回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还和邓初民、劳君展等组织“本社”,意为不忘本、恪守三大政策,谋求与共产党合作。

年底,许德珩任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社会学系教授兼系主任,讲授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

年初,翻译出版马克思的《哲学之贫困》,这是该书的第一个中文译本。

年7月,应聘北平师大历史社会学系教授及主任,并兼北大法学院教授。

“九一八”事变后,许德珩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到东北大学等处演讲,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痛斥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

年12月,许德珩被国民党军队宪兵三团逮捕,后经宋庆龄领导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营救获释。出狱后,许参加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北平分会执行委员。

年秋,许德珩看到中共中央的《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兴奋异常,冒着被解聘和坐牢的风险,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他与杨秀峰、马叙伦等发起组织北平文化救国会,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同学生一起游行示威,并在清华大学演讲,抨击国民党当局。年夏,被北大解聘,旋任教于北平大学法商学院。许德珩在北平大学任教期间,结识了中共北方局代表徐冰。

年冬,他从徐冰介绍中了解到延安缺乏日用品和粮食,和夫人劳君展表示要“买些日用品和食物给毛主席送去”。随后,劳君展立即买了三十双布鞋、十二块怀表和十几只火腿,委托转送给毛泽东。11月2日,毛写信致谢,说:“我们与你们之间,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德珩离开北平,经武汉转赴南京,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六部设计委员。

南京沦陷后,又经武汉回江西,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年7月,许德珩被推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年9月,任教于重庆璧山社会教育学院,讲授唯物史观、社会学。年初,参加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筹备工作,并任政团同盟联络部副部长。

年底,许德珩与一部分文教、科学技术界人士在重庆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以聚餐形式讨论民主与抗战问题,呼吁“团结民主,抗战到底,发扬‘五四’反帝反封建精神,为实现人民民主与发展人民科学而奋斗”。

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谈判,曾在红岩约请许德珩共餐。毛泽东对许等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十分赞赏,勉励他把座谈会发展成一个永久性政治组织。

9月3日,民主科学座谈会召开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大会,决定将民主科学座谈会改名九三座谈会。

年5月4日,九三学社正式成立,许德珩被推为理事,主持社务活动。

年,许德珩从重庆回北平,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支持学生民主爱国运动。

11月,国民党当局召开国民大会,许发表谈话指出:“此次国大断然召开,政局前途不堪想象,是以深感个人责任之大,故若非各方协商一致,我个人不拟赴京。”

年,在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后,许德珩就转入秘密斗争。

年1月,许德珩和北平其他文化界民主人士联名拥护毛泽东的八项和谈主张。同时,与其他九三学社负责人一起在《新民报》上发表宣言,拥护中共召开新政协的倡议。

3月25日,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到达北平后,次日邀请许等共餐。席间,周恩来对他说:“这几年你辛苦了,一别两年多,你所做的事,我们都知道。”

9月,许德珩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水产部部长、全国政协第四届副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他是九三学社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历任第一至第六届主席。

年4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2月8日,许德珩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一百岁。

(许德珩之女,"两弹元勋"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签名日期封)

唐生智

字孟潇。湖南东安县人。

年10月12日(清光绪十五年九月十八日)生。祖父唐本有曾任广西提督。父亲唐承绪,在东安办过天锡矿冶公司,在湘西管过盐卡。

年秋,唐生智从塾师唐诗亭读古书。

年春,唐生智考入湖南陆军武备学堂(陆军小学)第一期,思想倾向新派,遵纪守令,成绩优秀,常受褒奖。

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陆军小学举行致哀仪式,唐生智对此不以为意,因在下面发笑而受到记过处分。

年春考升又进湖北武昌第三陆军中学,在谭人凤等人影响下,唐生智参加了同盟会。

年秋,唐生智在陆军中学毕业后,被调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

10月,辛亥革命爆发,唐生智邀几个保定同学南下上海参加革命。

11月,唐生智在沪军都督府任科员,曾在兆丰公园痛打印度巡捕。

12月,唐生智到烟台都督府(都督李燮和)参谋,旋任连长,他雷厉风行地整治这支连队,向李燮和控告营长吃空额,结果被排挤。

年,唐生智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第二连。

年10月,唐生智从保定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到湖南陆军混成旅任见习排长。

年春,唐生智代理连长,参加讨袁护国驱汤(芗铭)运动,事败离队,藏匿于耆宿刘人熙家中。

年,6月袁世凯死,7月湘军赶走北洋湖南都督汤芗铭,刘人熙任临时都督,唐生智任湖南督军署卫队营营长。

8月,唐生智任北洋湖南陆军第一师(师长赵恒惕)第二旅(旅长林修梅)第三团(团长宋鹤庚)第三营营长。

年9月,护法军政府成立,唐率部参加护法运动,升任湘军第2师第1旅第3团团长。

11月南北战争开始,唐生智曾随湘军参与。

年春,唐生智升任湘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宋鹤庚)第三团团长。

年6月,湘军驱逐张敬尧,唐生智的第三团为湘军前锋,攻入湘乡县城。

年9月,晋升为第1师第2旅旅长。

11月,奉调从黄盖湖一带进兵湘西,平息王育寅之乱。

11月23日,赵恒惕取代谭延闿出任湘军总司令,12月31日任命唐生智为湖南陆军第一师(师长宋鹤庚)第二旅旅长,辖第三团(团长刘兴)、第八团(团长李品仙)两个团。

年8月,广州大元帅府建设部部长谭延闿奉孙中山先生之命,任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由粤返湘讨伐附庸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湖南省长赵恒惕,与拥赵之湘军展开了拉锯式的战争。

赵恒惕急忙组织“护宪军”迎战,19日赵恒惕就任湖南护宪(省宪)军总指挥,唐生智任第三路军指挥,讨伐谭延闿。

8月23日,谭、赵双方军队在恒山一带开始接触,经激战将谭军击败,31日张辉瓒突袭长沙,赵恒惕军后撤,谭延闿军乘机反扑。

9月7日,蔡钜猷占桃源,唐生智由常德后退,11日退至湘阴保存实力。

10月20日,湖南议和破裂,赵恒惕向谭延闿反扑,吴佩孚调马济来援,唐生智率部激战,击败谢国光,并乘胜包抄谭军后路。

11月7日唐生智占衡阳,14日谭延闿部退粤边,谭赵战争结束,湘军整编为四个师,唐生智任暂编第四师师长。

12月22日,赵恒惕因湘西蔡钜猷部收编未成,对湘西下总攻击令,唐生智乘浓雾渡过湘江,将蔡军包围击溃,随后在湘南训练部队,扩充实力,兼湘南善后督办、水口山矿务督办,逐步脱离了赵恒惕的控制。

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改组,广东的革命浪潮迅速波及湖南,唐生智曾亲赴洛阳见吴佩孚,了解吴对湖南的态度,请吴支持,并派人前往两广联络,窥测南方形势。

8月26日,《大公报》报道了唐生智“以工代赈”修筑公路干线的做法,唐生智拜佛教密宗居士顾伯叙(字子同,法号净缘,俗称顾和尚)为师,皈依佛门学佛章,自称“佛教将军”。

11月,广州北伐军程潜进攻湖南宜章,旋为唐生智击退,唐生智据地自雄,第四师发展到五万人枪,实力为湘军之冠。

年1月12日,北伐军左翼总司令程潜为唐生智诱拘于湖南汝城,旋释。

年秋,因赵恒惕任用私人,唐生智遂与赵及其部下叶开鑫、贺耀祖反目。

11月,熊克武从四川退到湘南,唐生智收编了熊克武一部分入湘部队。

年冬,中共湘区委大力领导反英讨吴(佩孚)驱赵(恒惕)运动。同时,区委书记李维汉派夏曦、王基永等策动唐生智反赵驱吴,参加北伐。

年1月7日,唐生智命令全体官兵摩顶受戒成为佛教徒,部队佩戴“大慈大悲救人救世”胸章。

1月,中共湖南区委派王基永去衡阳,向唐生智提出反吴驱赵、与国民政府合作等七项要求,唐大体赞同,进一步表示支持广东国民政府,还送二千元作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活动经费。

年春,赵恒惕见唐生智的力量不断扩大,又得知其与广东革命政府联系,便与吴佩孚密谋除掉唐生智,遂以迎接白喇嘛到长沙,主办所谓禳灾祈福的金光明法会为名,召唐至长沙参加法会。唐察知赵的用心,谢绝参加。接着赵又以召开财政会议的名义,邀唐至长沙开会,唐又托词拒绝到会,使赵的阴谋破产。

年初,湖南人民在夏羲、郭亮等共产党人领导下,在长沙召开万人大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讨吴驱赵运动,并提出“打倒赵恒惕”、“组织代表民意的政府”、“督促湖南军队讨伐吴佩孚”和“请求国民政府北伐”等主张。

年3月初,唐生智在联络李宗仁派兵支援下,加入了湖南人民的驱赵行列,起兵向长沙进发。手无兵权的赵恒惕在各方压力下,被迫于3月12日通电辞职,并推荐唐生智为代理省长。

3月15日,唐生智到长沙,即电邀第1师师长贺耀祖、第2师师长刘铡、第3师参谋长张雄舆(师长叶开鑫称病请假)及各师旅长以上军官来省,共商善后事宜。贺耀祖是唐在湖南陆军小学时的同学,关系密切,他便首先找贺商量。他对贺说:“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北伐战争即将举行,广东方面我已派人秘密接头,他们内定我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军长,你是第9军军长。只等北伐军进入湖南,就可以发表新命。”他见贺耀祖犹豫不决,便于25日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扣押湘军第2师师长刘铡、秘书长肖汝霖、第3师参谋长张雄舆等坚持跟吴佩孚走的军官。派贺耀祖兼任湘西善后督办。接着派兵攻占了叶开鑫部所据的岳州(今岳阳市)。不久,唐生智宣布废除了赵恒惕的《湖南省宪法》,自任湖南省临时省政府的主席。

年三四月间,董必武受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派遣秘密奔赴长沙,做争取唐生智的工作。夏曦、徐特立等以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名义,在长沙召开讨吴援唐市民大会,并组织工农群众成立救护队、运输队,慰劳和支援唐的军队作战。

4月,吴佩孚收买了赵恒惕的旧部叶开鑫为“讨贼联军”湘军总司令,北军监视其后,向长沙进攻。4月底,桂军钟祖培旅自桂林北上增援唐生智。

5月初,唐生智部在湘北失利,在长沙又只一个旅的兵力,遂率部退出长沙,集中兵力于衡阳一带,固守待援。同时,中共湘区委派夏曦、何叔衡、郭亮、王基永等组成8人代表团,随同唐生智撤退到衡阳,帮助唐军进行政治训练和宣传鼓动工作。夏曦并被唐生智聘为政治顾问。

此时,广东国民政府也先后派来白崇禧、陈铭枢和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与唐联系参加北伐的问题。由于多方努力,唐表示拥护国民党的三大政策,愿意参加北伐,并向广州国民政府紧急求援。

5月12日,桂军钟祖培旅赶至衡阳;5月底,广州国民政府首先派出以共产党员叶挺为团长的第四军独立团先行开入湖南,于是北伐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6月2日,唐生智在衡阳宣布“反英、讨吴、驱赵”的政治主张,取消代理湖南省长的名义,正式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就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随之,他将原来的旅改为师,以何键任第1师师长,李品仙任第2师师长,刘兴任第4师师长,原警备旅改为教导师,以周斓代理师长,正式参加革命行列。3日,在萱洲河击败北洋军,恢复黄土岭、衡山、永丰一线。4日成立湖南临时省政府,5日叶挺独立团占领攸县。

7月5日,唐生智以前敌总指挥名义下令第四、第七、第八军分三路出击,6日革命军开始大举反攻长沙,渡过涟水,第八军刘兴师克娄底,7日何键师克濲水,8日第八军渡过易俗河,进攻湘乡、湘潭,9日夏斗寅师克湘乡,11日第八军李品仙第二师攻占长沙,刘兴师钟祖培旅克复宁乡,击败“讨贼联军”湘军总司令叶开鑫等北洋军,16日周斓师克益阳。7月17日长沙实行党治,取消省宪省议会,30日唐生智被任命为湖南省政府主席,宣布废除省宪法、解散议会、成立省政府。

8月,唐生智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兼湖南军事厅长,明显表示出亲俄、亲共、亲农工的姿态。

8月12日蒋介石到达长沙,决提早进攻武汉,使北军无整顿增援之余暇。8月14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颁发第二期作战计划及总攻击令,唐生智任中央军总指挥兼左纵队指挥官,以攻占武汉为战略目标。8月19日湘北革命军开始总攻击,唐生智指挥之左纵队渡过汨罗江,占领长乐街,21日左纵队败赵恒惕、李济臣所统之援湘军董政国、孙建业等于新墙,岳州震动,22日何键师克岳州,叶开鑫、宋大霈等分退华容城陵矶,24日李品仙师占羊楼峒,25日占蒲圻,28日何键师自临湘渡江,右纵队也进入湖北,北伐军先后攻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吴佩孚败走,湖南底定。

9月3日,第八军何键、夏斗寅师自嘉鱼渡江占大军山及蔡甸,湖北省长刘佐龙部不战东退,6日何键、刘兴、夏斗寅师攻克汉阳,7日占汉口,吴佩孚、靳云鹗离汉口北退孝感,9日占黄陂,10日刘兴师占孝感,吴佩孚退向信阳,13日克广水,14日第八军与由豫开来之田维勤军激战于广水之北,16日第八军刘兴师克武胜关,夏斗寅师克平靖关,李品仙师克九里关,蒋介石攻打武昌则连日不克,17日蒋介石离武昌转江西督师,鄂事交前敌总指挥唐生智负责,并代理湖北临时政治会议主席。9月21日指挥第三次攻击武昌,仍不得手,唐生智乃改取围困战术,守敌军心大乱,时有官兵出城投诚,与此同时积极分化孙传芳部。

10月5日,蒋介石电唐生智,须孙传芳先允撤兵,方可停战。10月10日武昌守军贺对庭团内应,第四军第十师陈铭枢入城,俘刘玉春、陈嘉谟,武昌克复,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北伐军在两湖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第四、第七军转向江西战场,第八军留驻两湖整训。

11月2日,唐生智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2月3日,第八军及第十五军进攻鄂西卢金山、鄂北张联升,左翼总指挥职袁祖铭亦出兵夹击,13日唐生智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及国民政府临时联席会议委员。

年1月1日,蒋介石在南昌参加军事善后会议,力主进兵南京、上海,唐生智则主进兵河南。1月20日,唐生智任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制审查委员会委员长。1月25日任北伐军西路军总指挥,率第四、第八、第十一、第十五军,出武胜关沿京汉线前进。1月31日,唐生智指使周斓武力解决了北伐军左翼前敌总指挥袁祖铭,吞并了黔军部队。

2月3日,唐生智将原第八军部队大肆扩充为四个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第十八军军长叶琪、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第三十六军军长刘兴)六万人,控制了两湖的军政大权,权利欲望和政治野心也不断膨胀。

3月6日,唐生智逼走武汉卫戍司令兼第十一军长陈铭枢,即由李品仙继任卫戍司令,11日选任武汉军事委员会委员、军委主席团成员、国民政府委员。3月30日,由粤、湘、鄂、赣农民协会及河南武装农民自卫军代表在武昌举行联席会议,筹备组织全国农民协会,推邓演达、毛泽东、谭延闿、唐生智等为临时执行委员。

4月3日,汉口爆发中日冲突,4日,唐生智向日总领事道歉,请日水兵撤退,无效。4月6日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第四方面军总指挥,蒋介石拟四路北伐,以唐生智统第三路,由京汉路进攻,未实行,12日被任命为湖南省政府委员。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进行清党,17日武汉国民政府免去蒋介石总司令职务。4月18日,武汉国民政府举行誓师北伐典礼,19日令唐生智任国民革命军总指挥,22日免兼第八军军长,率部继续北伐,统率三个纵队进军河南,27日进占驻马店,29日北伐军完成了集中。

5月1日,败奉于河南驻马店,即分三路北攻,以靳云鹗等豫军任左翼,张发奎率第四第十一军任右翼(贺龙师亦属此路),唐生智率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军及第八军之一部任中路。5月5日右翼第四、第十一军与奉军及田维勤直军开始在河南汝南战斗,8日武汉北伐军与奉军激战于确山、遂平之间。5月13日,因唐生智笃信佛教,武汉国民政府令保护佛教寺院。5月13日唐生智下达总攻击令,14日右翼第四、第十一军与奉军第十一军赵恩臻剧战于上蔡,15日三十六军占领西平车站,16日第三十五军及第三十六军与奉军战于驻马店,不利,17日攻克西平,20日右路占领上蔡,奉军大败,21日中路唐生智部(刘兴军),右路张发奎部大破奉军于郾城及周家口,23日中路刘兴占郾城,奉军退临颍,28日唐生智部北伐军在临颍大战中击溃奉军主力王树常军,30日刘兴占新郑。

6月1日,第三十六军(军长刘兴)与冯玉祥会师郑州,4日占领开封,7日到郑州会晤,10日参加郑州会议,武汉政府的第二期北伐胜利结束。

年,在蒋介石叛变革命、武汉国民政府“分共”之后,身任武汉国民政府第4集团军总司令等要职的唐生智仍坚持反蒋立场,积极主张讨伐蒋介石。8月,唐生智率部东征,令第4集团军夹长江东进讨蒋。第8军和第36军沿长江南岸,35军和第1师沿长江北岸,进至芜湖、合肥、蚌埠一线。

8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通电下野,随后宁汉合流。唐生智所部进占安徽,却陷入了北伐军自己阵营中湘、桂派系的相互猜忌之中。

9月15日,南京举行中央执监委员临时联席会议,选唐生智等为国民党特别委员会委员,17日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22日武汉政治分会成立,唐生智为常任委员,唐表示如南京对彼不满即武力周旋,23日江右军刘兴部进驻东西梁山。

年9月24日,唐生智令汉口中央银行停止营业。

年10月9日,南京国民政府会议决定讨伐唐生智。10月10日,汪兆铭、孙科、伍朝枢、许崇智、张继等自庐山到汉口,疏通唐生智,11日在汉口会议,商汪唐与南京合作条件,唐生智拒绝了南京提出合作条件(召开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追认特别委员会,恢复中央监察委员会,设国民政府主席等),10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决定讨伐唐生智,南京政府第三路(总指挥李宗仁)、第四路(总指挥程潜)、第五路军(总指挥朱培德)、西北军、粤军、黔军等部队联合对唐生智进行军事讨伐。17日唐生智部第三十六军刘兴自芜湖,第三十五军何键自巢县合肥分别西撤,18日程潜和陈调元向刘兴发动进攻,19日西征军陈调元部占领芜湖,20日南京政府以“通敌叛党”将唐生智免职,下令讨伐。

年11月2日,武汉政治分会与唐生智暗斗颇烈,同时西征军和唐军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6日西征军第十九军胡宗铎、第四十四军叶开鑫败唐生智部刘兴于鄂东广济,7日西征海军占领武穴,8日程潜攻占富池口,败第八军李品仙部,9日第七军夏威攻占蕲水,败何键军,10日胡宗铎占领蕲春,叶开鑫占田家镇,南岸程潜部占半壁山,武汉面临四面包围。

11月11日,唐生智召集将领召开军事会议,第八军第一师师长张国威接受南京政府委任的第八军军长职,密谋叛唐,被唐发觉后将其勒杀,12日唐生智通电下野,乘日本军舰东渡,他的部队大部被桂系收编,第8军军长李品仙、第36军军长廖磊都是广西人,随白崇禧攻入华北。

年11月14日,南京政府下令停战,15日通缉唐生智,残余部队大部分被桂系控制。

年1月,蒋介石重新上台,9月间暗中订定“拉胡(汉民)倒桂”的计划,派刘兴北上到青岛晤唐生智,争取唐旧部反正,还说“抓到白崇禧就把他杀掉”。

年冬,唐生智回到香港寓居,表示服从蒋介石,伺机待起。

年底,唐生智由日本回到上海寓居。

年4月,蒋介石委任唐生智为第5路军总指挥,接受驻扎在平津的旧部。4月5日唐生智通电讨桂,并就任讨逆军第五路总指挥,李品仙、何成浚任第八、第九军长,10日蒋介石复电嘉奖。

5月10日唐生智部自平津向冀南开动,14日一部改向津浦路开动,集中济宁。5月22日,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任命唐生智为军事参议院院长,实欲让他到南京任职夺取兵权,26日唐生智、李品仙、何成浚等通电讨冯玉祥。

6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唐生智为军事参议院长,3日通电就职,但并不赴南京。5日第四十七师王金钰部(孙传芳旧部)自宣化开兖州,归第五路唐生智指挥。6月7日,唐生智、何成浚携蒋介石亲笔函自北平往太原,8日阎锡山自运城返太原,与何成浚、唐生智等会商对冯玉祥问题,仍由阎促冯出洋,一面准备军事,9日何成浚、唐生智、刘镇华自太原电冯玉祥,劝早离陕甘(25日冯玉祥被诱骗至太原,7月3日被囚禁)。6月16日何成浚、唐生智等自太原返北平,19日唐生智自北平赴徐州,与韩复榘军接洽换防,24日到郑州,韩复榘部移防山东,28日国务会议任命唐生智兼国军编遣委员会编组部主任。

7月23日,唐生智为特派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

8月1日,唐生智出席编遣实施会议,推为编制组审查委员,5日推为编遣会议常委,8月16日任国军编遣委员会常务委员。

9月13日,国务会议任命唐生智为编遣会直辖第一编遣分区办事委员。9月16日,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

10月,受蒋介石派遣,唐携万元巨款,北上天津、唐山,以“打倒桂系,返回湖南”为口号,一举收回旧部的指挥权。

年11月3日,蒋介石到许昌,令在豫各部队统归唐生智指挥,4日唐生智亲率所部与西北军庞炳勋剧战于巩县,15日中央军下总攻击令,与西北军在登封剧战。18日第五路军克偃师。11月19日,国府明令嘉奖唐生智、刘兴、徐源泉、王金钰等,20日中政会请中执会选任朱培德、唐生智为国民政府委员,22日蒋介石委托唐生智代理陆海空军总司令,全权处理河南善后事宜,此间密谋与石友三、阎锡山联合反蒋。

年12月1日,唐生智、宋哲元、刘文辉等七十余人通电主息内争以对俄,实行反蒋,2日石友三部向南京城猛烈轰击,唐生智、刘文辉等五十余人电请蒋中正“幡然改图,立即罢兵”,3日唐生智等通电拥汪兆铭、联张发奎,4日唐生智发“告全国将士书”,拥护汪兆铭,拥戴阎锡山,对蒋介石推崇其军事才能,“惟政治非其所长”。5日唐生智通电就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所任命之“护党救国军第四路”总司令,6日任命各方面军总司令和军长,联合石友三发动反蒋战争,唐部即自郑州南下,唐生智电刘峙要求让出武汉。

年12月7日,国民政府下令拿办唐生智,10日蒋介石发“告前方将士书”,誓灭唐生智,各派军阀多表示不支持唐生智,17日唐生智自郑州南退许昌,拟入湖北夺取武汉,20日被南京政府通缉法办,唐军集中平汉线驻马店附近。

年12月26日,唐军对蒋军发动猛攻,天降大雪,部队被阻于遂平、确山之间,苦战五昼夜相持不下,原本与唐生智达成一致的何键、刘文辉、夏斗寅、阎锡山均按兵不动,唐生智孤立无援。

年1月1日,杨虎城两个旅自南阳袭击唐生智军总司令部,以冯钦哉部第一旅为主力,占领驻马店,唐军被拦腰斩断,首尾不能相顾,2日刘峙、杨虎城、陈诚、蒋鼎文、夏斗寅、赵观涛等师大败唐生智军龚浩、刘兴、门炳岳各部于驻马店附近,4日驻马店附近唐生智部向北溃退,6日唐生智表示愿出洋,所部交刘兴接统,8日刘兴电蒋介石表示服从,唐又指使孙殿英等防守西平、郾城,阻中央军前进,9日第二路军刘峙占西平,败孙殿英、冯华堂军,唐生智再度通电下野,10日唐生智部冯华堂、安俊才、公秉藩等投降,13日唐离军化装逃至天津租界,又流亡香港、澳门、新加坡,从此失去军权。

4月1日阎锡山任陆海空军总司令,掀起反蒋的中原大战,3日唐生智电贺阎锡山就职。

5月21日,唐生智自香港到天津,27日唐生智过平赴石家庄谒阎锡山,阎任为第六方面军总司令,30日返平。

9月,中原大战结束,反蒋部队崩溃。

年2月蒋介石将胡汉民软禁,在国民党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又引发了另一次反蒋高潮。

5月,改组派、西山会议派、胡汉民派、林森和孙科派、以及两广地方实力派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唐被推选为广州非常政府国府委员及军委三常委之一,实行第三次反蒋。并于9月以湖南宣抚使名义进军湘南,直逼衡阳。

正在此时,适逢“九·一八事变”爆发,唐为一致对外,终于与蒋携手言和,

12月3日,唐生智被上海“国民党四大”选为第四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5日蒋介石辞职下野,17日唐生智等由上海进南京,29日被中央政治会议特任为军事参议院院长。

年1月1日,唐生智被任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军事参议院院长,并无实权。6月23日,孙科、唐生智自上海赴广东,调停陈济棠、陈策之争。

年4月29日任,唐生智任全国航空建设委员会委员,11月25日任军事长官惩戒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培德)委员。

年12月,改任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第一厅主任兼任训练总监部总监。

年4月2日,唐生智被任为陆军上将,叙第一级。6月任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主任,专负筹划抗日准备工作,主张“抗日持久”,主持起草了上海、南京抗战计划,负责领导构筑江浙各线工事。11月22日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2月2日选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2月28日改任军事委员会第一厅主任兼任训练总监部总监,位置虽尊,仍无兵权。

年6月1日,“两广事变”爆发,11日何应钦、唐生智等联名电陈济棠等令前队停止待命,26日再次电劝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退兵。

7月9日,唐生智被给予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念勋章,13日任国防会议会员。

8月3日,唐生智电劝李宗仁、白崇禧离桂北上就职,他身患重病,不能起床,拖延成严重的胃病。

11月12日,唐生智获一等宝鼎勋章。

12月12日夜,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于西安,13日中央常务会议及政治会议加推唐生智等六人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4日程潜、唐生智、朱培德等电促张学良“猛醒”,24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唐生智兼任军事委员会警卫执行部主任,9月8日国民政府令大本营军事训练总监唐生智兼任军法执行总监。11月12日上海失陷,日军直扑南京,蒋介石在会上询问众将对防守南京的看法,李宗仁和白崇禧从军事角度上均不主张固守南京。蒋又问唐生智,唐则忽然起立,大声疾呼:“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仅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蒋介石立即委任唐为南京城防司令。唐更慨然受命,誓与南京共存亡。19日蒋介石手令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20日到职,24日国民政府特派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所辖部队十一个师加教导总队共十一万,分外围阵地和复廓阵地两个梯次配备,决心一战。

11月25日,日军分三路向南京进逼,12月5日外围战打响,7日日军向南京复廓阵地逼近,至9日战况更加激烈,日军松井石根向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劝告交出南京,唐生智命令将各部所有船只尽数收缴,以作背水一战。

日军劝降不成,10日开始对南京总攻击,唐生智冒敌机轰炸指挥中国守军对抗日军进攻,坚持不进地下室,在百子亭寓所指挥作战,11日全线展开激战。11日晚蒋介石命唐生智乘机撤退,但唐未向城外军队下达撤退令,故城外部队不知撤退之事,一直苦战,当时死守雨花台、中华门,失守后退,碰到宋希濂。宋希濂说唐生智有死命令,后退者杀无赦。李弥无奈又杀回去。12日敌猛攻南京光华门、和平门,雨花台失守。下午唐生智下令撤退,确定“大部渡江,一部突围”的原则,唐生智出城用预留的一艘汽艇渡江北逃,部队因无船渡江,原撤退计划未能实现,各军只得冬泳渡江,溺死者不计其数,不会游泳的只好脱掉军装混入百姓队伍。13日日军入城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被惨杀者达三十余万人,震惊世界,唐生智乘车抵滁州,后转汉口见蒋介石引咎辞职,并未置议。

年2月9日,唐生智免军法执行总监,28日以父病由重庆返回东安原籍。

6月,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从此避居家乡闲居,蒋介石派宪兵予以“保护”。

12月父亲唐承绪逝世,唐生智居丧期间,创办耀祥书院(抗战后改称耀祥中学),潜心研究佛学、哲学、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及古典文学,痛斥汪精卫派来之说客汉奸叶蓬,坚持主张抗日到底。同时积极配合和掩护当地共产党武装的抗日活动。

年4月,唐生智任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副主任委员,不久又辞职闲居。

年5月19日,唐生智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8月15日抗战胜利,9月唐生智带领一家老小乘飞机回到湖南东安老家,10月10日授予抗战胜利勋章。11月9日长沙成立“湖南善后建设协进会”,推举唐生智等为名誉理事。

年6月内战爆发,唐生智非常抵触。

年11月选为制宪国大代表,开始接触进步书籍。

年4月南京召开“国民大会”,唐生智拒不参加。11月1日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蒋介石邀请唐生智赴南京,拟委以衢州绥靖公署主任,唐再次辞而不受,向蒋介石建议停战言和,予民休息,并趁赴宁之机与上海和湖南的中共地下组织取得联系。12月15日接到中共地下党的通知,匆匆离沪飞衡阳。回老家着手和平起义准备工作。

年4月底唐生智应程潜之请去长沙,在湖南组织“和平自救”运动,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主任委员,号召反蒋,促使程潜、陈明仁下定和平起义决心。5月2日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主任委员。5月3日程潜、唐生智、宋希濂、黄杰等会商湖南“自卫”,当月白崇禧退驻长沙,威胁程潜,解散了湖南人民自救会,逼走唐生智。

8月5日唐生智领衔湖南各界人士一百零四人通电起义,推为湖南军政委员会委员。8月,李宗仁命李品仙邀唐生智去广州出任考试院长,被唐拒绝。17日唐准备离东安,白崇禧派第一二六军第三〇五师(师长谭琦)剿唐,进驻离唐家八里的芦洪司,掳其妻霍福光和六名孩子押往桂林,唐躲过白崇禧部队的搜索艰难隐蔽,仍坚持不屈,直至解放。

年9月24日,唐生智在湘南东安武冈迎接到解放军,李品仙顾念旧情,将唐生智家眷转送香港。

11月,唐生智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年2月,唐生智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成立,唐生智任省政府副主席、土改委员会委员。4月赴北京见到毛泽东、周恩来,表示“跟共产党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7月13日,在台湾的蒋介石明令通缉陆军一级上将唐生智。

年11月,唐生智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支持抗美援朝,拥护土地改革,多次书写对台湾广播稿件和信件。

年9月,唐生智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12月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年2月,唐生智改任湖南省政府副省长(省长为程潜)、湖南省第一届政协副主席、湖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

年7月,唐生智任湖南省副省长、第二届湖南各界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第二届湖南政协副主席。

年4月,唐生智任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并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年11月,唐生智患直肠癌,开刀两次,病情好转。12月,陈毅前来看望,说:“孟潇先生,你够朋友,国民党一级上将,只有你没和我们红军、解放军打过仗。”

年9月,唐生智继续当选为湖南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

年1月,唐生智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并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等职。

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唐生智受到冲击。

年4月6日,唐生智因肠癌复发不治逝于长沙,终年80岁。

黄松龄

年出生于湖南华容,原名黄克谦,祖籍湖北石首县岳军乡。幼年丧父母,由祖父抚养成人。年,入私塾读书。

年春,赴北平求学,考入中央法政专门学校学法律。

年5月3日,参加五四运动遭军警逮捕,在全国人民的声援下获释放。同年夏,结识恽代英、林育南。

年,入中国大学学习。

年,东渡日本明治大学读研究生,加入国民党。

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3月,应恽代英之邀,弃学回国,到黄埔军校第五期二团入伍生部任少校政治教官,讲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和《三民主义》。年4月17日,奉周恩来指示离粤赴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讲授《农民土地问题》,同时任中共湖北地下省委宣传部秘书长兼《长江》主编。9月任第四集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许德珩的秘书。12月,离开武汉赴南昌,任中共江西地下省委秘书长兼省委宣传部长。

年5月下旬,不幸被捕。

年3月,获释出狱时,把原名黄克谦改黄松龄。

年7月,黄松龄到达北平,先后聘为朝阳大学、民国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教授。

九一八事变后,黄松龄发起成立大学教师联合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年,黄松龄转入中学教联参加活动,并与张友渔等组织《世界论坛》社,自费出版《世界论坛》杂志。

年,黄松龄任中国大学经济系主任。

年冬,黄松龄组织“文化劳动者同盟”,同时,主编《时代文化》杂志。

年,黄松龄被解聘。学校当局愿意改聘他为荣誉教授,他严辞拒绝。有人对他不要“饭碗”不理解。他说:“我要是只为了自己吃饭,就不会参加革命了,因为我家里有的是饭吃。”

(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市警察局长陈继淹为奉交转奉冀察事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交办军政部长何应钦青代电查办共党份子平大法商学院教授程希孟、沈志远,东北大学教授吴觉先,中国学院教授黄松龄一案,给市长的密呈(年2月6日))

七七事变后,黄松龄离开北平到济南、武汉,参与组建湖北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吸收各界知名人士参加活动。在董必武的支持下,办会刊《战时乡村》,创办《民族战线》周刊。

年7月底,黄松龄北上延安,被分配在中央财政经济部任指导员。年春,黄松龄与毛泽东就当前政治、经济诸方面的问题作长时间的谈话。不久,他写了《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提纲。参加了延安整风学习。

年出席中共七大。

年1月,黄松龄任晋冀鲁豫中央局财经办事处研究室主任兼北方大学财经学院院长。

年1月15日,黄松龄随黄克诚部进驻天津市,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军管会文教部长。领导出版了《天津日报》,开设广播电台。

年10月25日,黄松龄参与筹建的天津医学院正式开学。

年底,黄松龄任国家高教部第一副部长。

年,黄松龄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年,他辞去高教部职务,专门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的研究。

年10月,任中央高级党校经济学教研室顾问兼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

年11月28日,黄松龄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

马哲民(-),字浚,号铁肩。

又名马念一(据包惠僧《回忆新渔阳里六号》,《党史资料丛刊》年第1辑。)

湖北黄冈人。

早年就读于武昌外国语专科学校。

年,马哲民考入福州高等工业学校。

年,马哲民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哲民回国,在上海参加马克思主义学会。

年,马哲民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共“一大”后,与陈潭秋在武汉创办中外通讯社,发行《中外春秋》杂志,宣传马列主义。

年春,以新闻界代表赴苏俄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和各民族团体大会。会后由陈潭秋、刘子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年初,考取德国柏林大学研究员,攻读社会学。

年秋至年春,曾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兼武昌地委委员长。

年夏,东渡日本,进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在日组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驻日支部,兼任两组织书记。国共合作时期任中国国民党驻日总部执行委员。

(玉梨生注:关于马哲民(念一)先生求学经历,现有资料存在冲突,有资料显示其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而非日本早稻田大学,但杜卫华《-年德国柏林大学中国留学生研究》所整理的留学生名单中没有出现“马哲民”或“马念一”。而“年以研究员身份到柏林求学,后奉调回国任职”可能性更大。而年赴日本的经历可在孙延波《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日本》中国民党驻日总部人员名单中得到佐证。但这次是马哲民第几次赴日求学,不能确定。)

年秋,马哲民结业归国,先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文书主任,后调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政治部文书股长兼《汉口民国日报》编辑、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官、国民政府劳工部秘书等职。

年9月,马哲民任第四集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许德珩的秘书,11月替许德珩向唐生智递交辞职信。12月,追随许德珩到广州,参与广州起义,失败后逐渐脱离中国共产党。

年,马哲民经许德珩推荐,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年,马哲民任北平师范大学社会系和中国大学经济系主任。

年冬,应北平学生之请,讲“陈独秀和中国革命”,因涉及时政而被捕,判刑两年半,经保释出狱。

年,避居桂林,任广西大学法学院教授,组建反帝大同盟。

年,因与校领导政见分歧去职,仍回中国大学任教。

七七事变后,马哲民回武汉,与黄松龄、曾晓溯、张执一等组织湖北乡村促进会,发行《战时乡村》期刊。

年秋,任朝阳学院政治系主任,随院去成都。

年,马哲民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中央常委。

年初,马哲民赴重庆任民盟中央机关报《民主报》总编辑。后返成都主编《民众日报》,报被查封,复去重庆,在南温泉创办西南学院,自任教务长兼教授。

年春,因参加反美大游行及“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马哲民再次被捕。年,马哲民获释,回武汉任湖北省农学院教授。受民盟中央之命,与李伯刚、唐午园、戴今生等筹建民盟武汉市地下支部,团结知识界人士开展迎接解放的斗争,并与湖北著名人士李书城、张难先等一起,向白崇禧、张笃伦等开展争取工作。

年,任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兼教授。

年,全国院系调整,任中南财经学院院长。在此期间,曾兼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委员,市政协第一、二届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盟中央第一、二届常委,民盟湖北省及武汉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积极宣传、执行中共的统战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宣传和贯彻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年,马哲民在反右派运动中受到错误处理。

年,平反昭雪,同年去世。

著有《国际帝国主义论》《经济史》《社会进化史》《帝国主义基础知识》《社会经济概论》《精神科学概论》《新社会学》《论抗建经济问题》等书。

陶希圣,原名汇曾,字希圣。

年10月30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生于湖北黄冈。父亲陶月波,字炯照,号月舸,丁酉拔贡,经济特科一等第四名,清末历任河南夏邑、新野、安阳、叶县、洛阳诸县知事,民国初年任湖北黄陂县长、河南汝阳道道尹等职。陶希圣少时随父居住河南。

年,陶希圣九岁入旅汴中学。

辛亥革命后,陶希圣回湖北,考入英文馆继续中学学习。

年,陶希圣就读北京大学预科。

年,陶希圣考入北京大学法律门,专攻日、俄法学,兼学欧美法学,涉猎法理学、法哲学。在校期间,初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年,陶希圣大学毕业,受聘前往安徽法政专门学校教授亲属法,留下一部亲属法讲义,年底辞职。

年7月,陶希圣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法制经济部编辑。其间,他结识了郑振铎、叶圣陶、周予同、樊仲云、胡愈之、沈雁冰等人,也与倾向国家主义的曾琦、李??、陈启天、何公敢等人交往,成为国家主义刊物《醒狮》、《独立青年》的热心读者,并应何公敢之邀,担任《独立评论》主编。

年,陶希圣在于右任创办的上海大学任讲师,主讲“法学通论”。

“五卅”惨案发生后,陶希圣等上海学术界十学者联名提出抗议。陶希圣撰写《五卅惨杀事件事实之分析与证明》一长文,分析南京路巡捕房的法律责任,刊登在《东方杂志》“五卅”事件临时增刊上。巡捕房一纸诉状,反而将《东方杂志》的主办方商务印书馆告上会审公堂。在应诉过程中,陶希圣负责为辩诉状提供资料。

陶希圣在五卅运动中的积极表现,引起了社会的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