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速记 (贝壳教育) 药剂学知识点总结 一、散剂: 1.不宜成散剂:①比表面积大,易吸潮,药物成分化学活性增强而容易散失、氧化 ②易吸湿或易氧化变质的药物、刺激性大的药物、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的药物。 2.含有毒性药的内服散剂应单剂量包装(安卓医药考试) 3.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散9) 二、浸出制剂 1.单剂量灌装的合剂称为口服液,蔗糖用量≤20% 2.糖浆剂含糖量≥45% 3.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ml应相当于原饮片10g。其他酊剂,每ml相当于原饮片20g。 4.流浸膏剂1ml相当于饮片1g;浸膏剂每1g相当于饮片或天然药物2~5g; 三、液体制剂 1.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阳离子型——洁尔灭、新洁尔灭 ①离子型阴离子型——硫酸化蓖麻油.阿洛索-OT 两性离子型——卵磷脂 ②非离子型:吐温、司盘 2.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 四、注射剂 1.热原:内毒素 2.附加剂:①抗氧剂: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常用于偏碱性药液;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常用于偏酸性药液(氢焦爱酸)。②惰性气体:二氧化碳和氮气。③金属离子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钠(二乙子,社会的联络分子)。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氯化钠、 葡萄糖。常用抑菌剂:苯酚、甲酚、三氯叔丁醇(三叔奔家(苯酚、甲酚)) 3.中药注射剂半成品的基本要求(安卓医药考试) 有效成分的纯度应达到90%以上;结构明确成分的含量应不低于总固体量的60%。 五、外用膏剂 油脂性基质:类脂类:羊毛脂(吸水性强,增加软膏中药物的渗透性)---(羊毛线吸水) 乳剂型基质:①水包油(o/W)型乳剂基质,②油包水(W/o)型乳剂基质 (W—像水波纹,O---像小油滴,/----像一块布,后面的包住前面的) 水溶性基质:①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②聚乙二醇 六、栓剂 1.基质的代表品种及应用: (1)油脂性基质:①可可豆脂②半合成脂肪甘油酯类 (2)水溶性基质:①甘油明胶②聚乙二醇类 2.质量要求:融变时限:脂肪性基质的栓剂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应在60分钟内全部溶解。(猪油和冰放在火上加热,猪油先融化) 七、胶囊剂 1.胶囊剂的囊材①增塑剂,甘油②增稠剂,琼脂;③遮光剂,如二氧化钛,④着色剂,如柠檬黄、胭脂红等可增加美观⑤防腐剂,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⑥增光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⑦芳香矫味剂。如乙基香草醛等 2.胶囊剂的质量要求 水分9%(同散剂.水丸)(安卓医药考试) 崩解时限(硬胶囊30min,软胶囊1h) 八、丸剂 1.嫩蜜:稍有黏性,适用于含较多黏液质.胶质.糖.淀粉.油脂.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 的药粉制丸。 中蜜:“鱼眼泡”,适用于黏性中等的药粉制丸,为大部分蜜丸所采用。 老蜜:“牛眼泡”、“滴水成珠”“打白丝”适用于黏性差的矿物药或富含纤维的药粉制丸。 2.丸剂的质量要求 水分:①蜜丸和浓缩蜜丸≤15.0%;(小蜜,为了要屋/5) ②水蜜丸和浓缩水蜜丸≤12.0%;(睡蜜,为了要儿/2) ③水丸、糊丸、浓缩水丸≤9.0%; ④蜡丸、滴丸不检查水 3.溶散时限:(滴丸最快半,浓糊最慢2) ①滴丸≤30分钟,包衣滴丸≤1小时 ②小蜜丸.水蜜丸和水丸≤1小时 ③浓缩丸和糊丸≤2小时 ④蜡丸:在盐酸溶液中(9→0)检查2小时,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再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检查,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 ⑤大蜜丸及分散后服用的丸剂不检查溶散时限。(原因,大蜜丸得嚼碎了吃) 九、颗粒剂 1.质量要求:水分≤8.0%(磕巴) 2.粒度:不能过一号筛与能过五号筛的总和≤15% 3.溶化性(溶化性.泡腾颗粒)≤5min 十、片剂 1.片剂的分类:注意区别口服与口腔片,记住空腔用片 口腔用片: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口含舌) 2.稀释剂与吸收剂:适用于主药剂量小于0.lg,或浸膏黏性太大,或含浸膏量多而制片困难者—稀释剂。含有挥发油.脂肪油成分—吸收剂 淀粉.甘露醇 3.润湿剂:水,乙醇(30%--70%) 4.崩解剂:口含片、舌下片、缓释片、咀嚼片,不加崩解剂。 常用的崩解剂有: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5.润滑剂:硬脂酸镁、滑石粉、聚乙二醇(PEG) 聚乙二醇(PEG)适用于可溶片或泡腾片 6.崩解时限(口舌含时间短,其他片时间长) 口崩片≤60s 可溶片≤3min 舌下片、泡腾片≤5min 含片≤10min 药材原粉片≤30min 薄膜衣片在盐酸溶液(9→0)中检查≤30min 浸膏(半浸膏)片≤1h 7.融变时限:阴道片3片,均≤30分钟。 十一、气雾剂与喷雾剂(安卓医药考试) 1.气雾剂的构成 药物+附加剂+抛射剂+耐压容器+阀门系统 常用抛射剂:①氢氟烷烃类四氟乙烷,七氟丙烷及二氟乙烷等。②二甲醚 常用附加剂:表面活性剂,可作为乳化剂,如硬脂酸三乙醇胺皂 十二、胶剂、膜剂、涂膜剂及其他传统剂型 辅料的种类和作用 (1)冰糖——矫味,增加透明度和硬度 (2)酒——矫味.收胶时利于气泡逸散 (3)油类(花生油.豆油.蓖麻油)——降黏性.消泡 (4)明矾——沉淀胶液中的泥土,增加透明度 膜剂 成膜材料:聚乙烯醇PVA.纤维素衍生物 其他辅料:(1)增塑剂——甘油.乙二醇.山梨醇 (2)着色剂——食用色素 (3)遮光剂——二氧化钛 (4)矫味剂——蔗糖.甜菊苷 (5)填充剂——碳酸钙.淀粉 (6)表面活性剂——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三、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 1.靶向制剂:按靶向作用方式分: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2.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剂型的药物: ①生物半衰期(t1/2)很短(1h)或很长(24h)的药物。 ②单服剂量很大(大于1g)的药物 ③药效剧烈.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律.吸收差或吸收易受影响的药物。 ④需在肠道特定部位主动吸收的药物。 (半长半短不合适,量大溶小不合适,药效剧烈不合适,肠中特定不合适) 十四、药物体内过程 1.生物半衰期(t1/2):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衡量药物在体内消除速率的参数。 2.表观分布容积(V):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反映药物的分布 特性。无直接生理意义。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总结 1.道地药材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牛山菊花遍地黄) “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 (菊花两白元(白术、白芍、元胡、元参)卖(杭麦冬)金(郁金)贝(浙贝)) 2.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 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 3.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拣洗: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等; 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 利干燥。 蒸、煮、烫(有营养的物质A)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 搓揉:在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而使药材质地松泡,在干燥过程中要时时搓揉,使皮. 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等目的。如玉竹、党参、三七等。 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 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苓选后续种) 4.“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安卓医药考试) 5.水试:秦皮水浸,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桃 苏);葶苈子.车前子等加水浸泡,则种子变黏滑,且体积膨胀; 6.火试: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有油状物流出,灰烬白色;海金沙火烧有爆鸣声且有闪光;青黛火烧产生紫红色烟雾(青一块紫一块)等。 7.中药的质量评价: 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规定水分测定法有五种:第一法(费休氏法新增)包括容量 滴定法和库仑滴定法。第二法(烘干法)适用于不含和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如三七、广 枣等。第三法(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如厚朴花.蜂胶等。第四法 (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如肉桂、肉豆蔻、砂仁等。第五法(气相色谱法), 如辛夷。 全草类中药含叶量的检查 《中国药典》规定穿心莲药材叶不得少于30%,薄荷药材叶不得少于30%,广藿香药材叶不得少于20%等,从而保证这些中药的总体质量。 常用中药的鉴别 一、根及根茎类 双子叶植物的根 单子叶植物的根 1.外有栓皮 外常无栓皮 2.横断面可见明显形成层环纹 横断面可见内皮层环纹 3.环内木质部占比例大 皮层占比例大,中柱占的小 4.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纹理(射线) 无 5.无髓 有髓 双子叶植物根茎 单子叶植物根茎 1.常有木栓层 外常无栓皮,或仅有较薄的栓化组织 2.横断面可见明显形成层环纹 横断面可见内皮层环纹 3.环内木质部占比例大 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 4.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纹理(射线) 无 5.无髓 有髓 1.狗脊(棒打金毛狗) ①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②表面深棕色,残留金黄色绒毛,上面有数个红棕色的木质叶柄,下面残存黑色细根;③近边缘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 2.绵马贯众(观众围观,5-13个) ①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②质硬而脆,断面略平坦,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 3.细辛(长得很细,味道辛辣) ①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和根茎。②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4.大黄(将军.川军.锦纹) ①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②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5.何首乌首乌(拥有乌黑秀发的女人)用纺锤(纺锤形)织出云锦状花纹(云锦纹)布料 (蓼科) ①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②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 纹。 补充:蓼科的植物有,大黄.虎杖.何首乌(蓼科,大黄虎,吃头/首乌,快蓼) 6.牛膝①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②河南省,为“四大怀药”之一。③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7.商陆①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记忆:商路—丝绸之路 —罗盘) 8.银柴胡记忆:十足的银壶,有砂眼,得配珍珠盘 ①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②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③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9.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10.白芍 ①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白毛女)②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③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略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11.赤芍(考点)(跟白芍对比,像女汉子)①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 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糙皮 粉渣) 12.黄连“味连”.“雅连”.“云连” ①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 ②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过桥”较长。(文雅—单—喜欢小桥流水) ③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形如蝎尾。 13.防己: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①形似猪大肠。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②习称车轮纹。 14.板蓝根:①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②圆柱形,稍扭曲。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15.苦参,为豆科(战斗(豆),苦) 16.甘草:①豆科;②“菊花心” 17.黄芪:①豆科;②“菊花心” 18.人参:①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②有根茎(芦头).凹窝状茎痕(芦碗).具不定根(艼).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珍珠点) 19.西洋参:①五加科②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 20.三七:主产于云南 21.白芷:①伞形科;②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③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习称“疙瘩丁” 22.当归:①主产于甘肃;②分为根头(归头)主根(归身)支根(归尾)。 23.川芎:①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②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切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散有黄棕色小油点。 24.防风:蚯蚓头”“菊花心” 25.丹参:①唇形科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常呈鳞片状剥落 26.黄芩:①唇形科②主产于河北 27.玄参:①主产于浙江省(浙八味)②“发汗” 28.地黄:①玄参科②河南省(四大怀药) 29.巴戟天:茜草科(巴结(巴戟天)的人,比较欠(茜草科)) 30.天花粉:①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31.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狮子盘头) 32.木香:①主产于云南省②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 33.白术:①主产于浙江②呈不规则的肥厚团块。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云头)③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 34.苍术:①朱砂点(同羌活,茅山道士用朱砂)。②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 习称“起霜” 35.紫菀:编成辫状晒干。(菀成小辫) 36.半夏:①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②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安卓医药考试) 37.川贝母①干燥鳞茎。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 松贝:称“怀中抱月” 38.天麻:①兰科②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的芽(习称:鹦哥嘴.红小辫,冬麻)或残留茎基(春麻);另一端有圆脐形疤痕(肚脐眼) 1.用药部位:用块根的有 首乌.太子参.草乌.地黄.百部.天冬.麦冬.郁金(二冬天(天冬.麦冬),太子为首 帅百部草地捡黄金) 鳞茎:川贝.浙贝 块茎:泽泻.延胡索.天南星.半夏.天麻(湖泽半天星) 母根:乌头 子根:附子 二、茎木类 1.大血藤:①木通科②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 2.苏木:①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 3.鸡血藤:①豆科(豆鸡)。②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 髓部偏向一侧 4.降香:①豆科干燥心材②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切面有致密的纹理。质硬,有油性。气微香,味微苦。入水下沉(沉降) 5.沉香:①瑞香科②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 表面多呈朽木状 6.通草: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7.钩藤:茜草科(钩茜) 8.石斛: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 三、皮类中药 形状:平坦状:皮片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伯仲)。弯曲状:企边桂。管状 或筒状:牡丹皮。单卷状:肉桂。双卷筒状:厚朴。反曲状:石榴树皮。 折断面:平坦状:牡丹皮。颗粒状:肉桂 1.桑白皮: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 2.牡丹皮:①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②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常见发亮的结晶,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 3.厚朴:①木兰科(木兰替父从军,穿的又厚又朴)②“发汗”③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 褐色,划之显油痕,小亮星。气香,味辛辣。 4.肉桂:①樟科(肉贵.涨—樟)②内表面红棕色,划之显油痕,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中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5.杜仲:①“发汗”②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6.黄柏:①芸香科②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7.白鲜皮:①内表面类白色②折断时有粉尘飞扬,迎光可见有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 8.地骨皮:①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②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 四.叶类中药 1.侧柏叶: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 2.淫羊藿:三出复叶,炙淫羊藿:微有羊脂油气 3.大青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成翼状(大翼) 4.蓼大青叶:偶带膜质托叶鞘 5.枇杷叶:上表面灰绿色.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 6.番泻叶:豆科;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 7.罗布麻叶:披针形.淡绿色或灰绿色.边缘具细齿 8.紫苏叶: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 五、花类中药: 西红花系柱头,莲须系雄蕊,玉米须系花柱,松花粉.蒲黄等则为花粉粒。 1.辛夷:花蕾;似毛笔头。 2.丁香:①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②研棒状,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3.金银花:①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②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 4.款冬花:长圆棒状,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冬天,棉 絮) 5.菊花:“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 6.红花: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表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 7.西红花:①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②主产于西班牙,意大利③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 六.种子果实类中药 用药部位:种皮:如绿豆衣;假种皮:如肉豆蔻衣.龙眼肉;除去种皮的种仁:如肉豆蔻; 胚:如莲子心;发了芽的种子:如大豆黄卷。发酵加工品:如淡豆豉。 1.地肤子:呈扁球状五角星形(放在地上,踩扁/扁球状五角星形) 2.五味子:①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②红色.紫红色,“白霜”③种子1~2粒, 肾形,味酸。 3.木瓜:安徽宣城的宣木瓜质量最好 4.决明子:菱状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呈“S”形折曲并重叠。 5.补骨脂:呈肾形,略扁(肾主骨生髓) 6.枳壳:①未成熟果实②商品习称“江枳壳”③呈半球形,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 7.吴茱萸:五(吴)角状扁球形。 8.小茴香:果实;为双悬果;背面有纵棱5条; 9.蛇床子:果实;为双悬果;背面有纵棱5条;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 10.山茱萸:果肉 11.马钱子:纽扣状圆板形;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丝样光泽。 12.牵牛子:似橘瓣状;加水浸泡后种皮呈龟裂状,手捻有明显的黏滑感。 13.栀子: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气微,味微酸而苦。 14.槟榔:大理石样花纹 15.草果:具三钝棱;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有特异香气; 16.豆蔻:果实;呈类球形;表面黄白色;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17.益智:椭圆形,两端略尖;有纵向凹凸不平的突起棱线13?20条;种子呈不规则的扁圆形。 名字叫“子”的果实:牛郎织女地上因蛇起舞。 牛蒡子,栀子,女贞子,地肤子,金樱子,蛇床子,枸杞子,五味子 七.全草类中药(安卓医药考试) 药用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钱草.车前草.半枝莲(紫金蒲半车); 有的药用为肉质茎,如肉苁蓉;有的药用草质茎,如麻黄。 1.麻黄:膜质鳞叶 2.鱼腥草:搓碎后有鱼腥气 3.金钱草: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金钱报);产于四川省; 4.广金钱草:豆科;羽状复叶互生,圆形或矩圆形;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无毛,下表 面具灰白色紧贴的绒毛(上绿下白) 5.广藿香:唇形科;嫩茎呈钝方柱形;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小被子);气香特异 6.荆芥:唇形科;茎呈钝方柱形;穗状轮伞花序顶生;气芳香 7.益母草:唇形科;茎呈钝方柱形;气微 8.薄荷:唇形科(薄荷—不和—吵架—唇形科);主产于江苏的太仓;特殊的清凉香气 9.唇型科植物总结:广藿香.荆芥.薄荷.益母草.半枝莲.香薷 特点:茎方柱形,多数味芳香,不香的为益母草.半枝莲 10.肉苁蓉: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管花肉苁蓉带鳞叶的干燥肉质茎。排列—走的从容); 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片 11.淡竹叶: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长方形的网格状。 八、藻、菌、地衣类中药 1.地衣类: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松萝; 2.冬虫夏草: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3.灵芝:多孔菌科子实体。 4.茯苓:多孔菌干燥菌核。 5.猪苓:多孔菌科干燥菌核。 九、树脂类中药 单树脂类:酸树脂:松香;酯树脂:血竭;混合树脂:洋乳香; 胶树脂类:藤黄; 油胶树脂类:乳香.没药.阿魏; 1.乳香:长卵形滴乳状;具有特异香气; 2.血竭:表面铁黑色或黑红色。研成粉末:血红色。用火点燃,冒烟呛鼻,有苯甲酸样香气。 十、其他类中药 1.海金沙:成熟孢子;黄棕色或淡棕色的细小颗粒。体轻,捻之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缝滑落;发出轻微爆鸣及明亮的火焰。 2.青黛:①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②深蓝色粉末,质轻,易飞扬③火烧时产生紫红色烟雾时间长者为佳。 3.冰片:具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井有带光的火焰。气清香,味辛.凉 4.五倍子: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 十一、动物类中药 1.动物的干燥整体:如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虻虫、九香虫(水土全蜈虻斑家) 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如蚯蚓、蛤蚧、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等(蛇或长得像蛇) 3.动物的生理产物:(考点XX)如①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 蜡等。②动物的排泄物:五灵脂、蚕砂、夜明砂等。③其他生理产物:蝉蜕、蛇蜕、蜂 蜜、蜂房等 4.动物的病理产物:如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等 5.地龙:环节动物门钜蚓科,习称“白颈” 6.水蛭:扁平纺锤形,两端各具1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 7.石决明:鲍科贝壳 8.海螵蛸:内壳 9.土鳖虫:鳖蠊科雌虫干燥体;“地鳖”呈扁平卵形。背部紫褐色,有光泽,无翅 10.桑螵蛸:节肢动物门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 11.斑蝥:芫青科;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气特异而臭 12.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13.蟾酥:干燥分泌物;采收加工过程中忌用铁器。嗅之作嚏。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14.蛤蚧:脊索动物门壁虎科(B)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全体呈扁片状。头略呈扁三角形;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足趾底面具吸盘;气腥,味微咸。 15.蕲蛇:蝰科动物五步蛇;习称“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 16.乌梢蛇:“剑脊” 17.花鹿茸:1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 18.马鹿茸:侧枝1个者习称“单门”2个者习称“莲花(马莲花)”,3个者习称“三岔”,4个者习称“四岔” 19.牛黄:“乌金衣”“挂甲”(牛大王/牛黄,披金衣,挂甲上阵) 20.羚羊角:牛科;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有10~16个隆起的环脊,用手握之, 四指正好嵌入凹处;“骨塞”;“通天眼”气无,味淡 十二、矿物类中药 1.朱砂:主含硫化汞(HgS) 2.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二流子和二婶)。以手触之手易被染成橙黄色,有强烈 蒜臭气 3.自然铜:主含二硫化铁;有的表面显黄棕色或棕褐色;条纹相互垂直。条痕绿黑色或棕 红色;金属样光泽。 4.赭石;主含三氧化二铁;条痕樱红色或红棕色;“钉头” 5.炉甘石:碳酸锌(ZnCO3)表面灰白色或淡红色,无光泽,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 6.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 7.石膏:硫酸钙;质软,用指甲能刻划,易纵向断裂,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B),显绢丝样光泽。 8.芒硝:含水硫酸钠;暴露空气中则表面逐渐风化。 9.硫黄:主含硫 ▌中药化学趣味记忆法总结▌ 1.极性及其强弱判断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记忆:水醇性大,氯苯醚小 2.生物碱 (1)生物碱的分布和存在:防(防己科)前吴(吴茱萸科)后,有茄(茄科)有豆(豆科), 檗(小檗科)马(马钱子科)掉毛(毛茛科),罂粟(罂粟科)在后 (2)生物碱结构和类型: 简单吡啶类:槟榔碱.槟榔次碱(槟榔).烟碱.胡椒碱等(榔烟胡,简单批评) 双稠哌啶类:如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大稠身) 莨菪烷类:莨菪碱(洋金花.天仙子)(花心菪漾) 异喹啉类生物碱:①1-苄基异喹啉类:罂粟碱(罂粟).厚朴碱(厚朴)(变鸡易愧(苄基异 喹),脸皮要厚(厚朴),得用罂粟麻醉) 双苄基异喹啉类:汉防己甲素.乙素(防己)(防止自己再变鸡,防己双苄) 有机胺类生物碱 氮原子不结合在环内,益母草碱、麻黄碱、秋水仙碱(一亩水仙黄,加有机胺肥) (3)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颜色:小檗碱.蛇根碱呈黄色(看到蛇—很慌(黄)) 溶解性:(安卓医药考试) 1亲脂性生物碱:叔胺碱和仲胺碱(树种—油脂)。 2亲水性生物碱:季铵碱(小檗碱) 碱性:碱性大小用pKa表示。pKa越大,碱性越强。 pKa11强碱(胍类.季铵碱)sss pKa7~11中强碱(脂肪胺.脂杂环) pKa2~7弱碱(芳香胺.N-六元芳杂环) pKa2极弱碱(酰胺类.N-五元芳杂环) (宴会出场顺序,先去的一般都是极弱的人(酰胺类),然后礼仪小姐(芳香胺),比较弱), 再出场的中层(中强碱)领导,各个吃的肥胖(脂肪胺.脂杂环),最后出场是大boss,所有人都起立鼓掌(胍季) 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记忆:含碘(碘化铋钾试剂.碘化汞钾试剂.碘-碘化钾试剂),饱受酸苦(饱和苦味酸试剂),雷鼓申冤(雷氏铵盐试剂),升堂喊硅钨(硅钨酸试剂)) 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黄连有效成分主要为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季铵型生物s碱--苄基异喹啉类 延胡索中主要生物碱--延胡索乙素--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川乌--二萜类生物碱--(萜窗(川)花) 马钱子主要生物碱是士的宁(又称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古代的士:马) 千里光所含有的生物碱主要为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阿多尼弗林碱--(佛光普照,一泻千里) 3.糖和苷类化合物 (1)糖及分类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低聚糖由2~9个单糖聚合而成,也称为寡糖。多糖由 10个以上的单糖聚合而成。 (2)单糖(阿拉不喝五碳糖,给我半甘葡萄糖,鸡鼠夹击夫要命,果然留痛在一身) (3)苷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类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结成 按苷键原子分类:氧苷.氮苷.硫苷.碳苷 氧苷:记住氰苷--苦杏仁苷立即分解为醛(酮)和氢氰酸 硫苷:萝卜苷.芥子苷。 碳苷:牡荆素.芦荟苷(荆芦烧炭) 苷键的裂解:酸催化水解难易顺序:N-苷O-苷S-苷C-苷(NO刹车) 显色反应:糖和苷类化合物最重要的反应:Molish反应--试剂:5%α-萘酚乙醇液,浓硫酸 记忆:(Molish/猫屎咖啡)+(奶/萘酚) 含氰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杏.桃.李 4.醌类化合物 (1)醌类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等四类 (2)理化性质 醌类化合物多具酚羟基,显酸性。 -COOH2个以上β-OH1个β-OH2个以上α-OH1个α-OH 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溶解顺序(强酸溶于弱碱) 5%NaHCO3:含-COOH.2个或以上β-OH(A) 5%Na2CO3:含1个β-OH 1%NaOH:含2个或2个以上α-OH 5%NaOH:含1个α-OH (3)含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蒽醌类:大黄、虎杖、何首乌、芦荟、决明子(蓼科的,有泻下作用的中药) 菲醌类:丹参 萘醌类:紫草 5.香豆素和木脂素 (1)荧光性质:7-OH香豆素呈较强的蓝色荧光 (2)呋喃香豆素的光化学毒性(新增) 呋喃香豆素外涂或内服后经日光照射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在所有的呋喃香豆素类化合 物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是中药补骨脂主要的有效成分,可用于治疗白斑病。 (3)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骨脂的前胡秦皮,交肿节) 秦皮:主要成分:香豆素类七叶内酯.七叶苷 补骨脂.前胡.肿节风 (4)含木脂素中药(五脂连辛,厚朴) 五味子:联苯环辛稀型木脂素(欠钱:连本还息,五味杂陈) 连翘.细辛.厚朴 6.黄酮类化合物 (1)溶解性:不溶或难溶于水中 (2)酸碱性: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 7,4’-二羟基7或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气7死4我5) (3)显色反应:HCL-Mg盐酸-镁粉反应 四氢硼钠反应—二氢黄酮专属反应 (4)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陈老根上黄山,看见满山的槐花.银叶) 黄芩:黄芩苷---黄芩变绿原因 葛根:大豆素.大豆苷.葛根素等异黄酮类化合物 银杏叶:萜类内酯(叶,萜) 槐花:芦丁(安卓医药考试) 陈皮:橙皮苷 满山红:杜鹃素(满山的红杜鹃) 7.萜类和挥发油 (1)萜类的定义: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C5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2)显色:环烯醚萜苷易被水解,颜色变深(地黄及玄参发汗原理) (3)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其他类化合物 (4)挥发油常用的提取方法:超临界萃取.水蒸气蒸馏法。 (5)挥发油常用的分离方法:分馏法 (6)挥发油常用的鉴定方法:气质联用.气相色谱法 (7)化学常数:酸值—“中和”;酯值—“水解”;皂化值—“酸值和酯值之和”。 (8)含萜类和挥发油的中药实例 穿心莲---二萜内酯 青蒿---青蒿素---倍半萜---治疗日疟或恶性疟疾疗效显著 龙胆---龙胆苦苷---裂环环烯醚萜苷 含挥发油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薄荷--薄荷醇 莪术--吉马酮--倍半萜(饿的前胸贴后背,倍半萜) 艾叶--桉油精 8.皂苷类化合物 (1)结构与分类:四环三萜皂苷:羊毛脂甾烷型.达玛烷型(高频考点:羊.马都四条腿--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皂苷: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乌(乌苏)鲁木齐(齐墩)) (2)理化性质:溶解.发泡.溶血(同肥皂) 溶解性:皂苷极性较大,可溶于水,易溶热水.热甲醇;在含水正丁醇中溶解度大,因此正丁醇常作为皂苷的提取溶剂。 (3)含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人参:人参皂苷二醇型(A型).人参皂苷三醇型(B型).齐墩果酸型(C型) 三七.甘草.黄芪.合欢皮.商陆.柴胡 (4)含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麦冬.知母 9.强心苷 (1)强心苷苷元部分的结构与分类 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甲型强心苷元(五元—便宜—医保甲类/甲型) 六元不饱和内酯环--乙型强心苷元(六元—较贵—医保乙类/乙型) (2)α-去氧糖常见于强心苷类,是区别于其他苷的重要特征 (3)显色反应 1)作用于甾体母核--①Liebermann-Burchard反应(老毕反应) 2)作用于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五元和带“硝”字的发生反应) ①Legal反应: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 ②Raymond反应:间二硝基苯反应。Kedde反应:3,5-二硝基苯甲酸反应。 3)作用于α-去氧糖的反应:K-K反应 (4)含有强心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香加皮、罗布麻 10.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胆汁酸类成分的常用中药:牛黄、熊胆 含强心苷元成分的常用中药:蟾酥 含其他成分的常用动物药:麝香--麝香酮;斑蝥--斑蝥素;水蛭--水蛭素 11.其他成分 (1)马兜铃酸有肾脏毒性,现已取消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其他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有,细辛、天仙藤、寻骨风等。(仙风道骨.青木堂堂主.神通广大) (2)含有有机酸的常用中药 金银花----绿原酸是咖啡酸和奎宁酸结合的酯 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也是引起人体过敏的主要成分 (3)除去鞣质的方法(石盐冷热处理聚集胶溶)1.冷热处理法2.石灰法3.铅盐法4.明胶法5.聚酰胺吸附法6.溶剂法 (4)牛膝—蜕皮激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