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在南岳衡山地区,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师古桥一带曾有不少人从事制作贩卖笛、箫等乐器的产业,这个产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盛极一时。

衡山民族乐器制作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据传说,韩湘子路过衡山登上祝融峰时,见山上竹林茂密,是做笛子的上等材料,于是点化并传授当地人制作乐器的技艺。《衡山文化志》记载,清朝同治年间,师古桥姚家湾有位民间艺人叫张树德,他利用当地的竹林资源,潜心研究胡琴、笛子的制作技艺并广授门徒,很快在南岳衡山涌现了一大批制作、销售民族乐器的专业人才和队伍。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从业的人数达到万人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年生产总值超过万元。

时至今日,衡山民乐产业现状又如何呢?

在国道师古小学斜对面的一栋民房,我们可以看到外面挂着“衡山县民族乐器制作协会”的牌子,这里是衡山县民族乐器制作协会办公所在地。走进这处办公地,可以看到墙上有关于衡山民乐历史的文字介绍和民乐协会活动的图片,有今日生产的民乐主要产品样本陈列室,有民乐培训室等等。我们可以感受到,正有一批有识之士同制作户骨干一起在不懈努力,而民乐前景正在出现新的曙光。

衡山县民族乐器制作协会成立于年12月5日,是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目前,协会有会员52个,其中单位会员13个,笛箫制作10户,胡琴制作5户,葫芦丝制作17户,原材料半成品加工5户,包装加工3户。衡山县民族乐器制作协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民乐文化传承和文艺惠民服务,先后在在师古中学开展民族乐器进课堂,向中小学校捐赠乐器,参加各类文艺汇演等,年4月成功申报衡阳市文艺惠民基地获衡阳市文联授牌,目前成立了文艺惠民服务队。年还拍摄了衡山民乐申遗宣传专题片,申报了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与此同时,生产户利用现代化机器生产设备,结合传统手工工艺,不断提高制作工艺水平,产品正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衡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伟考察)(刘伟部长一行观看民乐申遗专题片)

(民乐进课堂)

(部分产品展示)

编辑:罗钦豪

二审:龙燕鹏

终审:黄明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