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微生活投稿热线→?定期推送南岳衡山本土资讯、同城交易、求职招聘、房屋租售、商家推荐、促销活动不容错过! “假如樵夫害怕荆棘, 船只避忌风浪, 铁匠畏惧火星, 那么世界就会变成另一副模样。” 渐渐消失的老行当 “叮当、叮当。。。”一阵清脆的声音传入耳中,不由吸引了我们。 循着声音我们走了过去,映入眼帘的是一间破旧的小屋。小屋右手边有一个大火炉,火炉旁驾着一个风箱,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工具,墙上用粉笔写满了一些数字和一些名字。 火炉旁,一位老人身着蓝色衬衣,头发花白,略微驼着背手握着一根铁钳,熟练地夹起一块铁片,放在火中烤着。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刘金生,79岁,是一个传统打铁匠。 老家师古桥的他,来南岳已经40多年,现在居住在老农贸市场旁边的跃进巷,开着家庭作坊式的打铁铺。 作坊小,到处都是一些铁质原料或者半成品,品种繁多。菜刀,锄头,斧子,锤子...都是一些常用的生活器具,甚至看到工地上常用的撬棍,铁铲什么的。 此时,不由想起一句歇后语: “——件件都是硬货。” 千锤百炼六十载 刘老十三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年幼的他,必须早早地挑起家庭的责任重担。 一眨眼,就已经过去六十多年。虽然七十多岁了,刘老工作起来还是十分利索,每天要工作八小时左右。他对我们说:"现在人们都是去超市买刀具了,生意没以前那么好了。年轻的时候,每天要忙到半夜才能休息。" 刘老说起打铁的技巧,一下兴奋起来:“铁无钢不快,钢无铁不牢。我做的菜刀比超市买的菜刀更锋利更牢固,所以还是有很多街坊邻居愿意使用我自己做的菜刀或者锄头。” 说话间,就有顾客上门取货,刘老还认真的在每件货物上写上了名字。大妈定制了一个锄头,付了钱笑容满面地取了东西就走了。 刘老最自豪的事情大概是,南岳某个庙宇内的铁制用品,门把、门锁等都是他亲手制作的。他开心地笑着说:“我做的东西绝对好用,保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可以一直用的。” 自信的话语,仿佛这是一件莫大的功德。 闲暇时,刘老会和邻居聊聊天,把自己的小作坊打扫一下,一生都贡献给铁匠铺的他并没有太多娱乐活动。 采访过程中,我们问道:“刘大爷,您有想过放弃这门手艺去从事别的行业吗?”刘老回答:“有想过。” 他曾经跟朋友合伙去养猪,然而时间久了,他还是放不下自己的老行当。家里还有五个儿子四个女儿,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弟弟,刘金生于是重操旧业,靠着双手一锤一锤地支撑起整个家。 十一指“守”艺人 苍老黝黑的双手满是岁月的痕迹。 刘老也收过很多徒弟,坚持学下来直到自己开炉的只有两个,都不在本地。陪在自己身边的只有四儿子,其余的儿女都分别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四儿子名叫刘志云,今年49岁,跟父亲学习打铁已经三十多年了。他其实也不喜欢这个行业,觉得脏、累又不赚钱,可是父亲年纪大了,如果自己不做的话就没人做了。 传统行业在现代科技面前,生存下去越发艰难。可还是有一小部分人,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他们是我们对一个时代的回忆,是中华传统技艺的传承,在工业化的大潮中,让我们体会到手工艺术的匠心。 感谢刘老,感谢默默坚守传统的所有人。 发现身边事, 记录最真实的南岳人。 文 杨名 拍摄 王悟之 房屋转让现有祝融南路帝景小区电梯毛胚房转让 平方(四室两厅) 12楼一平方(不包过户) 有需求的联系李先生 广告南岳微生活为坚守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