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来源:小小包麻麻,ID:xxbmm

新华社最近公布一组数据:

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4.9%。

这意味着什么?

——写在前面

有一次和办公室的小姑娘聊天,突然被问到这么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小孩都“贱嗖嗖”的?”

看见我脸色有点垮,她接着补充到:

“开口闭口都是短视频上面的梗,还跟着节奏摇头晃脑,就不会好好跟你正经说话。”

不得不说,经她这么一说,我不由得回想起现在接触到的孩子:

说他们呆滞吧,他们会用当下最流行的梗怼得你无话可说;

说他们有活力吧,他们大部分依赖手机成瘾,眼神浮肿,满脸憔悴。

这个时代对家长最大的挑战是:孩子快乐很容易,上瘾更容易。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现在我们很容易就能通过互联网获得“快乐”。

你只要抱着手机一天,就能知道最新的段子,爆炸性的明星绯闻,很多天南海北的事。

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信息,挑动我们最亢奋的神经。

如果放下手机,半个小时就会觉得有点空虚,1个小时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超过4个小时可能觉得被整个世界被抛弃了。

如果你有上面的这种感受,恭喜你,你可能对垃圾快乐上瘾了。

成人都难以抵挡,更何况自控力更差的孩子。

在新华社最新关于未成年上网的报告中,除了高达94.9%的上网率外,还有这个数据,看得人触目惊心。

在年的最新数据里,除了听音乐外,有62.5%的孩子用网络来玩游戏,49.3%的孩子用网络来看短视频。

为什么短视频、玩游戏会成为现在孩子上网的主流呢?

这涉及到一个冷门的心理学知识:嗑瓜子效应。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一嗑瓜子就停不下来呢?

因为嗑瓜子属于机械化的,不用思考,但又容易使我们获得即时反馈的(吃到瓜子肉)。

咔嚓一下,就能吃到瓜子肉,而且不用动脑子不耽误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

从本质上看,嗑瓜子和打游戏、刷短视频一样,都是典型的“即时满足”行为。

刷短视频或者玩游戏的时候,只要机械地用手指头滑一滑,做个任务,就能获取一条新的短视频内容或者上分升级,轻而易举地获得“快乐”。

让无节制的感官刺激淹没自己,就离废掉不远了。

知乎有个问题: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其中有个高票回答是这么说的——

是能获得短期快乐的软件。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毁你向上的勇气。

深以为然。

硅谷有家名叫“多巴胺实验室”的公司,创始人就是一名神经生物学博士,他说过:“世界上肯定存在让人上瘾的代码”。

这个博士做的正是把神经学理论应用在代码中,根据大数据算法,尽可能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们设计的视频娱乐产品里面去。

讽刺的是,这些生产高科技产品的人却往往高度自律,绝不让自己上瘾。

例如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曾公开说过,绝不让自己的孩子过早使用电子产品。

人所拥有三种重要的资源——注意力、时间和金钱。

从某种层面上看,注意力比时间更宝贵。

如果孩子的注意力被海量的信息分散、裹挟,注意力就注定会被瓜分得所剩无几,甚至现在已经有很多孩子丧失了阅读长文的能力、听一节45分钟的网课的注意力。

前两年,关于一则天才陨落的事迹让人唏嘘不已:

以湖北省理科第一名考上北大的常书杰,却因为打游戏导致多门功课不及格,大三终于被北大劝退。

垃圾快乐成瘾,不仅会消磨斗志透支未来,更可怕的是,一旦一个人沉溺于感官刺激,迷失在廉价的快乐里,哪怕你是个绝世的天才,上进心也无法鞭笞你。

作为父母,别让自己的一时放纵,让孩子滑入“垃圾快乐”的陷阱。

网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放不下手机的孩子,只能放下人生。”

这句话,值得所有父母警惕。

如何在这个信息时代,既能避免孩子和社会脱节,又能帮助孩子把注意力用在重要的事情上,是这个时代的父母面临的挑战。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以身作则,制定规则。

每个孩子都不是天生就会自律的,需要父母逼一把。

例如给孩子手机IPAD上的app限定时长,每天玩到点就无法继续使用了。

但如果爸爸在一边打游戏,妈妈在一边追剧,怎么让孩子乖乖学习呢?

所以父母也要和孩子一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还有,更重要的是用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替代掉低质量的垃圾快乐时间。

陪孩子一起阅读,和孩子一起做亲子户外运动,用实实在在的知识和陪伴填满孩子的时间,才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快乐。

最喜欢萧伯纳的一句话:“自我控制是强者的本能”。

最后,文章底部点亮“在看”,并且“分享”给更多的家长们,愿每个孩子,最终都能成为自己人生的掌舵者。来源:小小包麻麻(ID:xxbmm),万父母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