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进入正题。 央视黄金档上新,《医院》成为顶替《叛逆者》播出的电视剧,只是和前者的口碑相比较,显然《医院》接收到来自观众更多质疑、否定的声音,尽管针对艺术作品每位观众的喜好不同,但市场大部分声音不看好该作品的播出,还是需要从作品自身出发寻找原因。 且不谈作品后续剧情的播出能否改变口碑,就当前剧情发展来看,《医院》确实没有达到观众的期待。 谍战剧作为电视剧市场一个经典题材,《潜伏》《叛逆者》等多部代表性作品都让观众对该题材电视剧有了一定了解,这也代表着想要拍出一部能让观众满意的谍战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已经有优质作品可以放在一起对比。 在此基础上,分析《医院》的呈现,就剧情发展来看,出现在剧情各方势力过于复杂,多少会让观众产生一些云里雾里的感觉。 当然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也会随着更多角色的出现得到解决,之所以将该问题提出,是因为在剧情发展的前期出现的剧情、角色有些杂乱。 然而《医院》最大的问题并不在此,就角色塑造、角色之间的羁绊来看,《医院》最大的问题应该是没有将谍战剧本身具有的紧张感体现出来,反而选择以“喜剧”的形式呈现,缺少了谍战剧的紧张氛围。 以男主角马天明来讲,在将医生身份作为其“包裹”之后,且不谈马天明过往经历和医生身份之间的种种不和,毕竟导演、编剧可以让其他角色对马天明的身份深信不疑,但是对于观众来讲,马天明假扮医生这一点完全是所谓的主角光环。 为了解决专业知识上的问题,编剧通过一本护理手册让马天明蒙混过关,如果是塑造接受其他医生询问时的紧张感还好,该环节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成了喜剧。 从制作方的角度出发,将医生之间的讨论转变为喜剧形式是为了凸显马天明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就剧情呈现来看,马天明的机灵确实得以展现,但观众的观看体验却大大下滑。 拙劣的借口也好,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好,明明漏洞百出的马天明却能够得到其他医生的信任,这不是主角光环是什么? 除此之外,制作方还通过配乐、台词来打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实在和谍战剧背道而驰。 可以说这部借着央视名号让观众产生期待的《医院》,在剧情播出后“露出马脚”,紧张的谍战剧以喜剧表现方式呈现,开创谍战剧先河,同时降低了观众对接下来剧情发展的期待。 另外一方面,《医院》的逻辑问题、角色人设问题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足,针对市场观众审美不断提高的情况,自然口碑在播出之后会明显下滑。 导演想要在谍战剧中拍摄轻松的氛围本身就是一件不应该去尝试的事情,加上主角光环的作用,让《医院》空有谍战剧的名头,却没有谍战剧应该出现的特质。 观众的质疑显然对《医院》的尝试最好的回答,谍战剧诠释清楚能够将观众代入其中,而一旦诠释不清楚就会给观众一种侮辱智商的感觉,显然在这一点上,《医院》没有做好,无论是剧情还是角色都没有诠释到位。 好在就市场占有率来看,《医院》在同时段电视剧市场还拥有一定优势,这也就代表着作品还具备口碑逆袭的可能性。 随着更多角色的出现,各方势力分布逐渐清晰,或许《医院》的口碑能够有所挽回。 文/希希 校对/王希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