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本地老洋房外滩以西 复兴西路是一条很合适的散步道,从头到尾,慢慢走,大概两个小时。我们曾写过启华大楼的永安郭家(注释①),郭琳爽去找堂弟郭棣活下棋聊天,直走,不用转弯,复兴西路、淮海中路到复兴西路、华山路口。 郭琳爽郭棣活 那天,有朋友来做客,他说起小时候住在上海新邨,外婆带他外出路过淮海中路号的时候,总会说这是永安郭家的大房子,他记忆最深刻的是黑漆漆的一长排的篱笆墙。他曾想买下启华大厦顶复(郭志楷宅),据说今年初名花有主。 从启华大厦顶复看到上海图书馆、鸿艺豪苑,还有一处老公寓,这就是今天要说的卫乐精舍(会乐公寓,WillowCourt),复兴西路34号,画右侧。老底子,沙逊开发的峻岭寄庐(高纳公寓,TheGrosvenorHouse)被叫“十八层楼”,华懋公寓被叫“十三层楼”,赛华公寓被叫“九层楼”,怎么没有人叫卫乐精舍为“十二层楼”? 从卫乐精舍的高楼层看到启华大厦和麦琪公寓,远处有衡山路41号(注释②)。 下图,卫乐精舍西边有玫瑰别墅,后方是“武安古镇”两处上世纪末外销房豪宅“金苑”和“亦园”等。还有本世纪初由李嘉诚“和记黄埔”投资开发的“汇贤居”和“世纪商贸大厦”。在画右侧,也能看到一眼“小吕宋”老板叶茀康的“水晶宫”。 移轴技术已经很普及了,通过后期修片,建筑物不畸变,好看。下图,卫乐精舍的西墙,线条勾边及正南面的半圆形挑空阳台都属于建筑师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无处不在的装饰艺术派风格及组合图形,那两根助老扶手可不可以高仿一下赉安风格?城市管理要像绣花那样精细。 从卫乐精舍楼内退出,来看看此地历史风貌。 下图为年代初的航拍照片一个角,已属于航拍照片右下极限点,瞥一眼白赛仲路(如今的复兴西路)起头一小段路。路口的宝昌广场(如今的聂耳音乐广场)的树木还稀稀拉拉,让我们有点起疑,乌鲁木齐中路和淮海中路西侧的老樟树好像不在?抑或是不太明显?确定古树有百廿年历史吗? 年电影《今天我休息》,转引自公号”上海花园老洋房“,谢谢欧阳老师 来源:年天地图 卫乐精舍建于年,由法商赉安洋行设计,顾梦良任总监工。年,公寓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卫乐公寓占地面积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平方米,另有平方米的汽车间和小花园。公寓高十二层。和麦琪公寓类似,建筑基地面积较小且极不规则。建筑师在设计该建筑时,因地制宜地布置五开间大楼(百科)。 从年小红本查到的部分住户信息。 11AKoller,ErichPeter KollerStern洋行大班,出版商 11BV.N.Porozoff 江海关海政局HarbourMastersOffice 11CA.Sator 匈牙利人,生达洋行大班 年从德商禅臣洋行跳槽自立 12T.F.,Mullahey 美商太平洋商务电报公司总经理 T.F.,Mullahey也是三个旅沪美侨社团总会:业余田径协会/业余棒球总会/美式足球俱乐部(ShanghaiAmericanAmateurAthleticAssociationShanghaiAmateurBaseballClubandShaiAmericanFootballClub)的总董。 年是一个人心惶惶到稍许安稳的年份,第二次淞沪战争爆发后租界形成“孤岛”,这一段时间,有些人开始布局撤退,转移资产,如沙逊;有些人看到了大量难民涌入,机会来了..... 年《上海人名录》,李家瓛登记在白赛仲路34号(),年上海电话本有同一地址同一电话号码,拼音人名为“LiChaiHwai”;这个拼音对应李家瓛。如果没有猜错,他是安徽合肥李鸿章家族成员,他的祖父是李经述(仲彭),父亲李國燕(翼侯)。李家瓛年生,李鸿章重孙。 而立之年,李家瓛住一套公寓,应该也是爹给安排好了的。李先生曾在大学教英语,二级正教授,年在上海去世(来源:王拓)。李家瓛以前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年代被调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他夫人叫刘明珍,刘鸿生的第九个女儿(来源:郭伯农)。李家瓛是原圣约翰大学外语系教授(来源:军委外校张家口时期学员回忆录)。 年后,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瞿维曾居住在此公寓。他的代表作为歌剧《白毛女》。他太太寄明曾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谱曲,这首歌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据说此曲创作就在复兴西路34号某室。 下图,从江似虹和尔东强合著《上海法国城》图册里找到的一张老照片放大后的“卫乐精舍”,图像有点渣,但可看到当年的卫乐精舍和毕卡第公寓(如今的衡山宾馆)的透视关系。那时的霞飞路、汶林路(如今的宛平路)、高恩路(如今的高安路)一带空地不少。 下图,从克莱门公寓看宝建路(如今的宝庆路)以西,远处仅两栋高楼,12层楼的卫乐精舍,身边的“小伙伴”是麦琪公寓(8层)。 最后说“卫乐”一词。卫乐=Willow=柳树条。 清末黑白明信片由上海麦克塔维什公司(MactavishCo.Ltd.)印制,其底部一行英文为WILLOWPATTERNTEAHOUSEINSHANGHAINATIVECITY(上海老城内的柳树纹样茶室)。“柳树纹样”(WILLOWPATTERN)原是一个瓷器艺术的专有名词,特指西方人模仿中国外销瓷图样而绘制的中式亭台楼阁及配以垂柳的景色。把它用在明信片上,可能有让西人见识真正的中国建筑之用意(婕妤:老明信片上的豫园刊于《上海集邮》年第8期)。 反正是一种对郊外田园般生活的描述。下图,卫乐公寓九楼的阳台望出去,风景不错。 最后,看一张老照片,照片刊登在年7月14日上海法文报纸《LejournaldeShanghai》上。年7月14日,赉安作品占据了此报纸两个整版。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 原标题:《复兴西路34号“卫乐精舍”杂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