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11月,夕阳下的湖南石门县剩头麻风村。

年8月,剩头吊桥是麻风村进出山的交通要道。这座两山峭壁之间高米,长米,宽2米的吊桥,曾号称亚洲第一拉索吊桥。

年8月,麻风病治愈患者覃事明(父、76岁)进村,彭云春(母、75岁)年进村,与儿子在麻风村居住地

年9月,麻风病人居住的房间小、环境差,不安全。对于这些手脚残疾、或眼睛失明的病人,走路、上公厕十分不方便。

年4月,吴秀加,74岁,年进村,离开家乡40多年,仍然对家乡念念不忘,南岳衡山是他的牵挂。

年4月,李照时,81岁,年进村,是最早入住麻风村的病人,喜欢写打油诗和唱山歌,从诗中能看出他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

年2月,两个病人互相帮助戴假肢。麻风病对人类最主要的危害是神经损伤造成的肢体、面目的畸残.

年11月,晒太阳的治愈患者,他们是幸福的,但身心也是孤独的。

年12月,赵庆远,第四任剩头麻风病医疗站站长,在麻风村工作了大半辈子,因在麻风病治疗方面的突出成就,曾获得国家多项荣誉和奖励。退休多年仍在发挥余热。

年11月,70年代初剩头麻风医疗站的药剂师覃玉娥,把一生中最美好的20多年献给了麻风村,翻看年在剩头医疗站的照片,回忆当年艰苦的工作情形仍然唏嘘不已。

隔绝麻风病的神秘地带

有“湖南屋脊”之称的石门县壶瓶山上,有一个山高谷深,人烟稀少,三面环水,四周悬崖峭壁地方,在谈“麻风”色变的年代里,地理隔绝是最好的治疗方式,于是便有了这样藏在深山却远近闻名的麻风病村。据介绍,当年政府专门找这么一处与世隔绝的地方,集中收治麻风病人。

剩头麻风病医疗站是湖南省解放后建立最早的,年中南卫生部批复湖南省卫生处在石门县建立麻风村;年麻风病彻底得到控制,更名为“常德市皮肤病性病防治所”搬迁至常德市区;然后石门县政府在此建立了剩头国有林场,但人们仍习惯称其为剩头麻风村。

自年始,剩头麻风村共计收治湖南、湖北、广西、贵州43个县市麻风病患者人。在这里治疗过的大部分病人康复后回到了原籍,还有少数人生活在这里。

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又生活着一群怎样的人?我从年起由最初的好奇,变成了长期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