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四期介绍了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衡山路弄8号楼外立面改造项目。文章分析了的背景、构思及施工构造方式。该设计通过会发光的“砖”创造了商业建筑的独特体验,提出了对当代城市环境中普通商业建筑日常不断变化属性的建筑学思考。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衡山路弄8号楼外立面 项目地点:上海市徐汇区 建筑功能:商业 建筑面积:.7㎡ 结构形式:砖混结构 设计/建成:/ 业主:上海衡复置业有限公司 建筑师: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庄慎、任皓、唐煜、朱捷 设计团队:庄慎、王侃、杨云樵、解文静(实习) 1项目背景 衡山路弄8号楼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路与衡山路交叉口,处于衡山坊历史街区东南侧,该建筑的外立面改造设计为衡山坊历史街区改造的一部分。衡山坊街区始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北由两种不同样式建筑组成。北部的新里建于年,属于典型的上海弄堂住宅;南部的花园洋房建于年,由洽盛地产公司建造,借鉴西方建筑,采用砖木混合结构。由于地铁9号线穿越衡山坊地下区域对原有建筑地基造成影响,外加该区域建筑年久失修,故需对整个区域建筑进行加固修缮,以用作精品商业街区对外经营。8号楼原为三层砖木混合结构洋房,总面积.7㎡,屋顶为木结构坡屋面,其余为砖混结构,总高12.8m。 在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接手8号楼立面改造设计时,衡山坊其余建筑改造方案均已确定,整个区域保留原建筑简单的西式洋房风格,局部加入玻璃幕墙以增加采光,适应其商业的使用功能。 由于8号楼地处街区东南侧主入口广场的核心位置,业主要求进行专门的外立面设计,希望能够通过优化该建筑的立面提升整个街区的丰富性和标志性。当时该建筑已在结构上进行了加固,原有墙体内外各附加了60mm厚钢筋混凝土墙体支撑,木结构屋顶在保留原结构形式的基础上业已进行翻新。 2会发光的砖墙 建筑师希望改造更新能给这类商业建筑带来新的体验,并且希望这种建筑体验能在徐汇商圈内具有一定的个性和格调,同时也能反映对于城市商业建筑不断变化属性的一些思考。 建筑表面被设计为一层有“新旧质地的包裹”。旧的“包裹”材料是青砖,而新的这部分使用一种“发光砖”——白天看来像是青砖,晚上则是发光的砖,两者材质不同但是尺寸相同。在白天,两种砖的色彩和质感基本一致,微有差别,整体形成传统砖砌建筑的朴素氛围;而在晚上,一部分发光的砖打亮,穿插在实体的青砖中间,形成全新的建筑体验。砖墙的包裹感通过上下两侧金属收边与收檐得到强化。建筑的门窗部分采用外凸框套设计,形成体量感。立面被展开到一个平面上进行设计,形成整体感。方形门窗洞口在原建筑基础上进行大小与方位的调整,发光砖每片轮廓是方形的,每片内部则通过疏密的布置再次形成两个层次的方形图案。这些方形发光砖片段有些和门窗洞口进行错位咬合,更丰富了层次。 3墙的构造 发光砖的规格与普通青砖相同,并与青砖一起用水泥砂浆砌筑。单个发光砖主材为不锈钢的空心灯盒,内部做不锈钢的加固以承载重量,砌筑后的外露面内部为导光亚克力板,侧边布置LED光源,外部附加拓彩岩石面板,这种板材白天是不透明的深色,晚上透出灯光,形成有质感的发光体。 外立面的砖表皮是一个构造复杂的双层表皮。发光砖墙面的电线路排布需要一定空间,因此砖墙并不能紧靠混凝土加固墙砌筑,而是被留出了50mm的间隔,这样带来了三层高独立薄砖墙的稳定性问题,另外,在发光片区与门窗洞口上沿也需要处理砖墙的承托。因此,在结构设计上,砖后的墙面在高度上被分成间隔在4m以内的多段墙体,底部的墙体直接由地基承托,上部的墙体则由出挑于混凝土加固墙上的带状混凝土挑梁承载,挑梁并不直接外露,而是以切薄的青砖片饰面,以形成完整砖墙效果。部分门窗洞口上沿可以用相同的混凝土挑梁做法处理承载问题,而当混凝土挑梁占用发光砖空间时则用大尺寸角钢替代。 4门窗 在门窗的处理上,窗套的内外侧采用不同的材质以匹配不同的质感需要,形成室内外的不同效果。窗套内侧采用拉丝面黄铜板,以形成灯光下温暖的效果。外侧则为不锈钢板,不同的窗套错落地采用拉丝与镜面两种不锈钢处理方式。主大门门套的体量较大,采用深色氧化金属外饰面板以稳定建筑整体色调。 5变化与差异 对城市中的建筑与商业更新来说,变化与差异是两个有意思的要素。这个普通商业立面的改造是通过变化来形成它的差异性的,只不过这些昼夜间富于戏剧性的变化被一些经过推敲的细节做法组织在同一副面孔之下。 (摄影:唐煜、王骁彬,图纸、图片由阿科米星建筑事务所提供) (由本期杂志所刊庄慎王侃《上海衡山路弄8号楼外立面改造》,更完整具体的内容请参看原文) 作者单位: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 作者简介:庄慎,男,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王侃,男,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师 =================================== 本期杂志责任编辑:戴春 如有任何有关深圳专刊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欢迎发送邮件至 ta_weix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