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m.39.net/pf/a_7805810.html ▲观音阁 世人皆知“南岳衡山,五岳独秀”,却不知其人文底蕴也同样深厚,佛道共存的宗教文化、众生仰求的寿文化、彪炳青史的抗战文化等多元文化源远流长。 在南岳衡山的群峰环抱之中,有这么一个好去处。此处不仅层峦叠翠,祥云缭绕,景色秀丽如人间仙境,更独具匠心地将佛、儒、道融于一城,成为当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聚宝盆”。她,就是南岳民俗文化城。 走进深秋的民俗文化城,只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人文景观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让人心旷神怡…… ▲千年学府——中华书院,相传舜、禹曾经在此巡狩教化,讲学修庙 三教融一城和谐共处穿过雄伟山门,抬头就看到一座金色大佛笑迎八方来客。迎门步入,走下级石阶,就可以发现“身高”16.9米的南岳最大露天弥勒佛。 相传唐末五代年间,弥勒佛化身契此和尚云游至此,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在此修炼,普度众生。圆寂之后,弟子根据他的形象塑了一尊弥勒佛金身。目前这尊大佛,就是根据其遗址重建,文化城“大佛寺”的名字也起源于此。 “拜求圣人圣求拜,滴水观音观水滴”。大佛身边的滴水观音就是悟佛道之舍得,教授人们的处世为人。再往下走,儒家大师雕刻的“马上封侯,立马就赢”立于身旁,英姿卓绝。 观音阁内供奉着净瓶观音、送子观音等座观音,道教尊观音为慈航真人,是慈悲、智慧与和平的象征,每年来这里烧香祈福,顶礼膜拜的四方香客络绎不绝,前来还愿的人也很多。观音阁前坪中,有一巨大的道教标志太极八卦图,象征阴阳互旺,也充分展示了佛道教相互融合、共存共荣的境界。据悉,整个南岳衡山只有两处地方有这种大型露天八卦图,一处在此,另一处在南岳四绝之一“藏经殿”。 南岳自古以来就是佛道儒并存的宗教圣地,三教源远流长,南岳民俗文化城更是接天地之灵气,集三教于一城。祝融圣帝被称为“火神”,相传古时香客上山朝拜前,均在此地集合点火上山,因此,民俗文化城又称“火亢”。三教长期以来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这在我国乃至世界都绝无仅有。 佛教主张向善,福报因果;儒家讲究“仁爱”,“勿以善小而不为”;道家主张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得益于极为丰厚的佛、道、儒文化,民俗文化城中任何一景都值得细细琢磨,其实三教在根上并不相违,终究是为了导人向善。作为宗教和民俗信仰文化的精髓,循迹踏访此处,实在是人生一大快事。 ▲“身高”16.9米的金色大佛笑迎八方来客 ▲与中华书院相伴而立的书院亭,孔子塑像便立于此亭 千年书院迎来“第二春”自唐宋到明清,南岳衡山书院林立。晚清曾国藩曾赞曰:“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然而,随着年代变更,不少庙宇书院在烽火连天的时代中慢慢消失,而民俗文化城里的中华书院则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战乱纷争中保存了下来,也将儒家道统思想传承了下来。 中华书院的由来,可追溯至多年前。相传舜帝将帝位禅让给禹后南巡,与禹在此巡狩教化,揽胜觅古,讲学修庙。期间,舜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四句心法传给禹,让禹学习修心养性,而这十六个字正是儒家道统思想的总结,禹正是用这十六个字在书院中教化世人。 在当地居民口中,还流传着另外一则传说。据说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行至南岳衡山,见其山清水秀,曲径通幽,遂与弟子在此居住修学,每日在院内读书授道。孔子经常告诫弟子学习要能专能深,要学会放松自己。他对学习的态度就是“用心去学,快乐地去学”。如今,各地宗教文化爱好者均来到这里修身交流,学习孔儒之道。 中华书院傍山而居,林中小溪潺潺,泉清石秀,茂林修竹,环境十分优美,是静心修学之士的绝佳境地。书院旁一口“报恩泉井”,如圣水天赐,汨汨山泉由瑞兽口中流出,以报师恩。书院亭与中华书院相伴而立,孔子塑像便立于此亭。在几千年的风雨中,见证并传承着儒家文化。 据民俗文化城负责人刘伟民介绍,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文化城拟将中华书院进行重修扩建。作为一个景观、一个教育基地,“按原貌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重修。目前已邀请北京仿古设计院为项目设计图纸,预计明年开工建设。 据悉,重修后的中华书院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届时,这座千年书院将迎来“第二春”——通过开办国学公益讲座和国学班,重现“弦诵之声不绝于耳”的书院旧日时光。“没有讲学,单纯景点展示,就没有师道传承。”刘伟民说,传承最重要的是师道,经典也要通过师道去激活,方能固本培元,激活文化底蕴,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绿树掩映下的寿星石刻 ▲俯视民俗文化城 奏响“文化+旅游”强音南岳衡山,寿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在《星经》记载:南方星中的末宿轸宿边有颗附星曰“长沙星”。长沙星即是“长寿星”的寿星,故长沙星下的南岳自然为“寿岳”。汉代《天象赋》、唐代《步天歌》、《白莲集》等古籍也都有南岳“寿山”的记载。 沿曲折的小路拾级而上,进入人世仙境寿桃石,世人皆知“寿比南山”,今日终于到南山寿源。甲骨文“南山”石刻,巨型石雕寿桃石掩映其中,巧夺天工,与天比高,天下第一大“寿”字,象征着长寿和安康。山上就是寿星得道成仙之处“南山居”,果然不负寿岳南山之名。 登高俯瞰民俗文化城,只见她上承祝融峰,下连天柱,左依祥光,右靠芙蓉,从上往下看就像一个“聚宝盆”。这里有山有水有石刻、有寺有阁有书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悠久的文化积淀,赋予她独一无二的容颜与资源,让走进文化城的游客不仅能“深呼吸”,还能“畅快游”。 “当前是‘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只有把厚重的文化资源‘裂变’为旅游优势,才能举一纲而万目张。”刘伟民告诉记者,正因为拥有这丰厚的家当,下一步,民俗文化城将按照南岳区旅游转型升级和全域旅游发展的要求,坚持高点起步,挖掘整合湖湘儒家文化、佛道宗教文化、南岳寿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以生态为特色、文化为内涵、旅游为载体,全面推进文化旅游内部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实现生态、文态、业态、形态的“四态合一”发展。 来源:衡阳日报 原稿记者:刘思远(文)王翟(图) 原稿编辑:胡苏 原稿责编:魏臻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