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www.zykyhs.com/ 文衡山的气度与节操(上) 1 “若不看别人只看你,成得个文衡山么?”在专制社会里,“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的事,是经常会发生的,就是和那些达官贵人沾上边,一不小心也会受牵连。历史上惹火烧身,树倒猢狲散的例子比比皆是。尽管如此,趋炎附势之人不到临头那一刻是不会接受教训的。文徵明不仅仅是个书画家,他饱读诗书,对历代发生的那些事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与那些权贵保持一定的距离。据虞君质《文徵明年表》:45岁那一年,“宁王朱宸濠,慕先生名,贻书及金币来聘,先生辞以病卧不起,于金币无所受,亦无所报。”这和唐寅佯狂拒绝宁王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避免成为“动乱(逆贼)集团”的一份子。“乱哄哄,你方唱罢你登场”,五十年来,这样的大戏,我们见识过多少?以后可能还会有。权奸严嵩炙手可热的时候,文徵明也是远远避开他。严嵩虽然是大奸,但是诗文书法都是行家里手,王世贞曾经评他“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里也认为“亦公论也”,因为他是大奸,所以,《四库全书》仅仅把他的《钤山堂集》录为“存目”。尽管正人君子都不喜欢和严嵩交往,但是严嵩却喜欢与有才的文人来往,就像清代和珅一样,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他们都愿意和有才的文人交往,附庸风雅是历朝历代大官的一个标志。而有些文人也喜欢和达官贵人交往,藉此可以“骄其朋友”(非“妻妾”)。我就亲耳听到一位博导大言不惭的说:我认识某某副市长,他和我哥哥是朋友。如果是总理曾经拜访过他,那就更了不得了。但是,我想套一句广告语:“说这样的话,我都替你难为情。”看看人家文徵明:《四友斋丛说》(卷十五):东桥一日语余曰:昨日严介溪(严嵩号介溪)说起衡山。他道:“衡山甚好,只是与人没来往。他自言不到河下望也。若不看别个也罢。我在苏州过,特往造之,也不到河下一答看。”我对他说道:“此所以为衡山也,若不看别人只看你。成得个文衡山么?”这是顾璘(字华玉,号东桥先生。苏州名人,巨宦)对何良俊说的话。严嵩自以为自己是当朝宰相(首辅),来苏州,拜访过文徵明,这是多大的面子呀?你来回访一下也是应该的么。可是文徵明就是这么“生狞”(何良俊语)。有机会攀附当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贵,是多少文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呀。有人可能认为这与文徵明早年经历有关,是“仇官”。我以为拒见严嵩,并不是仇官,那样是太小看他了。古语所谓“鸿飞冥冥,弋者何慕?”远离官场是非圈子,即是远祸。所谓“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盖是之谓乎?2 “世论悠悠遗钵在,白头惭愧老门生”然而,文徵明对他的几位老师却一辈子恭恭敬敬。他早年向吴宽学诗文,向李应祯学书法,向沈周学绘画。对三位老师,他一辈子都是尊敬的,例如对沈周就是如此。启功先生《坚净居题跋》:“题文征明书七绝小幅”:诗云:“石翁诗律号精成,老去还怜画掩名。世论悠悠遗钵在,白头惭愧老门生。”沈石田长于文衡山四十岁,衡山师事之惟谨。每见所题沈画之语,无不肫挚动人。即此一首,亦不止一再书。……二十年来,旧蓄书画,斥卖已尽,独此小幅,尚存箧笥,盖深感石翁以高文健笔,为一代宗工,身后且不免于悠悠之论。小子于此,能不知所愤悱!而衡山翁以白头门生,犹拳拳衣钵如此,是尤后学所堪敬意者。——(《学林漫录》三集)沈周的人品和书画不仅在整个明代是有名的,而且在整个中国艺术史上有极大的影响。我们上海有一年高考,文言文语段,就选了沈周的本传。沈周和文徵明一样都是没有功名的。用今天的话来说,不是博士出身,也不是“博导”或者“院士”,不是什么“黄河、长江学者”。但是他的同乡、另一位文征明的老师吴宽却非常尊重他,吴宽是明宪宗成化八年的状元,官至礼部尚书。我由此想到,启功先生也是没有什么文凭的高中毕业生,但是他的道德文章、艺术修养、包括书画鉴定方面的造诣是天下公认的。只因为他出身于没落的爱新觉罗家族,从小得名师指点,尤其得陈垣老先生指导帮助,所以见识本来就不一般,杨慎所谓“盖冶容艳态,多出于膏腴甲族薰醲含浸之下”(《升庵诗话》)。就是这样一位“国宝”晚年任书法协会主席,有人批评他的字是“馆阁体”。他的名声大,有人就模仿他的字牟利,但是启功先生从来都不放在心上,这一点和文徵明很像。他为沈周这样的前辈艺术家“愤悱”,同时也为文征明的尊师感动,所以,在他旧蓄的书画作品“斥卖已尽”以后,却留下文徵明那张“小幅”,而且写下那些动人的跋语。我想到,如今,那些高校里经常有“为师不自尊,为徒不尊师”的现象,甚至还有动辄“举报”老师的咄咄怪事,不禁让人生“人心不古”之叹。3 “人品第一,书、画、诗次之”文徵明七十四岁所书小楷清代诗人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评论文徵明:“人品第一,书、画、诗次之。”我觉得以朱氏在文坛上的地位和修养,这个评价是很正确的。中国传统审美历来讲究作品和人品的统一,其人不足道,其文何足观?书与画还好一点,诗与文则容不得半点假。例如我对于蔡京的字还能看看,但是对于严嵩的诗文,绝对不喜欢;对于当代一些名人也是如此。一旦发现人品不好,我就绝对不读他的东西,人生有限,世界上有那么多好东西,我们为什么还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去看令我厌恶的东西呢?文徵明人品好的地方,前面已经说过。其实对于书画认认真真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他的人品来。何良俊说:国中尽有善书者,但非法家书耳。……自衡山出,其隶书专宗梁鹄,小楷则师《黄庭经》,为余书《语林序》全学《圣教序》,有见其《兰亭图》上写《兰亭序》,则咄咄上逼右军,乃知自赵集贤(孟頫)而后,集书家之大成者,衡山也。有一次我读到当代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为沈尹默先生题签《沈尹默法书集》时称,只有沈尹默先生的字才可称“法书“,自己只是书法而已。(大意)文徵明的小楷,被公认为自赵孟頫以后,水平最高,超过他的老友王宠。有人评赵、文两家的小楷超越“唐之颜柳欧褚,宋之苏黄米蔡”,而直接晋人锺、王。文徵明写得最多的是《千字文》,据前人统计,他一生写的《千字文》不下千本,,流传至今的真迹也不少,许多作品都是八十以后才写的,但是笔笔精到,所谓“老目细书,一笔不苟”。他的画也是如此。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待人真诚,是谓之“不欺”。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启功先生可能就是学的文徵明。我觉得判断一个艺术家,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名家拿起一支笔来,随意挥洒一通,或谓之“人书俱老”,或藉口“衰年变法”,其实就是一些涂鸦之作。因为名声大了,别人不敢批评,如果批评,就是“你不懂艺术”。例如近代那一位“康圣人”的许多作品其实就是丑笔恶札,却有不少人认为是佳作;再如某位百科全书式大师的“书法作品”,也是如此。相反梁启超、沈尹默为人写字,总是规规矩矩,不苟且,写字一端也可见人品。“英雄欺人”古已有之,只是于今为烈罢了。至于那些达官贵人的附庸风雅之作、或者靠流水线创作书画敛财的、或者是旁门左道、牛鬼蛇神式的东西,虽然可以进“名人堂”,写进“杰尼斯记录”,与艺术无涉。这些都是自郐以下,不足论矣。更多阅读 01怎样复习文言文(一) 02关于文征明的一首诗 03请多给学生“一支铅笔” 04“文本细读”“专家”及其它 05面相 06要培养语感 07祖父是个“回乡工人” 08面条 09“订正”与“罚抄” 10名片 宝山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