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MountHeng),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 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2米。衡山主体部分介于北纬27°4′-27°20′,东经°34′-°44′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长38千米,最宽处17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 年,衡山风景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6年2月,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7年5月,衡山风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7年8月,衡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祝融峰是衡山的最高峰,是我国纪念人文祖先祝融氏的山峰。"祝融峰之高"为南岳风光"四绝"之首。由于常年烟云的烘托和群峰的叠衬,加之它矗立于地势相对低洼的湘南盆地之中,更显得它峻极天穹。在古语中"祝"是持久永远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是永远光明。唐代大文豪韩愈在《游祝融峰》诗中赞叹道"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北宋黄庭坚写道:"万丈祝融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此处为揽群峰,看日出,观云海,赏雪景的最佳去处。 登上"天阶"可直达祝融峰顶祝融殿,祝融殿是为纪念祝融火神的功德而建。隋以前即有建筑,最早为司天霍王庙,后庙迁到山下,(即南岳庙前身),又更名天尺庵,明代为开云祠,至清乾隆年间才改名为祝融殿。整个殿宇分为两进,全部是用花岗岩石建成,殿顶上盖着70厘米长,30厘米宽,重15千克的加锡铁瓦,在这些铁瓦中,还保存有数十块宋朝铸造历经千年光洁而不锈的铁瓦。 天柱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海拔米,位于南岳镇延寿村境内。从山下仰望群峰,有高峰扑入眼帘,其上又有两个峰顶,如双柱插天。因奇峰挺拔,形似一柱,有撑天立地之感,故名天柱峰。《九域志》载:"名山三百六十有八柱,此为第六柱也。"峰顶圆形小平台上筑八角垂檐亭阁,高4米,二层四门,花岗岩砌成,为观火警的瞭望塔。塔下石壁上阴刻楷书"南天柱石"四字。 回雁峰居里衡山72峰之首,故称南岳第一峰。海拔96.8米,总面积6.32公顷,座落于衡阳市雁峰区湘江之滨,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峰名传说有二,一曰:北雁南来,至此越冬,待来年春暖而归;二曰:山形似一只鸿雁伸颈昂头,舒足展翅欲腾空飞翔;古城衡阳也因此峰冠以"雁城"之雅称。南岳第一峰含义有二,其一就地理位置来讲,它是南岳72峰从南到北的首峰,与祝融、天柱、岳麓诸峰同负盛名;其二南岳"香文化"历史悠久,历来有南岳进香自第一峰开始之说。千年古刹雁峰寺座落于回雁峰上,迄今已有年的历史,历代高僧曾在此传经布道,传说"寿佛"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峰寺,寺内设有"寿佛殿",是南岳称为"寿岳"的重要佐证。 石廪峰,俗称雷钵底,或叫大岭。其东侧的石壁上,有两个斜突的峰尖,从下面望去,像高耸云天的大米仓。于是,围绕这个特征的传说就产生了。有的说,这两个石峰不但长得像米仓,而且还有两扇门,门边立着石像,关着的一扇清清楚楚地挂着锁。每到暴风雷雨之夜,山下人会听到关门闭户的声音。这两扇门,平常一扇打开,一扇闭合。每当仓门全部关闭,就预示着大地的丰收;而当全部打开,就会带来饥荒。有的说,石仓里有的不只是粮食,而且还有蜜。古籍记载,峰上名胜古迹很多,如玉清观、陈真人炼丹台、鬼栽石、雷泓、风穴、诵经坛、浴丹泉等。现在还存留着的,只有雷公井(雷泓)了。《舆地纪胜》卷55衡州:石廪峰"在南岳,其峰耸峙如仓廪"。《清一统志·衡阳府一》:石廪峰"形如仓廪,有二户,一开一阖"。 紫盖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太平御览》卷39引盛弘之《荆州记》曰:"衡山有三峰,其一名紫盖,每见有双白鹤徊翔其上。"《舆地纪胜》卷55衡州:紫盖峰"在南岳。有紫霞笼罩之状,其形如盖"。南岳诸峰皆朝于祝融,如拱揖之状,独紫盖一峰,面南挺立。杜甫《望岳》诗:"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岳麓山是南岳72峰之尾峰,海拔.8米,融中国古文化精华的儒、佛、道为一体,包容了历史上思想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山下有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山腰有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古麓山寺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湖南省佛教的发源地和中心。 南岳起源 "南岳"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慎到所著《慎子外篇》:"(舜)遂南巡,五月至于南岳;又西巡,八月至于西岳;又北巡,十有一月至于北岳。其礼皆如宗。归,反舍于外,次三日斋,亲告于祖祢,用特。命有司告郡庙、社稷及折内名山大川,而后听朝",此处出现的"南岳",与东岳、西岳、北岳并立,是帝王巡狩的对象。且这里列举"四岳","南岳"是"四岳"之一。由"南巡……至于南岳,又西巡……至于西岳,又北巡……至于北岳"可知,此时的"四岳"是按"帝"所在国中的东、南、西、北的方位所区分划定的。后期出现的"五岳"之说当是在这"东、南、西、北四岳"基础上加了一个中间的方位一一中岳。尽管后期有如"五色"、"五行"之说等诸多解释"五岳"之"五"的由来,这"五方"之说却可以认为是其肇始或主因。 "四岳"或"五岳"之岳"在古即岳",其义在今人字典中释为"高峻的大山",在古人词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释为:"岳:东仿、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此处"岳"特指"五岳",除明确"五岳"之具体所指外,还告诉我们"岳"是王者"巡狩所至",即巡狩的对象。在孔颖达的《春秋正义》中还可见:《释山》云:河南华、河东、河北恒、江南衡。"李巡日:华西岳华山也;东岳泰山也;恒,北岳恒山也;衡,南岳衡山也。"《释例土地名》云:东岳,泰山,奉高县泰山也;南岳长沙湘南山也;西岳弘农华阴县西南华山也;北岳中山曲阳县西北恒山也。"郭扑注恒山名常山,辟汉文帝讳耳。 《尔雅》于《释山》发首言此四山,明其即是四岳,故注者皆以岳解之且诸书、史、传、纤讳皆以、衡、华、恒为四岳,四岳必是此四山也。《释山》又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泰、衡霍二文不同者,此二岳者皆一山而二名也。"由上可知,古人之"岳",即是"山",且是有特指的、分布于国土之四方的名山。"岳"是古之帝王巡狩的位于国土之内东、南、西、北四方或是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山"。《说文》云:"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也。"与今人之"岳"释为"高峻的大山"同义。又有应邵《风俗通》云:"岳者,桷考功德点涉也。然则四方方有一大山,天子巡守至其下,桷考诸侯功德而点涉之,故谓之岳。"《白虎通》中见:"岳者何?桷也,桷考功德也。"又在《尚书正义》中见:岳者,四方之大山,今王朝大臣皆号称四岳,是与羲、和所掌其事为一。以此知四岳即上羲、和之四子也。又解谓之岳者以其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云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是四方诸侯分属四岳也。由此可见,"岳"或可指掌四方之官,或可指在四方之岳对诸侯进行考核点涉之事,然都是由四方大山引申而来。 "南岳"是国土治域内南方的大山,在历史上或是"四岳"之一,或是后之"五岳"之一,同其他三岳或四岳一起,最初是古代政治地理的范畴,是中原民族以其视角确定的政治国土边界气。 轶闻传说 折叠火神祝融 祝融氏由于跟火亲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名叫蚩尤,经常侵扰中原,弄得中原的人无法生活。黄帝就号令中原的人联合起来,由祝融和其他几个将领带着,祝融用火攻战胜了蚩尤,立了大功,黄帝重重封赏了他,他成了黄帝的重要大臣。 部队班师回朝时,路过云梦泽南边的一群大山。黄帝把祝融叫到跟前,故意问道:"这叫什么山?"祝融答道:"这叫衡山。"黄帝又问:"这山的来历如何?"祝融又答道:"上古时候,天地一片浑沌,像个鸡蛋。盘古氏开天辟地,才有了生灵。他活了一万八千年,死后躺在中原大地之上,头部朝东,变成泰山;脚趾在西,变成华山;腹部凸起,变成嵩山;右手朝北,变成恒山;左手朝南,就变成了眼前的衡山。"刚刚说完,黄帝紧接着又问:"那么,为什么名叫衡山。"祝融马上答道:"此山横亘云梦与九嶷之间,像一杆秤一样,可以称出天地的轻重,衡量帝王道德的高下,所以名叫衡山。"黄帝见他对答如流,非常高兴,笑呵呵地说:"好哇!你这么熟悉南方事务,我要委你以重任!"但黄帝并不说出是什么重任。 队伍在衡山驻扎下来了。黄帝登上最高峰,接受南方各个部落的朝拜。许多氏族首领会集在一起,大家都很高兴,祝融一时兴起,奏起了黄帝自己编的曲子-咸池之乐,黄帝的妃子嫘祖也踏着拍子,跳起舞来。大家见了,都围着黄帝跳了起来。跳了个痛快以后,黄帝叫大家静下来,说:"我就位以来,平榆罔,杀蚩尤,制订历法,发明文字,创造音律,编定医书,又有嫘祖育蚕治丝,定衣裳之制。现在天下一统,我要奠定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从今以后,火正祝融镇守南岳。"大家一听,都大声喊着:"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融这时才知道,原来黄帝说的委以重任就是这么回事。 黄帝走了以后,祝融被留在衡山,正式管理南方的事务。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经常巡视各处的百姓。他看到这里的百姓经常吃生东西,就告诉他们取火,教他们把东西烧熟再吃。他看到这里的百姓晚上都在黑暗中摸摸去,就告诉他们使用火松明。他看到这里瘴气重、蚊虫多,百姓经常生病,就告诉他们点火熏烟,驱赶蚊虫和瘴气。百姓们都很尊敬他,每年八月秋收以后,就成群结队地来朝拜他。大家说:"祝融啊,我们人丁兴旺了,鸡鸭成群了,五谷丰登了。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感谢你,我们要尊你为帝了。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我们就叫你赤帝吧!"从此,祝融就被大家尊为赤帝了。 祝融在衡山上活到一百多岁才死去。百姓把他埋在衡山的一个山峰上,并把这个山峰命名赤帝峰。他住过的最高峰,大家就一直叫做祝融峰。在祝融峰顶上,百姓们修建了一座祝融殿,尊他为南岳圣帝,永远纪念着他的功德。 折叠南岳夫人 魏夫人,名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今微县)人,生于魏嘉平三年(年),是晋代司徒魏舒之女。华存幼而好道,爱读老庄,志慕神仙,常服胡麻散、茯芩丸,吐纳气液,经数年修炼,终成著名女道士。年轻时被强嫁与南阳刘文为妻,生有二子。刘文去世后,又遇中原战乱,于是携二子南渡避乱。二子既立,遂于江西抚州冥修斋静,整理《黄庭经》,疏义多部上清真经。于晋成帝咸和九年(年)仙逝,世寿八十三岁,被道家尊为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传说她从江西抚州乘云飞至衡山,化云为石,此石至今仍伫立于集贤峰下黄庭观旁。魏夫人被后世称为"衡山夫人"。 折叠慧思和尚 慧思和尚得到岳神恩赐一块宝地后,就在这里兴建庙宇,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缺水。当时他们连喝水都要到现在寺下两里多路的水圳里去挑,挑一担水要个把时辰,加之山路很陡,极不方便。有些僧徒产生了动摇,慧思暗想,我相信这点小问题,佛祖会给我解决的。一天,他把全体僧徒集合在寺下面的山沟里,备了些酒菜香烛,一齐跪在地上,朝天祷告,口里念着"阿弥陀佛",请求佛祖为弟子排忧解难,慧思举起锡杖,对着一堆松散的沙土用力刺去,抽出锡杖,一股清泉向上涌出。僧徒们看了,个个一齐跪下,齐念"阿弥陀佛,感谢佛祖开恩,给我们赐上清泉。"这股清泉取名"卓锡泉",比原来挑水的地方近了一半,提水是上坡,大家感到仍然太辛苦了。一天下午,慧思带领几个僧徒,亲自去担水,体验一下担水的辛苦,刚出门,忽然从竹林中窜出一只猛虎,吓得大家魂不附体,躲闪也来不及了。慧思手拄锡杖,站着一动也不动,观察老虎的动态。这只老虎,慢慢向慧思走来,围着慧思转了一圈,然后衔着慧思的锡杖,引着他走到寺后山脚下的岩石旁就不走了,它伸出前爪,使劲攫岩,大啸三声,泉水就从岩石缝冒了出来。接着,猛虎又晃了晃脑袋,纵身一跳,跳到竹林里,不知去向。慧思如梦初醒,喜出望外地说:"这是佛祖派老虎前来帮助我们排忧解难的"。他随即组织僧徒修一水井,名曰:"虎跑泉"。现在的石壁上还有古代的石刻记载了这个故事。从此,徒弟们把楠竹剖开,刳去竹节,把水引向各地,历斋房、经厨轩。缭浴室,绕菜园,感到十分方便。这件事传开后,僧徒们更加崇拜慧思,远近的和尚纷纷前来投奔。慧思在这里传道,成为佛教天台宗二祖。 折叠主要景点 ●藏经殿 藏经殿在祥光峰下,是南朝陈废帝光大二年(年)慧思禅师所建。由于明太祖赐大藏经一部,存放寺中,所以称为"藏经殿"。以后又相继改为祥光寺、普光寺,后来仍叫藏经殿,现在的建筑是年所重建。 ●方广寺 方广寺,在南岳区莲花峰下。寺名方广,取佛说十方广布之意。寺始建于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年),后历经各朝代修葺。寺中有宋徽宗写的"天下名山"四字。 ●万寿大鼎 万寿大鼎,全称"中华万寿大鼎",是被世界吉尼斯确认的"世界第一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寿字最多的青铜器。中华万寿大鼎是南岳中华万寿坛景区的中心景点,位于南岳衡山的驾鹤峰上。 ●水帘洞 水帘洞位于南岳乡水帘村,距南岳镇4千米,古名朱陵洞,传说与衡阳石鼓山上的朱陵洞相通。水帘洞水源来自南岳紫盖峰顶,流经山洞,汇入6米余宽,深不可测的石洞,水满溢出,垂直下泻,形成瀑布,高60余米。 ●大善寺 大善寺是佛教天台宗祖师、南岳佛教开山宗师--慧思大师的"唱道之地",位于南岳大庙西侧祝融路。大善寺背倚北支街,正面西侧与南岳衡山登山主干道祝融路相望,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东西两翼有禅堂、道德堂。 ●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在南岳镇北街尽头,坐北朝南,后有赤帝峰,前有寿涧水,庙址呈长方形,总面积达平方米,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建筑物。正门叫棂星门,牌楼式建筑,由花岗石砌成。左右各有东西便门。 想去衡山旅行扫码查询:(旅行报价以当天为准团,没有团可以定制游) 中国名山:庐山 中国名山:峨眉山 中国名山:泰山 中国名山:黄山 中国名山:长白山 中国名山:华山 中国名山:五台山 环球影城门票今天开抢!教你最强停车攻略:最低只要2元/天! 北京环球影城这些秀不容错过!快看你喜欢哪个? 北京环球影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