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055941.html

爱上衡山,爱上衡山生活通

现在农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这绝不是人们的调侃与玩笑,而是现实中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留在村里种地的大多是老年人和中年妇女,而孩子们都到城里打工了。以后谁来种地?十几亿中国人粮食从哪里来?

以后谁来种地?

调查发现,农村55岁以下的基本不种地,不想种,也不会种。

农民康忠文全家5口人,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月收入多元(人民币,下同),老伴照看孙子,10亩地全靠康忠文一人打理,“不指望种地致富,也就挣俩活钱儿。”

74岁的村民李成,前年做完手术后才不再下地,3亩承包田交给儿子李文献,他说:“不是儿子想种,是他身体也不好,出不去打工,又没啥手艺,只能在家种田。”

某村共有户人,亩地,村长坦言:“55岁以下的,在田里几乎看不到了。‘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村里的地没有成规模流转,大都是老人、妇女在家种。”

中国农业被改革开放碾得粉碎

网上的一篇博文《中国农业被改革开放碾得粉碎》写道:按年商品价格中值估算,中国绝大多数商品现在已经涨价百倍以上,而粮食价格只涨了几倍。80年玉米市场价每斤3角5分,现在1元多一点,仅涨价3倍。去医院看病的话,背去50斤玉米只能挂上号。如此巨大的比价差,怎么调整?怎么调整粮食都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农民种地,只能是无奈的选择。只要有个活路他绝不种地!

种粮不赚钱,银行贷款更加收紧。一家合作社负责人说:“过去5年都找一家银行贷款,一笔钱要交双份利息,贷完先存回去,再贷出来。但有钱就比没有强,没想到,去年银行听说种粮赔钱,今年不给贷了。”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困难,有的甚至有名无实。

有网民表示,现在50岁以上的农民死光之后,中国没人会种地了,也根本没人种地,没有后继劳力!14亿中国人,只能等外国人供养吃喝了。

农村土地荒芜现状怵目惊心

年一份湖南乡村实地调研的观察札记在网络热传。作者王君柏用其笔墨展现了凋敝中国农村的一角。

年左右,村里一共有人,老中青搭配合理,青年人所占比例差不多是一半。但目前长期居住在村子里的只有54人,而且基本以老幼为主。在这里人们谈不上什么希望,老一辈无可奈何地生活在这儿,幼辈到十五六岁也会离开。

另外,土地荒芜少有人耕种。全村的水田,插秧的面积少,逐步都改为种玉米,村民水稻不够吃就到镇上买。

而旱地的种植方式已经全靠除草剂和农药,这样连续多年种植,田地退化,土质板结,庄稼产量大减。

最后连简单的方法种旱地也力不从心,村民们就种茶叶或油茶,只是表示这田地还有主人。而树木肆意生长,造成农田庄稼光照不足,林中各种大小动物与人争夺粮食。

目前,农田还有老一辈村民苦苦支撑,往后年轻人不会种地,村庄的衰落将不可避免。

传统的乡村,社会有序,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绝大多数时候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在此平衡中,良风美俗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使乡村的生活井然有序,也使人们的生活有意义。但当前的农村,过去的良风美俗若不是还有一些古朴的老人支撑,可能已经荡涤干净了。

除此之外,文章还提到失去传统文化的当今农村,孝道消失、两性关系混乱、婚姻不牢,再加上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癌症村林立??作者认为,乡村的衰败是一个趋势,并且越来越严重。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任乡村衰败下去,将来后果会非常严重。

为了避免需要时难找

请在订阅号中找出衡山生活通并置顶

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