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专科青春痘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117/8598820.html

文|李松

图|李松

寂寞衡山楼

世界上总有一些美好而寂寞的角落,

在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衡山楼(另一说为“恒山楼”),

并不在衡山,

而是坐落在繁华的珠三角,

隐藏在顺德区均安镇的南面村里。

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从远处看见了衡山楼,

一下子就被它抓住了眼球,

走进去粗略游览了一番。

第二天的上午,

我站在窗台前,外面阳光明媚,

这时的衡山楼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于是,我拿起相机,

再一次前往探寻衡山楼。

PART1/路上也是风景

到了均安镇南面村,我将车子停靠路边,徒步前往衡山楼。

沿路,在一座座小洋楼之间,矗立着一些老房子。▼

走进一条小巷子,两边基本上都是古旧的房子。今天的顺德虽然位列全国百强区之首,但有些村落还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古旧建筑群。▼

巷子的地面长满了青苔,非常闲适寂静的感觉。▼

有些老房子的屋边,有古井。这些古井基本上不再使用,覆盖井口的砖头也长满了青苔,很青绿。▼

有些房子的外墙已经剥落,墙脚长出了顽强的蕨类植物。▼

屋顶上也长着不少植物,像是一种多肉植物。▼

巷中还有横向的小巷子,青石砖、门廊,都透着厚重的历史感。▼

有些老房子还住着人家。大门两旁贴着崭新的对联。▼

门廊顶上也同样长了植物,使房子显得愈加的古朴。▼

厚重的木板门,门上的铜环,都是一段无声的历史。▼

有些老房子已经没人居住,墙头上爬满了藤蔓植物。▼

青砖墙身上镶嵌的石板雕花,经历了多少年的风吹雨打,同样长满了青苔。▼

一位老人家用锄头挑着箩筐,走在巷子里。巷子两旁,有些老房子已经被新房子取代,这是时代变迁的印记。▼

穿越这条巷子,我来到了一口大水塘的边上。水塘并非死水,而是与流经村子的河涌相通。立夏已过,外江水位已上升,但水塘里的水还有点发黄。一位村民在水塘里洗着什么。▼

大水塘四周长着大榕树,很大很老的榕树,估计有几十年的树龄了。老榕树的根须垂下来,在微风中轻轻摇摆。有的根须伸进地里,又长成了一棵树。▼

老榕树的根须相连,互相缠绕,长成了“树生桥”的模样。▼

水塘的边上,还建有凉亭,周边还安装了体育设施。▼

我们要探寻的目标,衡山楼,就静静地矗立在水塘边上。▼

PART2/外观衡山楼

衡山楼的主人已经不在本地居住,房子现在由其亲戚代为看管。在等待其亲戚过来开门的过程中,我绕着衡山楼转了一圈,看了一下它的外部环境。

衡山楼的正门早已不再使用,负责日常打理的亲戚也从侧门进出。正门墙身及门廊用的是红砖,外墙用的是青砖。建筑的风格有点类似开平的碉楼,我猜建成的年份应该也接近。▼

正门旁边破旧的窗户。▼

大门上方的雕刻不像是中式的风格。那段时期有过飘洋过海经历的人返乡所建的房子,大多融合了中西元素,中西合“壁”。楼顶的栏杆处,一株仙人掌和其他不知名植物野蛮地生长着。▼

绕到房子的右边,与水塘相连的小河涌贴着房子流过。房子的外墙已经开始风化剥落,露出红砖。▼

两幢老房子只隔着一条狭窄的小巷,人也无法通过。右边的房子目前还住着人家,风格也类似衡山楼,估计与衡山楼的建造时间差不多,或者稍晚些。▼

右边老房子二楼晾晒的被子,透露出这幢老房子的生活气息。▼

从旁边的老房子门前的小巷看去,可以看到衡山楼的外墙和二楼楼顶的雕塑,气势非凡。▼

逛了一圈,衡山楼主人的亲戚也回来了。我便跟着他进了家里。

PART3/衡山楼主其人

祥哥,就是我要等的人,是衡山楼主人的亲戚。他就住在衡山楼隔壁,从他家里的窗户看出去,就是衡山楼的院子。▼

他的家人正在忙着准备午饭。我俩就围绕着衡山楼,拉起了家常。

家庭概况

祥哥性格直爽,知无不言。从他口中得知,衡山楼主人名叫“陈健雄”(待考证),是祥哥的“叔公”(祥哥的曾祖父的亲兄弟)。

“在‘斗地主’的年代,叔公就去了香港。那时候他应该40多岁。”祥哥说,“我也不知道叔公哪一年离世的。他共育有5个儿子,2个在香港,2个在广州,1个在顺德。广州的2个,其中一个曾经做过广州副市长(待考证)。几个儿子当中,有些亦已离世了。”

祥哥所说的“斗地主”,应该是指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按照时间推算,我猜应该是指第三次土改,时间大约是-年之间。

据了解,陈健雄的遗孀苏松(姓名待考证)原籍顺德杏坛人,目前仍然健在,今年已岁。

奋斗历程

“叔公是做生意的。听说是靠‘做米’(米业)起家的,”祥哥说,“后来去了台湾,从台湾带了蔗种回来。”

祥哥所说的“蔗种”应该是指带回大陆种植的甘蔗。甘蔗的起源我不太了解,甘蔗属的“中国种”起源于中国华南,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但由于甘蔗的品种繁多,从台湾偷带优良品种回来大陆种植,倒是很有可能的。

“那时候是不能带蔗种回来的,叔公就利用手电筒偷带回来。”祥哥补充说,“他将手电筒的电池取下来,将甘蔗截成一小段一小段,塞进手电筒里,再带回均安。”

陈健雄将甘蔗种带回均安后,在均安的新成沙一带进行规模种植,后来还以此开设了糖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听说叔公还被是‘十大先驱者’。”祥哥说。▼

对于“十大先驱者”的说法,我感到很讶异。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也查不到相关的资料,也许要查阅历史档案才能找到确切的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个年代从台湾偷带甘蔗回来进行规模种植,并开设糖厂,从而带动周围群众劳动致富,得到上级政府的嘉奖倒也是极有可能的。

物业去留

衡山楼为什么叫“衡山楼”,祥哥也说不出所以然。我问祥哥,是否清楚衡山楼建造的确切时间。

祥哥数着手指,沉思一会儿,说道:“具体的楼龄就不清楚了。但就算没有年,也有90多年了。”

“衡山楼有多平方,那时候是很‘巴闭’的了。”祥哥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衡山楼曾经用作‘乡府’。”

这时在一旁边照顾孙子的祥嫂也插进话来,从他们结婚时的情形,倒推衡山楼用作“乡府”的时间节点。他们所说的“乡府”,应该是指衡山楼所在的南面村生产大队。

至于陈健雄后人对于衡山楼何去何从有什么打算?祥哥说:“他的子孙也偶尔回来看看。曾经打算重新修缮,后来可能是考虑很少回来住,就不了了之了。”

我说:“衡山楼是个宝。它的修缮,一定要修旧如旧。最好是由政府统筹,引入专业的机构进行操作,再引入第三方运营。”

祥哥点了点头。▼

PART4/走进衡山楼

和祥哥聊完,我一个人钻进了衡山楼,进一步探寻它的内部结构和建筑特点。

衡山楼是“7”字型的结构,两层,二层只是部分建筑,留空了较大面积作为露台。游览完毕后,对衡山楼总的感觉是:

★保存相对完整。主体结构和一些细节都基本得以保存。作为“乡府”使用期间,产生了一些风格迥异的痕迹。

★历史感非常强。建筑的年代不算十分久远,但那个年代的时代特征非常明显,历史感很强。

★中外融合明显。建筑融合了中外的特点,例如,有些局部使用了罗马柱;有些门窗等保留了传统的中式风格。

下面带大家看看细节。

进门是个院子,右边是个不算大的房子,门边立着罗马柱。据祥哥介绍,这个房子不一般,是衡山楼主人用来款待贵宾“抽大烟”的。▼

进门的对面,是一排的“卫生间”。很明显,这是衡山楼作为“乡府”使用期间改造的痕迹,将原来的骑楼改建为“卫生间”了。▼

由于闲置时间长,一些蕨类植物在墙角墙身肆意生长。▼

从“烟房”看过去大院的另一边。可以看到,二层只是在“7”字型中的一横的部分有建筑,其余部分都是作为天井或者露台。同时,我也发现衡山楼的另一个特点:大门所在的墙身,都是用红砖砌的;而外墙和侧面的墙身,都是用青砖砌的。两种大面积色块的搭配,很有味道。▼

绿树掩映中,是一道非常中式的门(原谅我的摄影技术。过曝了)。▼

推门进去,又是一个小院子。正对面是一个巨大的古朴的花器。▼

花器后面的小房子是厨房,炉灶破损得比较严重了▼

从小院子透过大门回看大院子。

从小院子进入主体建筑,是一个客厅,围绕客厅是一圈的房子。在有些房子里面,树根从房子外面伸进来,沿着墙壁一直伸到地面。▼

其中一间房子还建有地道,直通到衡山楼外面。这在一些老旧房子也可能会见到,是用于外敌入侵时的紧急逃生通道。一般都是大户人家才会建这种地道。▼

客厅里胡乱堆放着一些废弃的老家具。年代应该不算久远。▼

小院子的下水管道已经破损,里面被加塞了一根PVC管,估计也是作为“乡府”使用时加装的。

回到大院子,沿着楼梯上二楼。楼梯也很有特点。▼

进入二楼之前,发现在衡山楼和祥哥的房子之间的墙壁有个凹进去的位置,里面有一窝小猫,听到我的脚步声,小猫们一只一只地逃了出去。▼

进入二楼,有个厅,厅的周围也是一圈的房子。厅的地面居然有个“洞”,从这个洞可以看到一楼的厅。估计是用来采光和通风的。▼

走出二楼的厅,就到了二楼的露台。▼

从露台可以看到前文提及的衡山楼隔壁的老房子,也非常有特点。墙身上的“80”字样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建于80年代?似乎应该更久远吧。▼

走到露台的另一边,再回看衡山楼的二楼建筑。非常有特色。▼

栏杆的角落,堆放着一些老器皿。▼

从二楼露台可以看到一楼小院子的大花器。实在太漂亮!▼

沿着这道非常狭窄的楼梯,我又爬上了二楼的楼顶。▼

二楼楼顶,还有一个小楼梯,通向一个只有几平方的小露台。▼

从二楼的楼顶看向一楼的大院子,是这个景象。▼

可以看到外面缓缓流过的小河涌。景观真好!估计当时建此房子前也是看过风水的。▼

从二楼楼顶的栏杆向衡山楼外面看去,也是一片老房子,构成了一个古旧建筑群。真是一个宝藏呀!▼

看看视频,感受一下周边的建筑群。

PART5/唤醒衡山楼

衡山楼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多年来,它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沉睡。如何唤醒衡山楼,也许责任和使命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

关于如何盘活衡山楼,我有几点粗略的思考:

★开发模式。由衡山楼所在辖区村委会或政府统筹,租赁衡山楼的使用权,对衡山楼进行统一的设计、包装、运营,以确保衡山楼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政府对衡山楼周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构建镇、村、业主及周边群众共建共享的盈利模式。

★运营主体。政府对衡山楼及其周边区域进行统筹收储、定位、规划、设计以及修缮,引入第三方进行独立运营。

★宣传包装。针对珠三角的文艺青年或家庭亲子,进行全媒体的宣传推广,并与旅游社对接,将衡山楼及周边古旧建筑群打造成“网红”景区。

我们期待着,衡山楼,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重现其昔日的风采。

这只是一篇有关衡山楼的记录式的游记。我将持续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