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四十九)

接着说实际上相当了不起的老莱子,这个人也是甚至就是道家的启蒙人物,(就按照通常—本来我也赞同—的说法,他和老子是两个人),太史公记载他写过《老莱子》十五篇(也有说十六篇的)文章言道家之用,《战国策》等好几本古籍中有所引用,可惜曹魏时候佚失了。老莱子是当时楚国的名士,比孔子年纪很要大一些,大约和孔子有所交流,甚至是孔子登门求教的可能性比较大,除了孝名之外,他还以寿闻名,(那得等他父母去世多年才能得到这名头,我看这个跟道术无关,主要还是遗传因素),后因楚国白公胜之乱隐居到荆门蒙山(今象山),后来楚惠王去请他出山,但他嘴里答应爽快,脚下溜得飞快,然后不知所踪。

据说老莱子隐居蒙山时,有一书生向老莱子请教《周易》并得到指点,后入道门,书生自称玄墨道人,这是道家玄墨派(有这派么,似乎也很扯)的起源。

崇尚道教的唐高祖、唐太宗和明太祖等皇帝是绝不会忘记老莱子这么个著名人物,他们均昭示寻找老莱子故居及墓庐。但直至清康熙年间,长沙府在今株洲良都塅发现一石碑,经识篆者辨别才确定是老莱子墓碑,后至乾隆年间才重修其墓,算是给他找了个终老的地方,完成了前朝皇帝的遗愿。

荆州郭店墓挖掘之后,有人根据老子也是楚国人,墓主尸骨的相关特征符合关于老子几条不靠谱的记载,就坚定认为这个墓里面埋葬的就是老子也就是老莱子本人。按照他们的说法,楚国人老子年轻时从楚国去洛阳当了个周王室的图书管理员可能还干上了馆长,后来看到周王室不灵,就辞官回到楚国当孝子,(孔子就是那时经常去请教老子的),顺便写了《老莱子》一书;白公胜之乱后,老子应楚王之邀从蒙山出来当了太子的老师,并最终在战国时期老死在郢都,其间,他写下了不到两千字的《老子》祖本(也有说这书写在前的);其后,楚国人在此基础上综合诸子百家之言逐渐形成《老子》的五千言版本;而尹喜函谷关楼观台之说则更可能是后来道家编造的。这故事编得极其好玩,似乎也说得通。但我觉得这故事不太考虑其他各方的感受,可能遭到相关各方的猛烈抨击,完全可以这样再改造一下:

接受过孔子登门求教的周朝图书馆长老子自然是当世第一大学问家,深得各方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