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4/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湖南省境内最古的碉楼就在衡山,它就是店门的李氏保家楼。

碉楼基本情况:

保家楼位于衡山县店门镇柏树村(现石门社区)箭楼湾,距国道不远。在原李氏宗祠正前门,原碉楼三面环水,一面临坪。是当地李氏祖吉三、甫偕、昆季建造,用以保护家族、防御外来侵略。始建于明代万历18年,即年,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是湖南省目前发现的历史最早的一座碉楼建筑。

该楼为青砖建成。高11.35米,宽7.6米,长13.1米。该楼门窗为石质构造,大门上方呈圆弧形状,四周窗棂设计为类似箭孔一样的形状,窄且条型,排列有序。古楼墙体宽厚、结实,屋檐结构采用砖角多层外悬檐方式构造。屋檐下有绘画图案,屋面为青瓦结顶,四角悬卷,极具特色。据清代李氏族谱记载:“族有保家楼,在祠左岸大塘中间,三面绕水,一面临坪,呼堑楼,为屋三间,为楼二层,为门一,门叶裹以铁,四周窗棂三十八,石枧五,直四丈六尺有奇,横二丈有奇......乃余11世祖吉三等三人自创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年)七月十二日......”由此可知,该楼又称保家楼和堑楼,是当时李氏祖先以保护家族用于防卫的建筑设施。普查人员通过认真仔细观察,在堑楼的东外墙和南外墙、中部位置发现了青砖上阴刻的“万历”二字,为繁体,这足以说明该楼确实是明朝年间的古代建筑,由族谱上记载可知该楼距今年的历史了。

碉楼从设计、选址、建筑工艺、建筑形式以及建筑材料上,都体现了明代建筑的发展状况。

碉楼的历史:

碉楼于清乾隆年间进行了一次大的维修,筹集白银一千余两。

一九五二年,农业合作社成立后,将碉楼分给李姓五保户做住房,楼内结构有所改动,李姓归天后将该楼收归生产队所有。

人民公社成立后,生产队将碉楼改为粮仓并将楼内木板拆除,将地下水牢拆除并对内墙进行粉刷。

一九七九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粮仓取消再无人管理,青瓦屋面房条幺皮腐烂全部倒蹋,青砖主体结构完好。

一九八五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将碉楼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由于无资金维修,青砖主体结构在树根侵害,下出现宽30MM、长达3M的断裂。

二0一0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省专家对该碉楼重新进行复查和鉴定,并定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为“湖南第一碉楼”,引起重视并在各级电视台、报刊进行了报道,县文物部门正式组织了大修。

(附图:李慧杨敬忠摄)修好的碉楼雄姿

维修前的残破景象:

(部分图文资料衡山文物局提供)

编辑:仁者乐山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衡山微友”公众平台旨在为微友提供一个分享快乐、交流收获的生活化、个性化平台,栏目设置有:鲜闻、晒晒、悟语、微评、户外、保健、教子、吟诗等。发稿内容要求原创、首发、合法、新鲜、别致、有趣。欢迎、交流、投稿。

投稿邮箱:

qq.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浙江白癜风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