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7/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朱章永

茫茫林海,孕育了这方热土的神奇与伟岸。

潺潺流水,见证着这方热土的发展与变迁。

初夏的岭坡,处处涌动着精准扶贫的股股激流――小城镇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基础建设、易地扶贫搬迁、落实“兜底脱贫”……衡山县岭坡乡正朝着脱贫攻坚目标攻坚克难,稳健迈进。

“产业扶贫,只有到村到户,让真正需要得到扶助的贫困户享受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的变化,才能达到真脱贫、真满意的目标。”岭坡乡党委书记廖继峰说道。

据悉,岭坡乡扶贫开发系统内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年6月动态调整以来,因故、户口迁出19人,清退1户1人,新生、嫁入、户口迁入合计20人,补录1户1人,返贫1户5人。实际贫困人口户人),完成脱贫户人。这一个个数据,不仅饱含了温度和汗水,更凝聚了岭坡乡干部群众的无穷力量。

既富“脑袋”又富“口袋”,既给予一定的“输血”,又积极提高“造血”功能,近年来,岭坡乡党委、人民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大、最核心的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举全乡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奏响了一支激扬奋进的扶贫曲。

产业扶贫

——撬动脱贫致富支点

行走于岭坡乡野莓谷村的田野山间,只见一排排红豆杉苗、金丝楠苗在雨水滋润下长出了嫩叶,一片片翠绿的荷叶浮在水面上,周边还有成片的楠竹林,……这一唯美画卷便是岭坡乡产业扶贫助民脱贫致富的根源所在。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野莓谷村的山、水、竹、树自成一色,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地方。今年,该乡引导湖南“优购生活”公司和衡山县瑞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本乡野莓谷村建立精准扶贫项目暨优质农产品富硒鸡、蛋产业示范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余亩,项目主要是建成集“林下富硒鸡、富硒鸡蛋生态养殖、楠竹低改、林下药菌种植、优质竹笋培植、休闲观光牧场打造”为一体的农林畜游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该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和“股金+薪金+租金”模式,通过财政资金和金融扶贫贷款对全村40户贫困户人实现产业入股全覆盖,贫困户不仅能获得林地土地租金,还可以获得入股分红和打工薪金,野莓谷村也可获得集体经济收入并加快本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同时,该项目可以整合本地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做优公司品牌。

“真是没想到,自从村里发展旅游产业,我们也跟着收益,这不,在自家开的农家乐生意还不错,收入也可观,下一步争取再扩大规模。”日前,野莓谷村郑育林高兴地告诉笔者,得益于野莓谷景区带动,他家的农家乐生意红火。野莓谷村依托天然风景,现已成为衡山“旅游新星”。旅游旺了,当地村民也跟着富起来。

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产业发展助力脱贫,就是让贫困户具备不返贫的“定力”之根。岭坡乡牢固树立产业脱贫理念,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抓,取得显著成效。

——农旅结合助力脱贫。正在建设的野莓谷休闲渔业扶贫项目和野莓谷智慧农场项目分别投入万元和万元,实现本村贫困户入股全覆盖和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户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和股金的收入,仅野莓谷智慧农场项目就可以实现4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元左右,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预计带动10余名贫困户创业就业,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余元。

——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旺意生态、苗木种植合作社、瑞田生态农业等多家农业公司在本村建立种植、养殖生产基地,其中黄牛养殖余头,湘莲牧草基地种植面积余亩,珍稀苗木基地种植金丝楠木等各类品种10万余株,楠竹及竹笋综合利用0余亩;开发野生茶油、有机米、竹林鸡、竹筒酒、竹木旅游等多种旅游商品和路线。10余户贫困户聚集在“公司+贫困户”产业利益链上,贫困户年均增加股金、薪金和租金总收入1万元左右;30余户贫困户可依托本地丰富的楠竹和竹笋资源平均年增收元以上。

——打好“组合拳”促脱贫。创业就业脱贫一批,去年已退出贫困户行列的郑少余和符春泉,联合其他4户群众成立衡山县野莓谷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珍稀苗木余亩,苗木年均销售额达30万元以上;有4户贫困户开办农家乐,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安居扶贫一批,22户贫困户享受了危房改造。组合扶贫措施脱贫一批,21户贫困户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社会兜底扶贫8户,生态补偿扶贫13户,贫困户金融贷款24万元。

——电商扶贫助民脱贫。乡政府与湖南供销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搭建起农村电商服务平台;整合优化本地优质农产品资源,积极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本地农户建立野莓谷村富硒竹林鸡、富硒土鸡蛋、竹筒酒基地,潮水村沃柑基地,灯山村特色泉水鱼等电商基地,开发了一系列鸡蛋、茶叶、湘莲、特色鱼、冬笋类等有包装量产的电商产品,与湖南优购生活、湖南邮政、衡山县农副产品超市等多家公司签订了订单协议。目前,打通了电商产品线上销售和社区销售渠道,实现5家农村经济组织加入平台,打造了近10个特色电商产品,今年计划实现50至万元销售额,有效探索了电商扶贫与产业扶贫有效结合的发展之路。

聚力攻坚

——精细探索帮扶机制

“多亏了乡政府的帮扶,我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还能找到这样一份稳定工作,非常知足了……”这是岭坡乡潮水村贺喜组村民罗顺初的一番感言。

原来,罗顺初患有慢性肾炎,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不能干重活,再加上老婆去世早,一个儿子在外打工,一个人的生活过得不是很好。该乡驻村扶贫工作组知晓情况后,不仅将他异地搬迁安置在潮水村旁边的安置房住,还将他安排在衡山湘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事除草、剪枝等工作,每天能赚80元,这让罗顺初很是满足。

“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我们也深表荣幸和高兴,也将一如既往地配合乡政府做好产业扶贫工作……”谈及产业扶贫,潮水村村主任兼衡山湘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国辉感慨道。据他介绍,公司成立于年12月,主要种植沃柑、无籽柑、砂糖柑等水果,基地占地面积亩,目前已投入多万元,现在全村有32户贫困户,20人在该公司做事。

潮水村村部还成立了扶贫产业项目,主要种植白芨、湘柚,实行“基地+贫困户”模式,村里所有贫困户都在里面做事,人均每天可得80元。除务工外,村部每年还按增收利润分红给他们。乡政府还通过扶贫产业项目委托帮扶3个村共计贫困户人,每年按15%入股分红。

说到扶贫,该村陈金莲深有体会,58岁的他,有一80多岁的老母亲,妻子是名残疾人且有语言障碍,村部优先安排他们在扶贫产业项目做事并与陈金莲深签订了分红协议。去年,陈金莲一家收入达2万元以上,成功脱贫。

这仅是该乡扶贫攻坚助民脱贫的一个典型缩影。为促民脱贫致富,该乡大力发扬“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的工作作风,精准施策,积极探索长效帮扶机制,为百姓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

——促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以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以“基地示范、大户带动、奖补扶持”的方式组织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项目,确保重点产业实现年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全面履盖;其他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有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农业招商引资,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探索贫困农户增收模式。

——创新规模经营带动模式。根据该乡贫困村、贫困户插花式分布的特点,按照“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小规模、大集群”的工作思路,以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为核心,实行跨村跨户发展,扶持贫困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满足产业适度规模的需要。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一村一品”,坚持“长短结合”,推广林下经济、套种套养等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贫困户”等产业发展带动模式。

——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制订年农业产业扶贫扶持办法,重点引导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当年预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类型、规模等,在贷款、种苗补助、综合奖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自我发展,让贫困户带着项目、资金、政策组建或加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对吸纳贫困人员就业的农业企业等,按照吸纳人数给予相关扶持。

没有豪言壮语,唯有务实作风。岭坡乡党委政府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正如春雨润物,在岭坡乡无声绽放,让新岭坡悄然改变着模样。

朱章永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医院的偏方
白癫疯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