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采用一系列别与常术的治国之道,协助齐桓公将齐国经营成一方霸主。 春秋时期,在齐鲁两国之间有个衡山国。当时,齐国经过管仲改革,国力日益强盛,齐桓公的图霸之心也开始暴露出来,而卧榻之侧的衡山国自然成了他首先就得除掉的对象。 衡山国最大的特点是擅长制造兵器。“衡山利剑,天下无双”,这不得不让齐桓公有所顾忌,于是问计于管仲。管仲答道:“不可硬攻,只可巧取”。据《管子·轻重戊》记载,此后,齐国派人高调前往衡山国,不计价格以高价进口其所造之兵器。与齐国接壤的燕国和代国听说后,以为齐国采购军备是要攻打他们,为防备齐国的进攻也开始进入军备采购的行列。 燕国和代国大肆采购军备,又引起其他邻国的紧张,于是他们也加入到军备采购的行列。而衡山国的产能有限,当看到天下诸侯都来订购兵器,衡山国国君告诉宰相:“天下各国都争购我国兵器,可使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受此利好刺激,衡山国百姓纷纷放弃农业转而打铁。 一年以后,齐国乘机前往其他国家大肆收购粮食,市场粮食价格当时约为十五钱一石,而齐国人却将价格开到了五十钱一石,这样一来,全天下的商人都将粮食卖给齐国。待粮食价格被炒高之后的第五个月,齐国突然宣布封闭关卡、停止收购粮食和衡山国兵器,同时断绝与衡山国的外交关系。此时,衡山国已无粮可用,又无处购买粮食,兵器也被自己卖了个精光。这时,齐鲁两国大军发起进攻,衡山国君自量已没有资本招架两大敌国的进攻,只得奉国降齐。 投资分享,欢迎扫码!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