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按照“支部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服务管理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的要求,采取先行试点、全面铺开的方式,有效提升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抓重点培育,以点带面。按照“择优建点、连点成片、整体铺开”三步走的方式,确定了一批基础较好的党支部开展“五化”示范点建设,选取了9个村、11个县直机关单位、和6个“两新”组织,高标准推进“五化”示范点建设,打造了一批可观摩、可复制、可推广的模板,为全县铺开、全面达标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16个示范点的“五化”创建工作已通过初步验收。其中,县教育局机关支部成为第一个“五化”建设挂牌示范党支部。 抓内容细化,精密部署。县委组织部下发六类“五化”标准,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各行业、各领域特点深度融合,制定了农村、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党组织、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六大类条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标准,每类都从“五化”建设的五个方面列出清单,细化举措,实现了“一点一方案,一点一特色”。各示范点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展示特色,如,开云镇突出展示党性教育“三员制度”和党员积分管理成果,长江镇突出展示“党建+”模式和“三会一课”制度,福田铺乡突出展示主题党日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 抓问题导向,强化督导。各单位党组织对照创建标准,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精准调度,全程对账销号。县委组织部成立3个督查组,到示范点联点指导,坚持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督查,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党支部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坚持验收标准,建立跟踪问效、随机抽查、暗访通报、问题整改“回头看”等机制,严格把关,确保各项标准落到实处。县直机关工委在2个月内先后开展6次督查,并在县水利局召开了经验交流会,全力推动“五化”示范点创建工作。 抓资源整合,落实保障。注重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强化经费保障。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用于“五化”示范点建设。组织部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五化”创建工作推动有力、成效明显的党组织进行奖励。加快村级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配套资金,推进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 抓统筹结合,突出特色。把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作为推进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的有效手段,抓好统筹结合,更好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党组织将党建融入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经常开展水库、主干道、河道卫生整治等主题党日活动。县直机关单位和社区党组织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卫生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亮明身份服务广大群众。非公企业党组织开设“党员示范岗”,开展技能比武等活动,引导党员职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县教育局党委把党建工作与教学常规工作紧密结合,组织了20多名省市级党员骨干教师开展送课下乡活动30余场次,与16名一线年轻教师长期结成业务帮带“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