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近日,县文化馆、非遗中心组织“衡山拜龙”舞龙艺人来到店门镇中心学校,给孩子们讲解“衡山拜龙”的文化内涵、制作工序、表演特点,和孩子们齐舞“衡山拜龙”,让孩子们了解拜龙精神和拜龙舞的超凡魅力。

操场上,九名舞龙艺人手持公龙,五名学生手持子龙。在公龙的引领下,龙头一动,虎虎生风,只见草龙倒地平舞,翻起千层浪花,又见长龙破空而出,荡起万朵祥云。孩子们眼随龙跃,情随龙腾……刹那间操场仿佛成了双龙嬉戏的田间地头。

“衡山拜龙”在衡山民间俗称为席草龙,把一根根细小的席草织成草绳,这是制作“衡山拜龙”的基本功。散落的席草,在艺人的手上,一抹、一拉、一提,就编织成了牢固的席草绳。孩子们在师傅手把手的传授下,很快的学会了编绳的诀窍,不一会儿就编好了很多的席草绳。

李运华师傅是“衡山拜龙”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9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舞龙,如今,李师傅是远近闻名的舞龙大师。在李师傅看来,舞龙不单单是一项技艺,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在讲台上,李师傅着重讲解了“衡山拜龙”的文化起源。“衡山拜龙”最显著的特点是“拜”,以“拜”为舞,拜天、拜地、拜南岳菩萨,以“拜”产生了独有的舞龙技法,代表了古人对大自然、对菩萨的敬畏之心。

衡山拜龙(席草龙)

衡山拜龙(席草龙)主要流行于衡山县店门、祝融、九观及南岳周边一带,因以席草制作而成,又称席草龙,它源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是我省湘南地区极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舞蹈;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表现性。

衡山拜龙(席草龙)由一公一母,加上一群龙子龙孙组成,寓意雌雄相戏,万物繁茂。公龙和母龙均为九节,寓意“天长地久”。龙子龙孙为五节,寓意“五子登科”。其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拜”,舞蹈动作以仰拜、跪拜、拜行为主,仰拜拜天、跪拜拜地、跪行拜神灵、拜南岳菩萨,以此来祈求上苍的恩赐、神龙的怜悯、菩萨的保佑;并祈盼着来年风调雨顺,席草丰收、子孙兴旺。整套动作共分十八式,在舞动的过程中,无论是舞动龙的哪一部分,都要求舞龙的人身强力壮、动作敏捷、技艺娴熟。其表演风格既有粗犷、豪放一面,如男人们赤裸上身只在下身围一席草裙,在泥水里摸爬滚打,嘹亮的号子,整齐有力的动作等,也有细腻、抒情的一面,如公龙、母龙的相互交缠,依偎亲昵,这就形成了它独有的舞龙技法。

衡山拜龙(席草龙)流传至今已有二十一代传人,在地方上仍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乡镇的大力保护和扶持下,店门镇建立了拜龙(席草龙)传承基地,并组建了多支拜龙队伍,秋收舞龙这一习俗被流传下来。另外,衡山拜龙(席草龙)的制作工艺亦相当讲究,首先要用竹篾扎成龙头和龙节子,龙节子分五节、九节不等,然后用席草搓成九根草绳,其中以麻绳为筋,再把九根绳织成三根辫子,将龙头和龙节连窜起来,最后用席草纺织成的龙鳞、龙尾和龙头外壳饰以红、蓝彩布镶边缝纫至相应位置,装上竹杆才能舞耍。

衡山拜龙(席草龙)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其舞龙技巧独特,并融入了南岳道教文化精髓,代表了古人对大自然、对菩萨的敬畏之心;并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湖湘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记者:文峰王坚

编辑:唐有权

新闻;

智慧衡山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哪家医院白癜风好治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