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补(这才最全)

一、姓名称谓二、古代官职三、科举制度四、风俗礼仪五、文史典籍六、饮食器用七、音乐文娱八、天文历法九、古代地理十、古代服饰代称十一古代刑罚十二、目录辞书十三、常识问答

语文月刊最新整理

十、古代服饰代称

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

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

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

黑色的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人也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

本是古代妇女头上的头巾或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自古以来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为“巾帼英雄”。

古代妇女的服饰,引用为妇女的代称。

纨绔是古代一种用细绢做成的裤子。古代富贵人家的子弟都穿细绢做的裤子,这很能反映出他们奢侈的特点,因此,人们常用纨绔来形容富家子弟。

十一古代刑罚

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割鼻子。

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将脚砍掉(卞和因和氏璧而受此刑)。

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曾受此刑)。

剔去膝盖骨(孙膑曾受此刑)。

砍头。

将人烧烤死。

又叫“五马分尸”(商鞅曾受此刑)。

将人煮死。

从腰部斩断。

又叫“千刀万剐”。

暴尸街头

十二、目录辞书

研究书目的编制、利用并使其在科学文化事业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学问。我国

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录学的作用,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就撰有《别录》

《七略》等书,以后历代均有专著。南宋郑樵有《通志·校雠略》,至清代,章学诚著成《校雠通义》,更总结了目录学的丰富经验。反映我国古代著述的规模最大、最全的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荀勗(xu)。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辑录汇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其体例有集录各科资料于一书的综合类和专收一门资料的专科类两种。编辑方式,一般分类编排,也有按韵、按字分次编排的。现存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其价值:一为保存我国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贵资料,以供校勘典籍、检索诗词文句、查检典故成语出处之用;二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专题研究的资料。

类书名。宋初李防等人奉宋太宗之命辑录。全书一千卷,分五十五部、四千五百五十八子目。引书浩博,达一千六百九十余种。引书较完整,多整篇整段抄录,并注明出处。

类书名。明代解缙等二千余人奉明成祖之命辑录。该书广泛搜集当时能见到的图书七八千种,辑成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另凡例、目录六十卷,共装订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三亿七千万字,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类书名。清代康熙年间陈梦雷等原辑,初名《古今图书汇编》,康熙改为今名。雍正初年蒋廷锡等人奉命再编,四年完成,共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六千—百零九部,一亿六千万字。每部先列汇考,次列总论,有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取材繁富,脉络清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

按一定的目的,在——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种集群式图书,叫丛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世界著名的古代大型综合性丛书,是清代乾隆年简编的《四库全书》,收编古籍达三干四百六十一种,其中有不少罕见的旧刻和旧钞本。丛书的作用:一是集中大量稀见难得的重要图书文献,对保存、流传、校勘古籍具有巨大意义;二是给人们治学以很大方便。

我国古代最大的——部丛书。纪昀、陆锡熊等四千余人编,清代乾隆三十七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始成。共收图书三干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每部再分类、细目。内容极为广泛,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有—定的作用。

丛书名。近人张元济主编,分初编、续编、三编,共收书五百零四种。我国古代主要经史著作、诸子百家代表作、历朝著名学者文人的别集,大都辑入。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排列,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丛书名。中华书局自一九二四年起辑印,前后共出五集,收书三百三十六种,一万一千三百零五卷。选书以研究古籍常备、常见和带注的为主,有的采用清代学者整理过的本子。该书较《四部丛刊》实用,两书可互为补充。

我国最早的释问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研究者认为,此书是西汉初年的学者们编辑周秦至汉诸书的旧文递相增益而成。全书计十九篇。累计各篇条目共二干零九十一条,释词语四千三百多个。书中采用的通用语词与专科语词既结合义分科的编注体系与方式,开创了我国百科词典的先例。它的丰富的词汇训释,是研究古代语言学的重要资料;它的释词方法、编辑体例,对后世训诂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的本义的字典。东汉许慎撰,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异体字)一千一百六十三个。首创了部首分类法,将一万零五百十六个字归入五百四十部。每字先解字义,再按六书说解形体构造,并注明读音。

清代张五书、陈廷敬等编纂;在我国字书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为书名。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全书四十二卷,共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一般少见的字,大都可以从中查到,是迄清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字书。

我国第一部有现代意义的综合词典。陆尔奎、傅运森、蔡文森等主编,一九一五年出版正编,—九三一年出续编,一九三九年出合订本。此书突破我国旧辞书的传统,吸收现代辞书的优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共收单字一万一千二百零四个,复词八万七千七百九十个,合计词目九万八千九百九十条。一九七九年出版的《辞源》(修订本)是一部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者的参考书。

现代大型综合性百科词典,舒新城等人主编,一九三六年中华书局出版。收单字一万三千九百五十五个,语词二万一千七百二十四条,百科词目五万零一百二十四条。按部首排列,以字带词,而词又以字数、笔画为序,在引证、释义、体例、收词等方面都较严密。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倡议重新修汀《辞海》,先后有九百多人参加工作,一九七九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三卷本,年出版缩印本。以后,《辞海》不断增补修订,——九八三年出版了《辞海·增补本》,一九八九年出版了修订后的《辞海》(一九八九年版)。

是《汉语大字典》出版前我国大陆上收字最多、规模最大的字典。欧阳溥存等主编,一九一四年成书,——九——五年由中华书局初版。全书收字四万八千多,按部首分二百十四部排列。此书继承《康熙字典》的字汇,又采录近代的方言和翻译中的新字,体例比《康熙字典》先进。

古汉语虚词研究专著,清代王引之著,共十卷。以经传为主,兼及子史,收周秦两汉占籍中文言虚词一百六十个,详加解释。

文言虚词研究著作,吕叔湘著。书中选取最常见的二十九个文言虚词,广举例句,详加分析,并附有练习。一九四四年开明书店出版。

十二、古代文化常识问答

1、春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除夕)

2、熬夜守岁是那个节日的习俗?(除夕)

3、除夕节燃放爆竹的习俗相传是为了干什么?(驱赶年兽)

4、北方过年要吃那种食物?(饺子)

5、南方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吃鱼,有什么吉祥的预兆?(年年有余)

6、“爆竹声中一岁除”是描绘的什么节日?

7、春节是农历的那一天?(正月初一)

8、有着猜灯谜、耍龙灯等民俗的节日是?(元宵节)

9、上元节又被称之为什么节?(元宵节)

10、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寒食节)

11、清明节是那一天?(四月五日)

12、踏青赏花是那个节日的习俗?

13、扫墓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革命先烈是那个节日的习俗?(清明节)

14、在清明节前后有一种特有的汉族食物,那种食物是什么?(清明果/清团)

15、端午节传承是为了纪念那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16、端午节是农历的那一天?(五月初五)

17、端午节有着吃什么事物的习俗?(粽子)

18、端午节这一天和雄黄酒是为了?(克制蛇、蝎等百虫)

19、什么节日有挂菖蒲、蒿草、艾叶的习俗?(端午节)

20、赛龙舟是什么节日的习俗?(端午节)

21、苏轼词“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描绘的是那个节日?(端午节)

22、七夕节是农历的那一天?(七月初七)

22、乞巧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七夕节)

22、牛郎织女的传说家喻户晓,那么他们相会正好是我们的什么节日(七夕节)

23、穿针乞巧是什么节日的习俗?(七夕节)

24、“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描绘的什么节日?(七夕节)

25、中元节是那一天?(七月十五)

26、鬼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中元节)

27、俗称七月半的是什么节日?(中元节)

28、中秋节是农历的那一天?(八月十五)

29、嫦娥奔月是中国哪个节日的传说?(中秋节)

30、有着拜月赏月吃月饼习俗的是那个节日(中秋节)

3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绘的是那个节日?(中秋节)

32、吃月饼是那个节日的习俗?(中秋节)

33、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等习俗的是那个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34、重阳节是那一天?(九月初九)

3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绘的是什么节日?(重阳节)

36、喝腊八粥是什么节日的习俗?(腊八节)

37、冬至全国各地有着吃饺子、羊肉的习俗,相传这些习俗可以?(驱寒取暖)

38、民间相传龙抬头是指的那一天?(二月二)

39、根据中国古代的历法,我们有多少个节气?(二十四)

40、腊月二十三民间有着祭什么的习俗?(灶神)

41、我国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42、“花开时节动京城”指的是什么花?(牡丹)

41、而立之年指多少岁?(三十岁)

42、不惑之年指的多少岁?(四十岁)

43、知天命指多少岁?(五十岁)

44、花甲之年指多少岁?(六十岁)

45、古稀之年指多少岁?(七十岁)

46、耄耋之年指多少岁?(八九十岁)

47、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48、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49、古代贵族学习的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

50、汉字六书是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51、三山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52、中岳是指那座山?(河南嵩山)

53、西岳是指那座山?(陕西华山)

54、东岳是指那座山?(山东泰山)

55、北岳是指那座山?(山西恒山)

56、南越是指那座山?(湖南衡山)

57、五湖是指?(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58、长江三峡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59、中国四大名园的拙政园、留园位于哪里?(苏州)

60、颐和园位于哪里?(北京)

61、避暑山庄位于哪里?(河北承德)

62、北京故宫是那两朝皇帝的居住地?(明、清)

6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长江三大名楼中那一楼上看到的景色?(滕王阁)

64、“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描绘了长江三大名楼中那一楼上看到的景色?(黄鹤楼)

65、岳阳楼因为一篇文学作品而闻名天下,请问是哪一篇文学作品?(岳阳楼记)

66、有着中国瓷都之称的是那里?(景德镇)

67、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位于哪里?(湖南长沙)

68、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位于哪里?(江西庐山)

69、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位于哪里?(河南商丘)

70、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位于哪里?(河南嵩山)

71、武当山是那个宗教的名山?(道教)

72、武当山位于哪里?(湖北十堰)

73、相传浙江普陀山是佛教那位菩萨的道场?(观音菩萨)

74、中国八大菜系分别是?(鲁、川、苏、粤、闽、浙、徽、湘)

75、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76、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

77、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

78、我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79、我国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8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

81、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82、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

83、我国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

84、我国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85、京剧分为哪五种行当?(生旦净末丑)

86、京剧中表现忠勇、正义、威武、庄严,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一般用什么脸?(红脸)

86、京剧中表现公正、无私或表现暴躁、鲁莽、耿直的人物一般用什么脸?(黑脸)

87、京剧中表现、大多现阴险、狡诈、居心叵测的人物一般用什么脸?(白脸)

88、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

89、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90、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西汉)

91、巾帼不让须眉中的巾帼是指?(女性)

92、巾帼不让须眉中的徐梅是指?(男性)

9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流域)

94、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江西庐山)

9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三个季度还是三年?(三个季度)

9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

97、中国八大古都是?(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杭州、安阳、郑州)

98、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10个)

99、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地支”共有几个字?(12个)

、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唐朝)

、我们用“沉鱼”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西施)

、我们用“落雁”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王昭君)

、我们用“闭月”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貂蝉)

、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杨贵妃)

、“文武二圣”指的是?(孔子、关羽)

、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的宫殿是?(布达拉宫)

、「环肥燕瘦」中的「燕」是指谁?(赵飞燕)

、诗文书画中的四君子是哪四种植物?(:梅、兰、竹、菊)

、诗文书画中的岁寒三友子是哪三种植物?(松、竹、梅)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二八佳人是几岁的女孩?(16岁)

、四大石窟中的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

、四大石窟中的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

、中国第一座佛寺是?(白马寺)

、中国书法、书画使用的是什么纸?(宣纸)

、中国已经发现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通行于西周时期,铸在青铜上的文字,后世称为?(金文)

、一甲子是多少年?(60年)

、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中国的十二生肖是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古代科举中殿试前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连中三元是指那三元?(解元、会元、状元)

、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

、五行分别是指?(金、木、水、火、土)

、两仪是指?(阴、阳)

、四象是指?(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教是指?(儒、释、道)

、“亚圣”是指?(孟子)

、人性本恶是谁提出来的?(荀子)

、“桑梓”指代的是?(家乡)

本文来自语文月刊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白殿疯图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