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onghe/89ac7.html

南岳拜佛

王飞舟

衡山南岳,“此地古称佛国,满山都是圣人”。它那七十二峰,云雾缭绕,不知隐藏着多少神秘。佛、儒、道三家的寺观庙宇,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顶礼。到南岳朝圣、进香、拜佛或旅游,是我国千百年文明史上长盛不衰的一道风景。

我第一次到南岳是年,绕过南岳大庙,从山脚直接走上了南天门。南天门有座祖师殿,“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晨近;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

走过南天门,攀爬数公里山路陡坡,来到“绝岭祝融敢摘星”的祝融峰。祝融峰上有座望日台,人们熙熙攘攘。为了看到日出,有的人通宵达旦未眠,有的人执着地坚守了数天。望日台不远处有一座祝融殿,《左传》云“古有五行之官,火正曰祝融”。殿内摆设了祝融圣帝和夫人景明后、圣帝父母的圣像(后为方便香客和严防烟火,设置在南岳大庙的寝宫)。圣帝是南岳最大的菩萨,高大威武,神圣庄严,两眼似睁似闭,代表着神在观察、在思考、在暗示。据说他拥有凡人不可能达到的智慧,对人间万物,了然于胸,思接千古,预测未来,因而不论平民百姓、达官贵人、还是帝王将相,见他都敬畏几分,跪地而拜。

在通往祝融峰的路上,有一群人,排着长队,由长者手捧香炉引路,年壮者高举“南岳进香”的黄旗,身着青衣,头扎红巾,胸挂香袋,脚打绑腿,手持龙头拜凳。为头者领唱香歌,众人和之,很是整齐壮观。他们尊道而行,越到半途越努力,会心遥远,意登绝顶不辞劳。还有一群信男信女,有序地排成两排,周而复始地磕着等身长头。他们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再依次抚摸额角、胸口、下跪、五体伏地,双手尽量前伸。爬起来,走三步,又如此往复循环,仿佛在用身子丈量着通往佛域的距离。据说他们有的人是从千里以外的地方,背着布袋,装着干粮而来的,从山脚三步一跪,一跪三拜,一直拜到祝融峰。我想,拜佛或是一种信仰,或是为自己、家人祈福、袪病、消灾、求财的一种精神寄托,何必受如此这般膝行的皮肉之苦呢?不知道这些人遭遇了怎样的不幸,这么虔诚地向菩萨表示尊敬、感激和恐惧,祈求菩萨的宽恕和解脱。我第二次到南岳是年,是第一次到南岳的40年以后,因为天雨,只逛了南岳大庙,补了第一次的空缺。南岳大庙是一组集佛教寺院、儒教祠庙、道教宫观和皇家建筑之大成的湖南省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至五岳中规模最大的庙宇。我依次走入它的中轴线的九进和两旁的四院。第一进正门,旁有石狮,姿态雄伟。第二进盘龙亭,为旧时演戏的地方,戏台两侧有一副“凡事莫争先,看戏不如听戏好;做人要顾后,上台须记下台时”的对联。第三进是城门式的三大洞门,有一巨大石龟驮着康熙的亲笔碑文。第四进御笔亭,亭上书刻着多个不同形体的古篆“寿”字。第五进嘉应门,内设南岳书画院。第六进御书楼,辟为文物博物馆。第七进正殿,是南岳大庙敬香拜佛的集中地,终年香火不断,人流不息。殿前有一块大坪,正殿耸立在17级的石阶上。内外72根大石柱像征南岳72峰。第八进寝宫。第九进后山门,是南岳大庙中轴线的终点。南岳大庙至少已有年的历史,风雨沧桑,更替轮回,所有来过和没来过这里的帝王将相均已各为云泥,多少英雄豪杰早已隐埋江湖,而南岳大庙依然红墙黄瓦,翠柏森森、香火袅袅。焚香化纸,顶礼膜拜的人摩肩擦背。他们一进大殿,便燃了香烛,化了纸钱,双膝一弯,扑通一声跪拜到了菩萨的脚下。“跪拜”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种文化。单从方式上讲,我国《周礼·春官·大祝》就分为九种,其中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稽首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屈膝跪地,双手支地,叩头触地,脸面贴地,稽留多时。就情感色彩上看,有膜拜、感激、尊重的褒义,也有乞求、谢罪、忏悔的贬义,还有屈辱、哀悼、悲痛的中性义。但无论哪一种,都是等极差别的标志,都是身体的卷曲意味着人格的俯就。所以辛亥革命在推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的同时,也让“跪拜”寿终正寝。然而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存在的理由,“跪拜”之习根深蒂固,仍在夹缝中顽强地生存。有的显形,膝盖一软跪了下去;有的隐性,虽站尤跪,其精神和人格早已跪下了。大凡到南岳朝圣、进香、拜佛,都会拿出膝盖表示忠诚,拜的是佛像,求的是佛心。没有佛心,即使是见庙烧香,见佛磕头,也是枉然。但什么是佛心?佛心在哪里?佛心是跪拜乞求来的还是自己修炼的?解答这些疑惑,求佛之心才能实现,拜佛之礼才有意义。我在南岳大庙来回徘徊,在南岳大庙顾盼寻觅,顿觉眼前一亮,心中开朗,“佛心”不在天上,就在身边。“佛心”就在南岳大庙四周的丛林中。南岳千峰竞秀,万木争荣。有文章记述:南岳的苍松翠柏银杏白檀各种树植有多种,其中奇珍异宝不计其数。福严寺的银杏,相传是受戒于六朝时期的慧思禅师所种,树龄可与南岳大庙同龄,树身三个人合抱还抱不拢。藏经殿后的白玉兰,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至今仍然逢春开花,花香弥漫。半山亭的古松,三五百岁不在话下。芙蓉峰后广济寺的茸毛皂角,据植物学家说,现存于世的仅此一株。这些都是几十代人“佛心”的凝聚和血汗的结晶。“佛心”就在南岳大庙的建筑中。释迦牟尼是现今尼泊尔境内的天竺人,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鲁国人,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释迦牟尼开创佛教的时候,孔子正在传播儒学,老子也在奠定道教的根基。佛、儒、道三家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在南岳大庙的建筑中,中轴线是儒教风格,东边是道教的八个道观,西边是佛教的八个寺院。佛、儒、道三家道不同,气相求,同住一庙,开门相见,和平共处,共尊共荣。这不正是一种目光远大,襟怀宽广,和而不流,有容乃大,包容与坚守的“佛心”所在吗?“佛心”就在“寿岳、寿涧、寿桥”的禅意中,南岳大庙的木刻、石雕、泥塑,曼妙幻化,被誉为“江南三绝”。御笔亭书刻的多个不同形体的古篆“寿”字,寓意南岳的寿岳。大庙殿宇的梁柱、屋檐、柱基、神座,乃至门框、斗拱刻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八百蛟龙,寓意八百蛟龙护佑寿岳的安宁。大庙右侧有一条水渠,名曰“寿涧”,“寿涧”上有一石雕精美的拱桥,名曰“寿涧桥”,盛传到寿岳取寿涧水,跨寿涧桥,可以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何为“寿”?佛教“净者寿”;儒教“仁者寿”;道教“顺其自然者寿”,这是用佛家隐语暗示着禅意深远的“净心、仁心、自然心”的要义。“佛心”就在盘龙亭戏台上的对联中。戏台两侧那副“凡事莫争先,看戏不如听戏好;做人要顾后,上台须记下台时”的对联,用“先后上下”告诫人们:艺术戏台即是人生舞台,演戏看戏,戏里戏外,都在演示处世做人,它不仅是几个字那么简单,而是一部难以悟透的佛家经卷。“佛心”就在唐代佛门怀让禅师“磨砖作镜”的巨石中;就在上封寺悠悠飘来的木鱼声和诵经声中;就在忠烈祠巍巍耸立的纪念塔中;就在桔盈甫叶剑英“四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的诗篇中;就在郭沫若“暂把豪情寄山水,权将余力写肝肠”的联语中;就在陶铸倡议在登山路上栽植的万株小叶樟中……南岳拜佛,“拜”只是一种仪式,“求”才是一片真诚。拜佛像只是一阵子的事情,求佛心却要一辈子坚守,万万不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攸河文韵

投稿邮箱:

yxwx

.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