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两次调研离石区,深度研究离石区的区县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不仅为区委张潞萍书记的理念与理想所折服,比如“四区目标”、比如“十大工程”、比如“三新五大产业创新”,诸多让每一个离石区干部热血沸腾的关键词逐步演绎成为工作行动。作为阅历丰富的区县经济咨询顾问专家,也着实为离石区的思维变化、思想超越而振奋,思前想后,倍觉“离石区现象”的核心本质在于“能谋事的人+能落地的事”的完美组合,有这种经典组合就会有离石区未来的“离石区经济新模式+离石区人文新生活”可以拭目以待! 01 “吕梁精神”的革命印记与国家印象 笔者认为,“吕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过程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吕梁山,在同晋绥边区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亲切交谈时语重心长地说道:“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吕梁精神”总体概括为“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其中艰苦奋斗是基石,顾全大局是核心,自强不息是精髓,勇于创新是灵魂。 艰苦奋斗是“吕梁精神”的基石。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弘扬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更是吕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艰苦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吕梁人特有的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的奋斗精神,体现为“不畏艰难、自力更生、迎难而上、勇于胜利”的精神本质。在战争年代,依靠吕梁山这一天然屏障,在艰苦的环境下,以吕梁为核心地带的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成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坚固屏障和后勤保障基地,是延安通往各解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党中央战略转移的重要依托地。在思想开放、理念更新、生活多样化的今天,“艰苦奋斗”精神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上升为一种政治本色,意味着要保持一种艰苦创业、勇于献身、昂扬向上的生活准则,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利益观念,一种精神状态,乃至追求高尚的奋斗目标和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攻坚克难、艰苦创业的精神力量。“艰苦奋斗”体现了革命老区精神的共同特质。 顾全大局是“吕梁精神”的核心。顾全大局就是要增强全局意识,坚持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顾全大局是集体主义思想的核心表现,需要甘于奉献和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不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波澜壮阔的祖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吕梁人民始终表现出“甘于奉献、无私无畏、勇于牺牲、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革命战争年代,吕梁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养兵十万,牺牲一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涌现出了贺昌、刘胡兰、刘少白等无数仁人志士,他们将个人的生命和财产置之度外,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吕梁人民更是识大体,顾大局,为全国人民“奉献资源”。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出吕梁人民甘于奉献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高度统一的崇高人生价值观。“顾全大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价值追求。 自强不息是“吕梁精神”的精髓。《周易》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吕梁儿女汲取了数千年形成的中华主流文化——黄河文化融汇百川而成其大的不断进取的文化乳汁,形成了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特质,同时,又依靠吕梁山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坚毅果敢、艰苦创业的优良品格,一代又一代的吕梁英雄儿女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英勇顽强、锲而不舍、团结拼搏、奋发有为”,反映了吕梁人民永无止境的人生追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当中华民族面临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时候,吕梁人民义无反顾、前仆后继、矢志不渝,靠的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自强不息的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也赋予了吕梁人民新的追求。一方面,它要求强化追求意识,摈弃“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安于现状的思想,要有敢于追求美好生活的进取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穷则思变、尊重规律、艰苦创业的意识,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发图强,实现吕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气质。 勇于创新是“吕梁精神”的灵魂。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创新是发展的表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吕梁要在艰苦、落后的客观条件下实现奋力赶超,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必须走超常规的创新之路。吕梁的历史因素和自然环境赋予吕梁人民善于创新和勇于创新的特质,表现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气质,也就是要“敢当弄潮儿,敢为天下先”。吕梁是贫困地区,实现赶超必须走跨越发展的非常规的创新之路,要以勇于创新的勇气和敢于胜利的魄力不断开拓新局面。革命战争时期,吕梁兴县蔡家崖是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吕梁诞生了山西第一支工农武装、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年共产党人刘少白创办的兴县农民银行是抗战时期我党创办的第一家银行,也是山西境内革命根据地最早的银行。改革开放时期,离石率先搞起了包产到户的实践,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年,吕梁率先在全国进行了拍卖“四荒”,开了山区小流域治理的先河。年吕梁土地流转制度的探索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一条大政策写进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进入新世纪以来,吕梁更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吕梁速度”,成为山西发展最快的地区。如今在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吕梁更要抓住国务院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重要的机遇期,结合吕梁实际,继续深化改革,全面实施市委提出的“五三发展战略”,不断创新,为实现吕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而奋斗。“勇于创新”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生生活力。 02 “吕梁精神”的地理承载与地质起源 吕梁山,中国山西省西部山脉。吕梁山原指山脉中部的骨脊山(或称狭义吕梁山),后成为整个山西西部山脉的总称,自北而南包括芦芽山、云中山、关帝山、紫荆山、龙门山等,向西南延伸入陕西境内。北北东走向,南北延长约公里东西宽80-公里。吕梁山山脉北高南低,北段不少山峰超过米,南段降低到-米。主峰关帝山(孝文峰)海拔米。 吕梁山为一自然地理分界。吕梁山以西为黄土连续分布的典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山地以东黄土断续分布。也是重要的分水岭,山西为黄河晋陕界河段,山脉东麓为汾河谷地。关帝山、芦芽山保存较多森林,公尺以上有发育良好的亚高山草原,为重要牧场。相传禹治洪水凿吕梁,禹所凿之吕梁系指陕西韩城境内之梁山与河津黄河岸之龙门山。《水经注》载“历于吕梁之山而为吕梁洪”,可见吕梁山应在其上,山水汇集而成吕梁之洪。据吕梁地区志,古代所谓吕梁山,为现代地理所称”骨脊山“,《文物掌故集》载:“吕梁山,即谷积山,亦书为骨脊山,骨脊之义,与吕梁相通命,吕,骨脊也。”清康熙41年(年),永宁州志载:骨脊山,原名吕梁山,“大禹治水始此。骨脊山在方山县北武当镇任家庄东侧、方山与离石交界处,海拔米,周长10公里,据(康熙)《永宁州志》载:“其名骨脊者,以泰山在左,华山在右,常山为靠,嵩山为抱,衡山为朝,此山是隆居中,依然天地之骨脊焉。”。 吕梁构造运动期指在距今约20亿17亿年间古元古代前期发生的构造运动期。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地壳运动,统称“吕梁运动”。这次运动具有全球性,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发生。在今西伯利亚、北美洲、印度和中国华北普遍存在不整合面。山西吕梁山就在这时期中形成,在此期后,今华北与朝鲜半岛相连形成华北板块。 03 “吕梁精神”的离石沿革与人文记忆 离石区的建置沿革,可追溯到战国时代。战国为赵之离石邑。秦属太原郡。西汉置离石县,属西河郡。唐《元和郡县图志》载:“县东北有离石水(今北川河),因取名焉”。东汉永和五年(年)西河郡治迁此,灵帝末郡县俱废。三国魏黄初二年(年)复置县。晋属西河国。永兴元年(年)匈奴左部帅刘渊起兵反晋,建北汉政权,置都于离石。后燕置离石护军。北魏明帝置离石镇。北齐天保三年(年)置昌化县。北周建德六年(年)县改石州。隋大业初改离石郡。唐武德元年(年)复改石州,天宝元年(年)改昌化郡,乾元元年(年)复改石州。北宋至金,县名俱称离石,属石州。元中统二年(年)县入石州,三年(年)复置县。明洪武三年(年)县入石州,隆庆元年(年)蒙古陷城之后署州事太原府同知李春芳因石、失石音相同,嫌其不祥改为永宁州。明万历二十三年(年)永宁州并入汾州府。清朝一代二百多年没有变化。民国元年(年)改永宁县,民国3年(年)复改离石,民国7年(年)三月分设离石、方山二县,民国30年(年)析置离东县,民国35年(年)并入离石。新中国建立后,离石县属兴县专区。年撤销兴县专区后,划归榆次专区(后改晋中专区)。年离石、方山合并,县名改离山县。年离山、中阳合并,县名复改离石。年5月吕梁地区成立后,原离石县迁驻柳林,新置离石郊区。年10月,离石县改为柳林县,离石郊区恢复为离石县,离石县城成为吕梁地区驻地。年5月离石撤县设市,离石县改为离石市。年6月吕梁地区撤地设市,离石市撤市设区,属吕梁市管辖。 《南风谣》 郑定 南风吹河河水满,百丈牵舟牛力挽。 逆流巨浪如登天,牛罢轭重舟不前。 作书投河讼风伯,多助南商疏北客。 北客家居南海堧,来时南风吹北船。 武夷清冷过九曲,匡庐叠嶂闻清猿。 片帆摇摇出京口,夜倚淮云瞻北斗。 南风五月经吕梁,两岸青山如马走。 今年作客还南游,南风正尔当船头。 风神与我若相识,十日五日成淹留。 南风何多北风少,南北人生如过鸟。 早晚回船望北归,直候南风吹到晓。 《过吕梁山》 陈毅 峥嵘突兀吕梁雄,我来冰雪未消融。 花信迟迟春有脚,夕阳满眼是桃红。 林壑深幽胜太行,收罗眼底不辞忙。 雪海冰山行不得,飞岩绝壁路偏长。 地质地貌奇特。离石区地处吕梁山腹地,地势东部高而宽,西部低而窄,境内山多川少。北川河由北而南,东川河由东而西流经全区,两河在城西南合流后至交口街道合南川河而后出境注入黄河。最高点为区东北骨脊山,海拔米,最底点为三川河河谷,海拔米,境内东部是高寒山地,面积.6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20%,是境内主要林区,宜于发展林牧业。城东北为连绵不断的梁峁土石山区。城西马头山、王老婆山俯伏南北,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区相加占全区总面积的80%,其特征是气候温和干旱少雨,但发展生产潜能很大,是境内杂粮生产区。中部是以北川和东川为主的河谷地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人口集中,是境内重要的粮食和蔬菜基地。 气候特征奇妙。离石地处中纬度偏南的晋西黄土高原。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天,年平均气温8.9℃,年日照时数为.8小时,平均日照率为60%,有效积温达℃,年蒸发量为.8毫米。年内季节雨量分配为春季少雨干旱,夏季多雨湿润,1—6月份占全年雨量的23.4%,7—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62.3%。符合国家气候康养的《气候康养地评价》,离石可以走“干爽调养型”型、避暑型康养之路。 水文土壤奇特。境内地表水属黄河水系。在大自然的切割下,浅小者为沟为渠,深大者成谷成川,水系发育,水网密布,形成群山连绵、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川谷有序的自然景观。1千米以上的沟道有条,其中3千米以下的有条,3—5千米的有43条,10千米的有28条,10千米以上的有9条。三川河流域面积占全区总流域面积的71%,达.6平方千米。全区小于2升/秒的小泉水有61处,大于2升/秒的泉水有7处。全区土壤总面积.37万亩,可分为5个土类、13个亚类、44个土属、93个土种。丰富的土壤门类为丰富的杂粮品种耕作提供了保证。可以依据膳食康养的国家标准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进小杂粮种植加工并且形成品质、特色、优质规模化基地。 植被覆盖奇特。离石区境内地表植被,受地形、气候、水文、海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地貌单元差异很大,植被群落分布较为复杂。东北部信义镇、吴城镇境内植被良好,是全县植被最好的地方,面积.6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20%,为全区的主要林区及林业基地。实为森林康养、夏季避暑的佳地,依据森林康养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打造形成森林康养目的地。 04 “吕梁精神”的离石使命与产业践行 离石区“药茶花茶”行动——“蒲谷香”品牌的风生水起就是离石区“药茶花茶”行动的佐证。是指由食物和药物经过冲泡、煮等不同方法制作而成的茶及代茶饮用品,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的饮茶文化历史悠久,茶饮不仅是一种解渴消暑、待客休闲的健康饮品,还有一部分茶方被收录于古药书中,让后人世世代代收益。最早关于药茶的记载出自《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经历历代医学家和养生专家的不懈努力和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茶方被人们所发现和重视,成为上至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养生保健的重要饮品。公元年,宋代《太平圣惠方》97卷中就有药茶诸方一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与养生方面有了更严格、更具针对性的要求,在保健防病的基础上,也要同时兼顾对治疗手段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在《中国茶经》中,提出了茶的传统医疗功效有24项之多。近代科学研究又增加了许多茶的医疗保健功效,例如:排毒、减肥、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降尿酸、防止动脉硬化(包括抗血栓形成)、衰老、抗癌、抗辐射等等。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一座宝库,食疗是这座宝库中的一顶皇冠,而茶疗恰恰是这顶皇冠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因此,养生在乎茶疗的理念,倡导健康当代中国人。茶疗将药与茶完美结合,能防疾病,能品茶趣,常饮能祛顽疾、强体魄、安心神、润喉肠、降脂减肥、益寿延年。 离石区“功能食品”计划——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院欧洲分部的一个由欧洲专家组成的项目小组采用如下功能食品定义:“一种食品如果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对身体某种或多种机能有益处,有足够营养效果改善健康状况或能减少患病,即可被称为功能食品。”如果一种功能食品有特殊的生理效应,它的主要成分是常量营养素;如果一种功能食品更多的是作为日常膳食补充剂摄入,它的基本成分是微量营养素。功能食品也能以如下食品成分的形式呈现出来:一些是有一定营养功能但却不是人体所必需的成分的食品(如某些低聚糖);另一些甚至是什么营养价值也没有的食品(如活微生物和植物化学品)。实际上真正既能补充营养元素(如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营养),又兼具享受功能的是我们每日的膳食,它既能调解消费者的身体机能,又能减少他们患病的危险。20世纪八十年代,功能食品就已进驻欧美市场。相关调查显示,年美国功能性食品销售总额达到了亿美元,到年这一数字达到了惊人的亿美元。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深入人心,食品的健康化与功能化已经成为世界食品制造行业的大势所趋。功能食品更多的是作为日常膳食补充剂摄入,它的基本成分是微量营养素。实际应用科学的理念上,是真正既能补充营养元素(如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营养),又兼具享受功能的是我们每日的膳食,它既能调解消费者的身体机能,又能减少他们患病的危险。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虽然功能食品的概念在世界各国有所不同,但一般认为它应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包括食品基本属性,也就是有营养还要保证安全。修饰属性,也就是具备色、香、味,能使人产生食欲。功能属性,也就是对机体的生理机能有一定的良好调节作用。第三点是一般食品所不具备的特性,而功能食品正是这三个属性的完美体现和科学结合。 离石区“吕梁山护工“范式——“吕梁山护工”培训是省委、省政府为吕梁量身定做的精准扶贫计划。年离石区先行先试,在全区护工护理培训就业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宣传发动工作,结合贫困山区群众的不敢走出去、不愿走出去的实际,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调动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发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截止目前,共组织开展“吕梁山护工”培训共38期,人,实现就业人,就业率达58.4%。其中贫困劳动力培训人,贫困人口实现就业人,就业74.2%。就业人员主要从事医疗陪护、养老陪护、月嫂育儿嫂、保洁等服务工作。如今,在北京、太原、青岛、包头等全国各大城市到处都有“吕梁山护工”的身影,月收入均在元。可带动户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命运,踏上了脱贫致富的新征程。 离石区“新模式、新经济、新生活”区县经济发展战略——区委张潞萍书记鲜明提出实施“四区”“十大工程”建设的战略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驱动引领区。聚焦高水平崛起,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聚焦高标准保护,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区。聚焦高品质生活,建设以人为本首善区。明确提出实施十大工程,分别是聚焦建设“创新驱动引领区”,落实“创新吕梁”部署,强力实施规上企业倍增和创新生态培育两大工程。聚焦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区”,落实“绿色吕梁”部署,强力实施污染防治和国土“三化”两大工程。聚焦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落实“开放吕梁”部署,强力实施招商引资和换道领跑两大工程。聚焦建设“以人为本首善区”,落实“幸福吕梁”部署,强力实施满意教育、幸福养老、方便就业、智慧社区四大民生工程。创新提出“三新五大”产业转型思路,即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大数据、大文旅、大农特、大健康、大商贸八大产业,为率先蹚出转型发展离石新路提供坚实支撑。初步构建起“三新五大”产业结构雏形。“三新”重在稳住经济基本面,保障财政充裕,是强区的支柱产业。“五大”重在增加群众收入,是特色富民产业。围绕“三新五大”分类施策,“新能源”“新装备”在原有基础上加快升级改造,从低中端向中高端迈进,实现直道冲刺;“大农特”“大健康”“大商贸”“大文旅”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实现“人有我优、人有我特”,蓄势弯道超车;“新材料”“大数据”超前布局,下好引进和创新的“杀手锏”“先手棋”,抢占先机,换道领跑。围绕“三新五大”创优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建立“五个一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实施重点项目“三零工程”。 盛方近期课程安排▼3月13-17日 报名截止:3月12日 乡村产业振兴新模式研学考察 亲,添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