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它被爆破拆除,转身成为今天市民散步放松、休闲锻炼的徐家汇公园。它和上海说了再见,但它的历史和文化,伴随着“双钱”品牌,不断传承、延续,从这个角度看,它从来没有消失。

它,就是当年位于徐家汇衡山路上的大中华橡胶厂,侬还记得伐?

工厂概况

大中华橡胶厂是国家大型一档全民所有制企业。位于徐家汇,厂址是徐汇区衡山路号,占地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闵行分厂位于剑川路号,碳酸钙分厂位于徐家汇路号。

五十年代初徐家汇

徐家汇,当中的大烟囱为大中华橡胶厂旧址,现在仍然矗立在徐家汇公园内。

大中华橡胶厂厂门

年末,固定资产原值.7万元,净值.6万元,设备新度系数0.77。工业设备台,其中主要生产设备台,引进的主要设备有F-密炼机、BB-密炼机、11D密炼机、子午线轮胎成型机、双模硫化机、通用型X光探伤机等49台。设备总容量千瓦,三胶消耗总量为.38吨,年工业蒸汽消耗量吨。

大中华橡胶厂旧貌

工厂设炼胶、成型、硫化、内胎和全钢丝子午胎等车间,个生产班组,共有职工人,其中女职工人,占36.52%。专业技术人员人,专业管理人员人。年被评为六好企业,年获国家二级企业称号,年获国家一级企业称号,年、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为做大做强民族品牌,大中华橡胶厂和正泰橡胶厂于年联合组建为上海轮胎橡胶集团公司。之后在改制为上市公司的基础上,于年更名为更具品牌色彩的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历史沿革

大中华橡胶厂由旅日侨商余芝卿出资8万银元,和薛福基、吴哲生于民国15年(年)共同筹建。是年2月上旬达成协议,由日本A字护谟(橡胶)厂负责培训制造套鞋的技术人员,及提供全套机械设备,中方派员赴日并洽购设备。

余芝卿小传

余芝卿先生(~),字茂芳,浙江鄞县人。早丧父母,家境贫寒,幼年失学。14岁来沪谋生,当过学徒,后为大成祥等商号经理。民国元年(年)赴日本,在大阪开设鸿茂祥进出口商行,并任三江(江苏、浙江、江西)侨商组织董事长。他投资8万银元,委托薛福基等在国内筹办大中华橡胶厂,于民国17年建成。民国22年12月,成立大中华橡胶厂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民国26年,日军侵占上海,避居香港。民国28年返沪,次年11月25日病逝。

薛福基小传

薛福基先生,1894年10月出生在塘头桥西浜,他幼年丧父,无力求学。稍长为人牧牛务农,15岁至上海当学徒,后赴日本大阪当店员。他勤奋好学、经营有方,深得业师和同辈们的赏赞与钦服,25岁升任鸿茂祥进出口商号经理和大阪中华总商会会长。1928年,他回国在上海创办大中华橡胶厂,开创了我国橡胶工业的先河。1937年8月,他乘车驶经上海大世界,遭日寇轰炸,不幸头部中弹,医治无效,于8月30日去世,年仅43岁。

大中华橡胶厂厂名的来历

大中华橡胶厂筹建时,原已定名为上海橡胶厂,怎么就从“上海”变成了“大中华”呢?原来,年夏,薛仰清致信校友薛洪圻,告知其上海橡胶厂即将建成投产。薛洪圻立即复函,称厂名至关重要,以上海作厂名固无不可,但局限于一隅,气魄不够大。据闻日本有的厂店号称“大日本”,建议不如改为“大中华”好,既响亮又豪迈。大中华橡胶厂的名号就这样定下了。

民国16年在上海徐家汇路号租地27亩建造厂房。同年夏天,特聘日本人加藤芳藏指导在日本的实习人员;同时登报招聘技师,来华安装设备指导生产。民国17年有职工83人,10月30日投产,日产套鞋近双。采用的双钱商标,于次年10月注册获准。

建厂第一年赢利20万元。民国17年12月盘进沪江机器厂设备,设立大中华橡胶机器修造厂。民国19年兴建硫化油膏厂和生产碳酸钙的原料一厂,民国22年增建生产氧化锌、立德粉的原料二厂和生产鞋面布的原料三厂。民国19年盘进交通橡胶厂,改名为大中华橡胶二厂,民国22年9月,先后盘进日商泰山护谟厂和春华橡胶厂,分别改名为大中华橡胶三厂、四厂,徐家汇老厂称大中华橡胶一厂。

民国19年1月,企业由独资改为合伙,资本增为20万元。次年改为两合公司。民国22年12月,资本扩至万元,改组为大中华橡胶厂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部设在东棋盘街63弄32号(今延安东路弄32号)。民国26年扩至万元,共有职工人。其资本占全国同行业的四分之一,产值占三分之一。

双钱商标的来历

工厂创办人起先提出了百吉、万年青等设想,但都停留在财源茂盛的层面上,没有新型工业时代奋发的精神。某日,吴哲生偶然在苏州街上看到有人挑抬着箱橱盆桶之类的嫁妆,上面贴着大大小小用红纸剪成的“双钱”图形,心想用“双钱”做商标,不是很好吗?回来后征求大家意见,众人异口同声地说好。“双钱”的谐音是“双全”,意味着名利双全,福寿双全,两全其美。再看“双钱”图案,左右两半互相依存,联成一体,呈现着团结协和的情景,“双钱”商标就这样定下了。

民国21年开始筹备,至民国23年10月“双钱”牌汽车轮胎试制成功,打破国外轮胎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与此同时,民国22年建成力车胎厂房,次年从日本购进一套制造力车胎的旧设备,安装后投入生产。

民国20年起,生产的胶鞋先后获得国民政府实业部及上海市政府的优、特等奖状和上海市商会荣誉奖状。民国23年起生产汽车轮胎和力车胎,民国24年,“双钱”轮胎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国货展览会”展出,获特等奖状。

抗战爆发后,“三厂”、“四厂”、原料厂和各地营业机构遭到破坏,“四厂”全部机器及部分原料等12O余吨物资内迁途中也遭洗劫,损失相当于胜利前夕资本总额的四分之一。为避免日方的干扰,公司总部暂迁香港。民国27年分别在徐家汇路和陕西南路,另办美泰制钙厂和德福织染厂。

民国31年受太平洋战争影响,原料中断,曾一度停工。次年开办“大中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商代工,谋求生存。民国35年6月,盘进日商上海护谟工业株式会社,替代毁于战火的“四厂”,民国36年2月,盘进振隆铁工厂,同年4月盘进大安维新橡胶厂,改为大中华橡胶五厂。民国37年3月,在天津盘进兴满橡胶厂,改为大中华橡胶六厂。解放前夕,大中华橡胶厂股份有限公司有制造厂6家、原料厂3家、机器修造厂2家,拥有职工余人,另有两家独立经营的原料厂。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国历农历通书

年9月全公司清产核资额为万元(不包括天津分厂万元和待处理资产万元)。10月,大中华橡胶六厂首先公私合营,划出后改为天津大中华橡胶厂。12月,全公司公私合营后,隶属于市轻工业管理局,后改属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轮胎胶鞋公司。次年5月公司改为总厂制,总部迁到“一厂”。年工业经济改组时,有17家小型橡胶厂、铁工厂和鞋帮厂并入大中华各有关分厂;大中华原料一、二厂划出,并入京华化工厂,原料三厂并入上海市第二十棉纺厂、当时,总厂直属市工业部领导。年撤销总厂制,后隶属于化工局,年隶属于上海市橡胶工业公司。各分厂独立后均隶属于上海市橡胶工业公司。年成为轮胎专业制造厂。

年,大中华橡胶一厂力车胎生产开始移交中南橡胶厂。年年产20万套轮胎的设备及名职工内迁贵阳,支援贵州橡胶厂扩建成为贵州轮胎厂。翌年12月大中华橡胶一厂改名为上海轮胎一厂。年2月定名为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年9月起,征地平方米,筹建大中华橡胶厂闵行分厂。年1月1日,上海碳酸钙厂(原美泰化学制钙厂)并入。年6月19日,与上海正泰橡胶厂联合组建上海轮胎橡胶(集团)公司,成为公司核心层企业。

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 民国23年10月制造出我国第一条汽车轮胎。次年开始批量生产,投放市场,成为中国轮胎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同年进口一批试验仪器,在全国同行业中首家设立物理研究室,后又建立化学研究室。曾兴建生产帘子布、氧化锌、碳酸钙和立德粉等3家原料厂,成为具有托拉斯雏形的橡胶企业。

50~60年代,采用较新型的快速密炼机、压片机,首家引进联邦德国滚压包边成型机。18台老式成型机改进为后压滚包边半自动成型机。年2月,首先试掺了苯合成橡胶,次年在国内推广,缓解了天然胶供应不足的矛盾。年先后研制出拖拉机轮胎和无内胎轮胎,并开发出14.00-20以下规格的载重轮胎系列。年双钱牌汽车轮胎在国内率先出口到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区。年,在国内首先试制出斜交钢丝帘线轮胎、棉帘线子午胎、人造丝帘线轮胎,并推行轮胎高温短时间硫化的重大工艺改革,降低了能源消耗,轮胎产量比上年提高1.5倍。年在国内首家研制出尼龙帘线轮胎,实现了斜交轮胎骨架材料由棉帘线、人造丝帘线和尼龙帘线三个阶段的更新。年,首次试制出国产全钢丝子午线轮胎,接着专门建立中心试验室。

年起,开始引进双模定型硫化机,先后添置48台进口和国产双模定型硫化机,建成3条双模定型硫化机和1条年产5万条全钢丝子午胎的工业生产线。年在行业中首家引进美国F-密炼机,年从意大利引进一次法成型机、六角形钢丝圈成型机和钢丝帘布自动裁断拼接机等设备。年第一家试制成了基胶内胎,年又率先实现内胎生产全部丁基化,适应了国际市场的需要,分别获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年上海市重大科研成果三等奖。年建立轮胎研究所,加强开发载重子午胎的技术力量。年该厂载重子午胎被列入国家“六五”、“七五”计划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历年共开发12个新规格。其中全钢丝子午胎新技术的开发及其在产品8.25R20上的应用获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年起,对尼龙轮胎优质轻量化项目协作攻关,年被国家科委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

年起,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检测设备,94%的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检测均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年获得美国DOT注册登记,在同行业中首家取得进入美国市场的资格。年第一家获得化工局《采用国际标准验收合格证书》后,已有30个规格和3个产品系列获市级证书。年获国家经委授予的“六五”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全优奖。年6月,该厂与美国孟山都公司合作,建立美国孟山都测试仪器维修站。年研制开发出11R22.5无内胎全钢丝子午胎,经美国北美国际企业公司测试使用,外观和内在质量均可与美国或日本、德国的优级轮胎媲美。此外,企业还将微机运用于生产控制和产品设计。的轮胎产量比年提高12倍,出口量提高66倍。

年起,投资4.1亿元人民币,从美、日、德、法、英、意等国引进一流生产设备,在闵行建造国内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载重全钢丝子午线轮胎生产基地—一闵行分厂。年3月,一期工程国内最大炼胶中心建成投产,使炼胶能力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二期工程30万套钢丝子午线轮胎项目被列为上海市十大重点工程。

辉煌成就

年轮胎产量为.8万套,占全国轮胎总产量的4.5%。主要产品斜交载重轮胎83.3万套,全钢丝子午线载重轮胎7.54万条,斜交轻型载重轮胎2.76万条,摩托车胎10.16万条和丁基胶内胎.67万条。年,9.00-20轮胎是全国同行业第一个获国家质量金质奖的产品,年通过复评,l年载重轮胎系列产品均被评为国家质量金质奖产品。年11月丁基胶内胎被评为国家质量银质奖产品。年优质品产值率达到94%以上。自~年共出口轮胎万套,累计创汇4.6亿美元,为全国同行业之首。、年分别被评为市出口创汇、三优企业,年获全国化工出口先进单位称号。

创下中国轮胎事业的10个第一:

第一家生产国产轮胎

第一家出口中国轮胎

第一家应用丁苯橡胶

第一家制造尼龙轮胎

第一家开发子午线轮胎

第一家投产丁基内胎

第一家荣获金质奖章

第一家取得DOT登记

第一家执行国际标准

第一家评上国家二级企业

大中华橡胶厂是全国工交系统经济效益先进单位。年在中国家最大经营规模工业企业中名列第位;中国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橡胶制品业第2位;上海50家最大经营规模工业企业第33位;上海5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第13位。年在全国60家定点轮胎厂、化工部16家重点轮胎厂中,大中华厂工业总产值居第5位,实现利润第2位,人均创利税第2位,全员劳动生产率第5位。年工业总产值万元,实现利润.7万元,上缴利税.8万元,资金利税率93.98%,人均利税额15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徐家汇,衡山路,事过境迁,沧桑巨变。原来,耸立在上海衡山路号大中华橡胶厂的,那根高11米,有着80多年历史的烟囱,在徐家汇公园建设中没有被拆除,而是完整的保留下来了,现在,成了上海徐家汇的一个时尚新地标、一座新的雕塑。

根据网络素材整理编辑

上海老底子laodizi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