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60119/4761055.html 作者:李月亮刘易宙 来源:李月亮(ID:bymooneye)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家庭的精神足迹。0很多人可能看到了,“金句王”张文宏前几天又上了热搜。 这一次,是因为和他的亲哥哥“同台互怼”。 5月2日,张文宏的老家浙江瑞安,举办了一场“百名博士家乡行”活动。 张文宏去参加了。 这是意料之中的。 大家没想到的是,一同去的还有张文宏的亲哥张文宇。 原来哥哥也是超级精英——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一门两博士,都优秀又幽默。 兄弟俩同场互怼的视频,让人们津津乐道。 和张文宏医生一样,哥哥张文宇的这张嘴,同样口才了得、金句频出。 一上台,他就称亲弟弟为“张文宏学弟”,一本正经地开起了玩笑: “今天,我也见到了我想见,但不希望在公众场合见到的人,那就是张文宏学弟。” “因为张文宏的频繁出现,表示这个世界还不是太美好,我们还得加强疫情防控。” “不要鼓掌,你一鼓掌,我就分不清,是鼓给他的,还是鼓给我的。” “谢谢,这肯定是给我的,刚才那个掌声少的是给他的。” 这张口就来的段子,引得台下笑声和掌声不断。而遭到亲哥哥的当面调侃,张文宏也绝不会认输。 在上台发言时,他第一时间进行了反击,笑称哥哥为“张文宇同学”: “张文宇同学,超时特别厉害。” “他刚才关于数字化建设的理念,我也是第一次听到,一听就觉得靠谱,这完全颠覆了以前我对他的认知。” 看来这幽默感,是家族性的了。02 同样家族性的,还有学霸属性。 张文宏不用多说了,家喻户晓的抗疫专家,海归博士后,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而53岁的哥哥张文宇,仅比张文宏大岁。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之后又拿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研究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也是业界大牛。 张文宏演讲时,凡尔赛式地调侃了哥哥: “他从浙大毕业以后,回到瑞安混不下去了,就到新加坡打工。” “他在打工的过程当中,居然在南洋理工大学完成了PhD的培训,五年的学制三年完成。” “在那里工作了几年,又回到了浙江,是浙江大学把他挖过去做计算机学院的院长,做了几年后,现在是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院长。” 看看人家的情商。 又是“打工”,又是“混不下去”的,看似调侃、嘲讽,实则句句都在夸哥哥。 如此优秀的兄弟俩,让围观群众越看越羡慕,纷纷表示:“这家庭也太厉害了”“我要是他们妈妈,做梦都要笑醒了”。 03 那么,问题来了:培养出这对精英兄弟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不出所料,他们的父母,也是知识分子。 父亲也是浙江大学毕业,后来做了工程师。 母亲是小学教师。 他们的家庭教育应该非常不错。 哥哥张文宇有一句话可以作为依据:我觉得自己只是照着好父母和好老师的样子长大而已。 言外之意,他们的样子,就是父母的样子。 这也很符合逻辑。 那些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背后很可能站着优秀的父母。 换句话说,是先有“别人家”,然后才有“别人家的孩子”。 那么,“别人家”的优秀,到底优秀在哪里呢? 根本上就是两件事:基因,家风。 基因咱控制不了,不谈了。 我今天想借着张家兄弟,好好讲一讲家风。 好的家风什么样? 或者说,什么样的家庭,能培养出张文宏兄弟这么优秀的孩子? 我觉得大体有五点: 好家风之一,重视教育。 张文宏说,他小时候,父母会花很多时间陪他和哥哥学习,告诉他们“不读书就没有前途”。 所以,张文宏从小就把读书作为唯一的出路,他知道如果读书不好,就只能留在小地方,接父亲的班进工厂。 最可贵的是,张家父母给兄弟俩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他们没有逼孩子苦读,而是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兄弟俩小时候,无聊时的消遣,竟然是给自己出数学题做一做来解闷。 现在八成是不会有这样的小朋友了。 一方面是如今的娱乐诱惑太多。 另一方面,孩子也被过早地死死按在书桌前,很难再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年,哥哥张文宇考上了初中。 父亲省吃俭用攒了两个月的工资,给他买了一台录音机,鼓励他一定要学好英语。 ——那个温饱都困难的年代,舍得花巨款扶持孩子学习,可见这个家庭多么重视教育。 中国人自古就讲“耕读传家,读书继世”。 孩子受的教育越多、多深,有出息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一点,千百年从没变过,今天尤其如此。 好家风之二,和睦。 张文宏和哥哥互怼,透露出的是兄弟俩的亲密、和睦。 你知道,只有特别铁的哥们儿,才敢互相嘲讽,拿对方找乐。 生疏的、敌对的兄弟,是不可能有这种状态的。 所以看得出,张家一定很和睦。 这对一个家庭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不仅会有助于整个家庭的财富、健康、幸福感,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父母经常吵架,孩子就可能懦弱、胆小怕事。 母亲经常以泪洗面,孩子就会自卑、压抑。 家里冷冰冰,孩子就冷漠,不爱与人亲近。 而如果一个家庭,总是和谐亲密,充满爱和欢笑,孩子就更容易有好性格、高情商,善良并自信。 这样的孩子,更可能被他人喜欢,被社会接纳,也就更可能有出息。 张文宏十几岁的时候,有次得了竞赛一等奖,要去江西领奖。 那是他第一次走出瑞安。 在领奖现场,他遇到很多来自上海、杭州名校的获奖学生。 这个小地方的土孩子,没有一点怯懦,他很快跟这些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无话不谈的哥们儿。 这种性格和情商,一定和家庭培养有关。 你别以为只要读书多,就会有出息。 好性格和高情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你看中国有20万个博士后,大家的知识和智商都是顶级,为啥张文宏“独得恩宠”? 性格和情商呗。 好家风之三,勤奋上进。张家爸爸,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想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张文宏兄弟身上,也都有父亲的影子,读书读到了最高点。 可见也是非常勤奋,有上进心。 千万别以为“读书好”依靠的只是高智商。 你看世间有多少聪明绝顶的懒汉,一生一无所成,靠耍小聪明度日。 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了,你想出人头地,再聪明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努力。 好家风之四,乐观,包容。我们最喜欢张文宏的地方,就是他讲话特别有趣。 别的专家讲隔离,都是说“请务必居家隔离,非必要不外出”。 同样的话,张文宏说出来就是: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你觉得很闷,病毒也给你闷死啦。 复工后,专家建议同事之间少交流,张文宏就说:如果开会,谁跟你关系最差,你就跟他坐一起。 有记者问怎么治疗新冠,他说:我跟你讲你一定听不懂的,我讲的每一个汉字你都能听明白,但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种脱口而出的段子太多了: 你不是发烧,就是最近有点不顺。岁月这么静好,就一定有人在负重前行。谁在负重前行?就是我这样的人。而这一次,张文宏哥哥登场,短短几句话,就露出了“硬核段子手”的潜质。兄弟俩都如此幽默、灵气四溢,可见他们的家庭氛围是轻松、乐观、包容的。 死气沉沉或者规矩重重的家庭,不太可能养出这样的孩子。 好家风之五,注重培养孩子的志向。张文宏有一件事,我觉得非常赞:他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干嘛。 他自己说: 我的成绩一直非常好,可以保送重点大学。但我都放弃了,因为我想学医。 医学融文科和理科于一体,又能治病救人,比较高尚,符合我的想法。 我的第一志愿是上海医大,在全国医学院里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志愿好像都填了医学类,万一上医大考不上,别的医学院应该没问题。 那么小就明确了一生的志向,这是很不容易的。想必也有父母的正确引导。 我们看看现在的孩子,有几个是在高中时就非常明确自己想干嘛的? 又有几个孩子的志向是“治病救人、比较高尚”的? 反正我所见到的,大部分都在拼命追求分数,但不太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 有些孩子报志愿的时候,考虑的只是什么专业好找工作、能赚大钱,而不是自己的热爱和志向是什么。 这样的孩子,就可能在人生最关键的选择上,完全偏离方向,走上根本不适合自己的路。 之后要么半路转行,白白浪费很多时光。 要么在不合适的路上勉强坚持,一辈子别别扭扭,磕磕绊绊。 都不是好结果。 所以,好的家庭一定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他们尽量多地去接触社会,探索世界,了解自己,在高中毕业之前,形成基本的三观,大体知道世界什么样,自己什么样。 在起航之前,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方向,他们会少走很多冤枉路,少受很多额外苦。 04 都说好的教育,就是要拼爹。 准确说,是拼家庭,拼家风。 家风对孩子的影响,至深至远。 而且它影响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整个家族的一代又一代孩子。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家庭的精神足迹。 好家风,可以托举起一个天资平常的孩子。 坏家风,也可以毁掉一个天赋异禀的孩子。 我们为人父母者,无法决定给孩子什么样的基因,但可以努力给他好的家庭影响,让他成为有格局,有理想,有温度,有学识的人。 让他人格完善,受人尊敬,活出精彩的一生。 点亮+,愿你的孩子如是。 作者: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解读情感,透视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新书《好的人生,不慌不忙》当当网热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