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05/5740876.html

「善生,善作有声」欢迎   承远大师,四川绵竹县人。开始学道于成都唐公,二十四岁时,离开四川到荆州玉泉寺,依惠真剃度学道。后遵师命去南岳衡山,从通相律师受具足戒,更于其座下学经、律。闻慧日法师离京至广州,大师前往谒见,恭敬求法。慧日法师教示不可超然独善,应依《无量寿经》修念佛三昧,以救济群生。大师从此顿息诸缘,专修净土。天宝元年归衡山,于山之西南建立精舍,号弥陀台,仅安置经像。大师精苦修道,有人供养食物则吃,无人供养则食野果花草。衣着唯求御寒蔽体而已。慕名来求道的人,常见一人身形羸弱,尘垢满面,负薪担水,都以为是大师的侍者而轻慢之,及打听方知那正是大师。由于大师万缘放下,精进念佛,于是发得念佛三昧,常感圣境现前。

  当时,法照大师在庐山修禅定。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一褴褛僧人侍立在佛侧,询知是南岳的承远大师。出定后,法照大师即往衡山面谒,悲喜流涕而受其教,转修净土。远近道俗亦闻其德业,前来亲近乞教。大众负布帛,斩木垒石,搭棚居住,并发心施金营造殿宇。大师既不拒绝,也不营求。殿寺盖成,题名弥陀寺。营造殿宇的结余,都布施给饥饿病苦者。

 大师教化众生,善立中道,随机设教。为了使众生早证道果,大师殷殷开示念佛法门,并将经教法语,弥陀名号,书写在大街小巷,镌刻在山岩溪谷,苦口婆心地劝勉众生念佛求生净土。从化者甚众,前后受法弟子千有余人。后来,代宗皇帝奉法照大师为国师,闻法照大师言其师有至德,便也推尊承远大师,顶礼有加,赐大师所住持的寺庙为般舟道场。

  承远大师于唐贞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告别诸弟子,安详示寂于弥陀寺,享年九十一岁。吕温之《南岳大师远公塔铭记并序》,柳子厚之《南岳弥陀和尚碑》,均记传大师的德行。

⒉思想

  承远大师一生投注念佛实践,不图著作,未见大师有何著作传世,故大师净土思想亦无从考究。然从承远大师修道经历来看,似服膺慈愍三藏的教旨,坚持戒行,专修般舟三昧,以此自利利他,成就一代祖师的特有风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