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是我省蔬菜种植大县。脱贫攻坚中,该县发挥果蔬产业优势,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实施全程帮扶,让贫困户有效融入产业发展之中,实现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留楚乡西赵市村就是这样一个靠果蔬产业脱贫致富的典型村。记者早就听说,在这个村里,有一对名叫孙宽亮、孙彬的父子,两人在大棚里就来了场脱贫致富“接力赛”。走!一起去看看。 衡水市饶阳县留楚乡西赵市村外,“蔬菜飘香、绿美饶阳”一处以蔬菜为内容的牌坊矗立在路边。 沿着西赵市村村口宽阔的水泥路向村中走去,随处可见整齐排列的果蔬大棚。 走进一处农家院落,村民孙彬正在宽敞的院子里打扫卫生,脸上洋溢着笑容。孙彬告诉我们,这两年家里变化很大,不光翻盖了新房,还买了一辆货车和一辆SUV汽车。年,一家人如愿摘掉了穷帽子。 大门洞内放着的红色SUV汽车就是孙彬的新车,我们问他,为什么买红色的?他边擦车边高兴地说,红色喜庆,象征着现在红红火火的生活。 脱贫靠的是什么?孙彬说,他们脱贫致富的秘诀都在棚室里。他看看手机说,“12点10分,这个点,人们还在棚里干活呢!”于是,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参观他家的蔬菜大棚。 孙彬说,原来村里没一条好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点都不夸张。这几年,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为大伙干了不少实事、好事,每条街道不光铺了水泥路,还装了路灯。 孙彬家的温室大棚在村西北角。为了更好地发展设施种植产业,西赵市村将这里的多亩地流转,打通了水泥路,建起了标准化的百亩棚区。按照饶阳县棚室发展政策,成方连片棚区可以获得元的补贴。 不仅如此,西赵市村还是饶阳县金融扶贫“信用村信用户”试点村,党员选出的高信誉村民,可以享受免抵押贷款,有了这么好的政策扶持,孙彬在原有两个大棚基础上,今年又大胆地贷了15万元,在棚区又建了两个温室大棚。 孙家的4个温室大棚,有1个是葡萄棚,新栽的乒乓球葡萄苗即将发芽。这个时期,管理很关键,父子俩都十分认真。 孙宽亮发现有几株苗有几处霉点,他皱起眉头,猜测是不是因为肥料不够。 看到父亲发现问题,孙彬也蹲下来仔细检查,他觉得父亲判断不准,认为葡萄秧苗可能是得了灰霉病。 对于病害原因,父子俩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起来。近两年,从选择种植品种,到管理方式,父子俩争论就没停止过。孙彬的母亲笑着说,吵归吵、闹归闹,可爷俩想着怎么把果蔬种好的心是一样的。就在这一天天的“争论”中,他们家的日子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正在父子俩争论不休时,村党支部书记孙富宅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走了进来,看到俩人正在讨论病害,就凑过来帮着查看分析。 这时,孙富宅的电话响了,原来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张铁兵到村里指导葡萄种植了。 孙富宅脸上露出了欢喜的表情,对着孙家父子说,“我去给你们请专家,给你们父子俩评判一下。” 正说着,孙富宅领着张铁兵走进了大棚。由于室内室外温差很大,张铁兵厚厚的眼镜片顿时蒙上一层雾气。 擦了擦眼镜,张铁兵便走到葡萄秧间开始查看。 约莫查看了三四分钟,张铁兵指着受病害的秧苗对孙家父子说,孙彬说对了,确实有些灰霉病症状,应该及时用药。不过,张铁兵仔细讲解了目前的季节特点、管理要点,孙彬连连点头。 给大伙儿讲完,张铁兵站起身,留楚乡另外一个村的种植户想向他咨询葡萄芽期管理的问题,他得赶紧去看看。张铁兵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老百姓就指着这些葡萄过日子呢,一点不敢耽搁。” 送走张铁兵,孙彬又拉着孙富宅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去他家的西红柿棚。今年刚栽下一个西红柿新品种,孙彬心里没底,想让村干部帮忙一起看看。 孙富宅看了看孙彬家的西红柿苗后,告诉孙彬,村民赵军向家的西红柿正在收获,可以带他去取取经。 走进赵军向家的温室棚,赵军向和婆婆全在忙着采摘西红柿,刚刚摘下的柿子通红透亮。 看到今年的好收成,赵军向一家人十分欢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