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湖南学习平台-10-15

宋徽宗于金简峰皇帝岩御题“寿岳”石刻(图/刘建平)

南山者,南岳衡山之谓也。南山之辩、由来已久,众说纷纭。从战国《甘石星经》所载“上承轸星之翼”、至唐玄宗投金龙玉简祈寿、宋徽宗于金简峰皇帝岩御题“寿岳”石刻、清康熙帝钦定“主寿之山”,衡山作为南山渐著于世。

作为中华五岳之一,衡山独踞天南,与北方四岳遥相呼应,镇定九州。衡山以秀闻名,海拔.2米,其文化的高端化与多样性,较北方四岳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古迄今,天人共仰,是一座自带光芒璀璨无比的文化圣山!

南岳衡山祭祀朝圣盛况(图/李绵星)

南岳衡山祭祀文化起源于先民对山川的原始崇拜。虞舜时期开始最早的祭祀活动,到隋代对南岳的祭祀成为定制常礼,开始建庙祭祀,唐宋朝形成高潮,明清两代皇家祭祀活动尤其繁盛。南岳祭祀文化体现了我国宗教与政治合一的祭祀传统,不仅是南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起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祭祀文化是南岳文化的源头。作为中国南方最古老的人文始祖的祭祀山,衡山的祭祀文化绵延余年。上自舜帝南巡下至隋唐明清,史上有记载的朝廷官祭南岳就有次之多,民间祭祀更是不计其数。黄帝巡狩;炎帝、祝融栖息;尧、舜、禹均登临祭拜;大禹为求治水良策,专程来南岳杀白马祭天,得《金简玉书》,立“治水丰碑”;火神祝融教民以火熟食、生火御寒、举火驱兽,制乐作歌、以谐神明、以和人声。祝融死后葬衡山之阳,人们在衡山之巅建祠以长年祭祀,祝融峰由此得名;唐玄宗于南岳朱陵洞投龙祈寿;官场失意的李太白赋诗盛赞“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以祈天恩照拂;宋代著名词人姜夔客长沙、登祝融拜祭,“因得其祠神之曲《黄帝盐》《苏合香》”,感此古音、妙解音律而作著世名篇《霓裳中序第一》,其中《黄帝盐》为杖鼓曲,《苏合香》为软舞曲,皆是唐宋献神之曲。稀世祭神古音,南岳衡山独存,足见其祭祀文化之盛也。

湖湘人才群体代表人物一览表

南岳衡山是一座厚重的文化圣山。五岳自古就是江山社稷象征。相传炎帝、祝融在此栖息,尧、舜、禹均登临祭拜。历代帝王或遣使或亲临祭祀;自唐宋到明清,南岳衡山书院林立,晚清曾国藩曾赞曰:“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正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独树一帜的湖湘文化,赢得中原文化的尊重,不负“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千古美名!

这里培育了宋明理学鼻祖周敦颐、东西方两大唯物主义哲学家之一的王船山(王夫之)、晚清重臣曾国藩三座湖湘文化高峰;诞生了“纸圣”蔡伦,“湘军领袖、近代海军创始人”彭玉麟,“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罗荣桓,“一代人杰”夏明翰,“画痴”曾熙,“一代女魂”唐群英,“现代言情大师”琼瑶,“诗魔”洛夫等一大批先哲名贤。

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字康侯、谥号文定,学者称武夷先生,福建崇安人,生于北宋熙宁七年(),年入太学,师承程颢、程颐,是两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和政治家,对两宋之际的政治和学术领域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公元年,胡安国慕衡岳之胜携子寅、宁、宏在南岳衡山结庐定居讲学,创岳麓、碧泉、文定等书院广收门徒、传经布道,卒开湖湘学统。胡安国以其《时政论》《治国论》《胡氏春秋传》奠定了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的“湘派”学风,一方面为理学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有用的治国宝典。乾道三年(),朱熹闻张栻(胡安国再传弟子)得胡氏之学,专程自福建崇安去长沙访问主教岳麓、城南书院的张栻,就《中庸》之义的"未发"、"已发"及察识持养之序等问题进行讲论,据称"三日夜而不能合"(清王懋宏《朱子年谱》,开启南宋王朝第一次学术辩论。湖湘大地从此文风蔚起、人才辐辏。在湖湘文化“内圣外王”“尊王攘夷”“经世致用”的思想浸染下,自古被称为“蛮夷之地”的湖南自此人才井喷,“中兴将相,十九湖湘”,“湖南人才半中国”,“半部中国近代史,皆由湘人血写就”,“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湘省士风,云兴雷震,咸同以还,人才辈出,为各省难能,古来所未有”。正是因为这个发源于南岳衡山的湖湘学派为湘人植入了“血性”与“担当”的基因,所以湖湘大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经国济世的人才群体,成为中国近现代引领历史前行的火车头。

中国大陆最大的国家级抗战烈士纪念陵园——忠烈祠(图/刘建平)

南岳是一座抗战名山,孕育出国共比肩共赴国难的洪荒之力,是一座见证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共御外辱的胜利之山!

从抗战的相持阶段到反攻阶段(年11月到年2月),南岳衡山一度成为全国抗战军事文化活动中心和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指挥中心。在此期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南岳衡山召开了四次军事会议,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这四次军事会议,会议均是在古镇西侧白龙潭上的圣经学校举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年11月20日至25日的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第三、第四、第七、第九战区长官、将领及湘赣粤桂四省省主席等要员两百多人,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叶剑英等也参加此次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一是检讨第一期抗战得失,按照战略和政略明确武汉失守前为第一期抗战阶段。二是制定二期抗战方略。三是按照战争形势的变化及新战略方针的要求,重新调整战区划分,调整部分指挥官以及兵力部署。这次会议因处在抗日战争由防御阶段向相持阶段转变的时刻,因而十分引人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