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该如何治疗 http://m.39.net/pf/a_4350003.html 你还有在实体店买书的习惯吗? 几年前家门口有一间书店,我很少进去。偶尔看到一两本感兴趣的书,翻两下又放下了。不消费的理由有很多:网上有更便宜的;待会逛街拎着不方便。以及,我还没有查豆瓣评分呢。 消费时代嘛,人人都想要更精准、聪明地购物。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这间店倒闭了。 这大概是这些年来实体书店寒冬的缩影。高涨的房租,电商的挤压,让实体书店销量大幅下滑。季风书园、第三极、风入松……这些曾经作为文化地标闪闪发亮的书店们,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城市地图上。 而开书店,似乎变成了一件“傻子才会做的事”。 所以当我看到《神奇图书馆在哪里》这个真人秀节目时,好奇中也带着几分疑问:这样冷门的节目有多少人会看? 这是一档图书馆/书店探索节目。每期以一座图书馆、一位主理人与一本书为核心脉络,在十二座最不可思议的神奇图书馆里,梳理书店、城市和人之间的关系。 而我的第一反应是:现在还有称得上“神奇”的图书馆存在吗? 没想到,第一集就被吸引了。这些图书馆,有的古朴,有的优雅,有的博大。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潜移默化的改变,看完这个综艺,会想要翻开一本书,想要走进书店去静静坐一下午,你会对那种精神富足的生活,充满共鸣和向往。 01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 《神奇图书馆在哪里》第一期走进了浙江桐庐。青山与云雾之间,竟然存在着一座神仙般隐逸的图书馆——先锋云夕图书馆。 这座吐纳云夕的图书馆,由两座毗邻的畲族民居改造而成,位于海拔多米的桐庐县莪山乡新丰民族村戴家山,隐匿于一片黄泥房中。颇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 真人秀的嘉宾是马伯庸和赵子琪,一个是热爱历史和架空的小说家,一个是迷恋艺术与生活的女演员。走在山间小道,他们也充满疑惑:这座建在深山僻野里的图书馆,有谁会去看呢? 改造后的图书馆,依旧保留了古老民居的木石结构,一幢为艺术咖啡馆,一幢为图书馆和活动空间。 云夕,如同从土地里长出来一般自然。当你走进去之后,图书馆里的书架和桌椅,几乎都是“就地取材”建造而成,通过做旧的手法,还原了畲乡古老的原貌。不崭新不突兀,以最低调的姿态融入这片古老的山村。黄泥墙上纹路纵横,都是岁月留下的肌理;木头门窗间有山风吹过,还是曾经的模样。 图书馆约平方米,收藏了民俗文化、地理、乡土文学、人物传记、诗歌、摄影艺术、书院文化等多个品种、近2万册图书。这是一间乡村图书馆,一个融入自然与历史韵味的建筑项目,也是一本“畲族民俗文化百科全书”。 对于我来说,这间图书馆的“神奇”在于——你发现还有人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披荆斩棘,做着意义非凡的事情。这间深山里的云夕书店,是南京先锋书店“乡村书局”项目的一环。自年起,先锋书店开始尝试把书店开到乡村。 创始人钱小华的愿望是“将实体书店开遍中国最辽阔最贫瘠的乡村,它们与风相伴,屹立于山野之间。” 第一个呈现出来的是碧山书局,坐落在安徽黟县碧山村,由一座拥有二百年历史的祠堂一一启泰堂所改建而成。在进入书店之前,你先要穿梭于狭长的石板路巷弄,两旁是徽式的白墙黑瓦和小桥流水。 央视纪录片《书迷》中特别提到了碧山书局,称它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书店”。特别是下雨时,堂中有水帘泻下,四方的天井剪出青黑色的天幕,一切都是朦胧氤氲的,好像误入了水墨画的世外桃源。 除了节目中介绍的云夕书局,先锋书店开的第三家乡村书局同样惊为天人——陈家铺平民书局,落址中国传统古村落、年历史的松阳县陈家铺村。更绝的是,这间书局位于高山之巅,海拔米,周围是梯田、茂密的竹林和青山。 这些看得见风景的书店,既是一个公共空间,也是提供精神栖居的地方。在这里一切都是开放的,雨水从天井落下,鸟声可以穿墙而入。 大批人被乡村书局吸引,来到村庄,给这些偏远寂静的隐逸之地带来活力。 还有更多的神奇图书馆,以书之名,引你去见更多风景。第五期里的“孤独图书馆”——位于秦皇岛的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即使地处偏僻,依旧火遍了全国。在这里,你可以看看海,再看看书,感受涛声、风声和阳光。 还有第七期,重庆的南之山书店。这是喧嚣城市顶上的精神灯塔,巨大玻璃窗旁,看得见山林青翠,树影婆娑。你可以在山间看书,在书中入眠。 这些神奇图书馆切切实实地用文化创意带动了周边社区的活力,也让人懂得了博尔赫斯的那句话,“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 02店里的偏见守望者 梁文道说过:“判断一家书店好不好,不是看它有什么书,而是看它没有什么书。” 按照他的这个标准,成都的三联韬奋书店应该不会差。这间书店坐落在成都有名的宽窄巷子景区,以富有川西民居特色的四合院改造升级而成,书店的主理人是博学又带着点小古怪的设计师王亥。在第八期节目里,他非常直接地说,自己书店必须划掉的就是那些“心灵鸡汤面子书”。 他的书店,还有一条店规——想要进入店内阅读空间,必须先买一本书作为“门票”。他说,书店一定是要有门槛的。 听起来似乎有些苛刻,但这正是书店有趣的地方。店主有偏见,有偏见就有风格。比起那些千篇一律的畅销书连锁店,我更喜欢这些有个性的书店。而在节目中,通过嘉宾与主理人的交谈,你更能了解到书店的气质从何而来—— 王亥说自己最爱的书是《约翰克里斯朵夫》。当年他还是个拉煤灰的少年,为了不弄脏书,用四层报纸包着书进行阅读。对阅读的敬畏之心,从那时候就烙印在他的身体里。 同样个性显著的,还有杭州的两本书店。 创始人李加文是一个不焦虑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做选择时也毫不犹豫。他的书店很“奇葩”,每期只出售两本书,还跟一堆萝卜青菜放在一起。 李加文解释说,书跟蔬菜,一个是精神食粮,一个是生活食粮。 每两周,李加文都会邀请一位特约推荐人,精选两本好书更新一次书目。他说“一切成功学的书籍,两本书店的书架都不太合适……‘极简’、‘精选’、‘有趣’才是我想传达的。” 生活中缠绕我们的越多,越让我们忘记了初衷。在仅有30平方米的小书店书店里,他想分享一种做减法的生活态度。 在节目里,他说有人问木心,“桃园三结义中你演什么角色?”,木心回答:“我演桃花”。这个回答太妙,有的时候从惯性思维里跳脱出来,会看见不一样的选择。 在书店,不只能读到书,还能读到人。 充满“人情味儿”的神奇书店,首推广州的bookshop。因为这家书店,很多人爱上了广州。 这是一间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书店里一张张的留言纸,一个个的签名,代表着这里发生过的每一个故事。 这里免费收留背包客,为旅途中的匆匆行者提供一个干净温暖的栖身地;无处可去的人也会来到这里,跟书本相伴到天明。 每周六晚12点,这里还会举办深夜故事分享会,嘉宾往往与精英大腕无关,可能是流浪歌手,楼下保安,又或者是两个流浪汉。嘉宾与听众聊到天亮是常常发生的事。 深夜里不灭的灯光,总能给城市带来一丝温暖,一丝精神上的安慰。 03所有的答案,都写在书里了 曾经有人写信给杨绛先生,长篇累牍地描述自己的困境和苦楚。杨绛先生回信告诉他: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太多。 那些人性之中最重要的、永恒的东西,早就已经被前人写进书里了。 可市面上那么多书,应该从哪本开始读起呢?神奇书店之所以可爱,就在于它会在浩瀚的图书海洋里为你带来指引。研究每间书店如何推荐书目,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观察角度。 在第六期里,我们可以看到上海黄埔江畔的建投书局,这里的“书目诊疗师”区域,针对都市人的种种迷茫困惑,以开书单的形式为读者答疑解惑。 “谣言轻信症”,对应的书目解药是保罗·福塞尔的《恶俗》; 不知道怎么跟父母相处?建议看看杨绛钱钟书一家的生活回忆录《我们仨》; 至于不敢跟女生搭讪?马亲王建议你读一读《单身太久会被杀掉的》这本小说…… 而在不打烊的bookshop里,推荐书目的方式是“盲选”。书店会把书装进纸袋里,你看不见里面,只能看到一句影影绰绰的文案。就像人和人的相遇一样,充满着未知。 书是解药吗?一间书店能治愈大众的焦虑吗?很多伪文艺青年,从枯燥的生活里逃脱出来,强行文艺,“去书店就是在拍照,根本没有认真看书”。 但正如马伯庸提到的,“在朋友圈里晒书店和书单的人,至少他们认为读书是高级的”。这些神奇书店也许它们不会带领人们离开此刻的荒岛,但却能潜移默化地让你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神奇图书馆在哪里》这个综艺,豆瓣评分7.8分。也许算不上是特别成熟的节目,嘉宾们的谈话有时也过于发散,但我还是推荐你去了解,这些守着“冷摊子”的神奇书店,还有支撑起它们的人和故事。 在节目结尾,官方宣布说要出第二季。依然忐忑担心“神奇图书馆”凑不够数,又暗中期待它能带我们认识更多有个性的书店。 而这个节目最大的意义,大概就是催促我们走出房间,逛逛书店,去跟书篇里那些伟大灵魂交谈,也见见那些书店里的人。这是新一年爱的供养,为书店,也为自己。 当你走进去,与它产生联系时,一座图书馆的“神奇”也就焕发出来。 《神奇图书馆》第一季12期节目目录 第01期:浙江桐庐·「先锋云夕图书馆」 第02期:北京杨梅竹斜街·「模范书局」 第03期:浙江杭州·「两本书店」 第04期:上海·「衡山和集美食图书馆」 第05期:秦皇岛·「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 第06期:上海黄埔江畔·「建投书局」 第07期:重庆·「南之山书店」 第08期:成都·「三联韬奋书店」 第09期:西宁·「几何书店」 第10期:广州·「bookshop」 第11期:深圳·「雅昌艺术中心」 第12期:北京·「雜書舘」 一起来聊聊吧: “你心目中的神奇图书馆在哪里?” ——TheEnd—— 那些凝聚了创造力的好店与美物, 总能让人感受到欢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