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定点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161128/5060472.html莫大的青椒肉丝 陈泰湧 版次:B03来源:扬子晚报年04月19日 近日随友吃私房火锅,或许正应了“酒香不怕巷子深”,店极难找,入门之处无特殊的标识,最终还是靠主人出门迎接这种传统的人工导航方式才至。 友人称主人为莫大。莫大先生原应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人物,衡山派掌门人。书中写到衡山派掌门莫大先生身材瘦长脸色枯槁,披着一件青布长衫,洗得青中泛白,形状甚是落魄。粗略一看,称其为“莫大”确实妥帖,虽无青布长衫,但已神似九分,略有不同的是眼前之人手持一根黄荆杖,杖柄是和田青玉鸠首,减了几分莫大先生“琴中藏剑,剑发琴音”的孤傲冷峻,添了几分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爽朗。 私房火锅宴由莫大亲自打理,火锅自有其特色,去麻辣而留鲜香,更特别的是莫大对食客执箸烫菜的顺序也有特别的要求,第一道菜只能下牛肉,第二道菜只能下鳝鱼片,至于重庆火锅必烫的毛肚则要求在半个小时后才能动筷。其理由是这个顺序才能保证“吃牛见牛,吃羊见羊”的本味,才能在汤底渐浓时让不易入味的毛肚既吸味又鲜香脆嫩。可火锅宴终了也没见一片毛肚上桌,莫大说,今日市场没觅到好的毛肚。 由宴及菜,聊及家常,青椒肉丝人人会做,然而莫大说大多数人炒这道菜皆错。我厨艺不精,在家做三次饭总有两餐会做此菜,只因简单:热油肉丝下锅,翻炒断生即放青椒丝,肉熟起锅。莫大说,青椒肉丝所用不能是菜场最多见的菜椒,一定得是二荆条,要由青转红恰好是略带胭脂色为佳,此时的二荆条肉多籽嫩,椒香微辣。油热之后应先将青椒下锅,颠勺翻炒一两下,迅速起锅,辣味已入油中,青椒还保持脆嫩,再将肉丝下锅,油中辣味浸入肉中,肉至七分熟,再下青椒翻炒,起锅即成。这样的青椒肉丝才是椒得肉味,肉得椒香,还有一点优雅的微辣。 我们常常将寻常所见和所为当作家常,而家常也有着入味和不入味,讲究和不讲究,优雅和不优雅的差别,有时这种差别仅仅是因为顺序的不同,或者取舍不同。 [重庆]陈泰湧 品一口春天的味道版次:B13来源:宝安日报年04月19日 潜默 桃蹊柳陌,旧故里草木深,每天都有味蕾上的惊喜。漫山遍野的蕨菜、蒿子、水芹、地米菜、香椿在春风里疯长,又到了吃蒿子粑粑的时节,莫名的有些嘴馋。 湘北农谚:“二月茵陈三月蒿,到了四月当柴烧。”农历三月是采摘蒿子的黄金时间,惟清明节前后的几天口感最佳。墨绿、翠绿、浅绿的香蒿在风波里荡漾,茂密的清香之上,是春日里湛蓝的天空。老幼妇孺提着竹篮,在田埂上、在马路旁、在小河边寻觅。老人们都会采摘一片香蒿给小孩子做样本,“你们要看清楚了再采摘,叶子尖的、低矮的这种才是香蒿。那种宽叶子又很高的是艾叶,气味很重还有点呛人,做出来的粑粑味道是苦的。”孩童们参照香蒿叶的样板,在原野上找寻、奔跑、嬉戏。左手轻轻地划开一丛丛蒿叶,露出纤细的茎。右手把最嫩的一截的蒿子折断,一把把鲜嫩的蒿子坠入竹篮中,一茬茬枝干迅速弹起,在春光里摇曳,在微风的柔抚下又开始了下一轮的孕育。空气中弥漫着蒿子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提神醒脑。 把采摘回来的香蒿洗净,用滚烫的开水焯一次,放入凉水中再浸泡两至三小时,待蒿子的苦味基本消除了,最后捞出沥干。把剁碎的香蒿、糯米粉、粳米粉、白糖按照一定的比例倒入木盆,接着倒入热开水。用力反复揉捻面团,似乎要把蒿子的野性驯化,才能融入这圆润光滑的面团里。把整个面团揉捻到软糯相宜,再调试好芝麻白糖和花生红糖的馅料,正式开启蒿子粑粑的制作。先让手掌心沾上一层水,取一小块面团,在面团的中间放一小勺馅料,揉捻、搓圆、压扁,一个光滑亮丽的蒿子粑粑就成型了,摆放在粽叶上,每片粽叶上都摆放三五个,再放入大的蒸笼,似有百舸争流的气势。 当土灶的炊烟升起,蒿子伴着糯米粉的香味溢出了蒸笼,闭目,深呼吸,轻揽一缕清香入怀,令人心旷神怡。经过十几分钟的“修炼”,热气腾腾的蒿子粑粑就可以出锅了。蒿香扑鼻而来,粑粑的色泽翠绿饱满,轻咬一口,香柔糯软,甜而不腻,唇齿间留下阳光、雨露、微风和爱的味道,仿佛把春天吃进了心里。 记得小时候,母亲做蒿子粑粑时,我也学着做,做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四不像。母亲说:“以前做蒿子粑粑,大部分的是蒿子,不要说馅料了,连糯米粉的含量都少得可怜,只能在热锅里煎熟,要是蒸就全散了。现在你们是当零食吃了,早些年吃几个蒿子粑粑就是顶一顿饭。”母亲所提到的那些艰苦岁月,我是无法彻彻底底地去悟透的。但“民以食为天”,一道简单的蒿子粑粑,在勤劳的双手中传承了几千年。时光煮雨,又把蒿子粑粑升华为了一种文化和寄托,足见这道美食在神州大地的举足轻重。 濛濛细雨在空中飞舞,泛起一片朦胧,湿润的空气里满是春天的味道。踏春、赏春、食春,春天的美食和美景一样治愈人心,温暖岁月。 在春天读《诗经》 □合肥汪亭 人间最美四月天,繁花如雨般铺展山野,天地清明,草木葳蕤。 清晨,院子外,三两只调皮的灰喜鹊跳跃枝头,一声抢着一声,吱吱喳喳。它们喊醒每一片绿叶与花朵。 从书桌上拿起《诗经》,随手翻开。古色古香的词句,在纸页上,一朵挨着一朵,一片连着一片,蓊郁地蔓延。 这个时候,推开窗户,沐浴暖暖的阳光。轻声细语地读一读“风”或“小雅”,心情十分舒畅。 读《诗经》,结识姹紫嫣红的山野草木,与其为邻,惬意无比。“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薇是野豌豆的芽。柔嫩的薇草一定是贤惠女子撒种在农家菜园里的。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一株小小的萱草,可以令亲人忘记忧愁,此番孝心好意着实让人感动。还有甘甜的荠菜、清香的蕨菜,大大方方地摇曳在《诗经》中。 这些草木们,生生不息,年复一年地长在田埂旁、渠沟中、塘堰上,宛若邻家姊妹般相熟亲切。 读《诗经》,为的就是能与这些野菜闲花们对话攀谈。绿的卷耳,红的桃花,紫的藑茅等。亲近这些生长在山野河滩的草木,让心灵愈加明净。 春天,怀思恋爱的季节。此时读《诗经》,能感受朴实无邪的民间爱恋。 上学时候,我钟情《诗经》里的一些词句。情窦初开,面对心动的女孩,轻声地说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言自语式的表白,使单纯青涩的初恋美若夭夭桃花。 《诗经》中,几乎所有爱情都依附在一棵草木上,与草木形影不离,缠绵悱恻。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相思似红豆,春来发枝,吮雨水生思念。在田间采摘卷耳菜时,这位女子还念念不忘出门在外的郎君。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条吐丝,你我相别;到了雨雪交加,我仍旧苦苦思念你。爱情总能让生活充满向往和美好。这便是它的伟大之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句不知鲜活了多少青春年少的记忆。河畔的彼岸有位心上人,爱慕如那油油的水草,近在水湄,却难跋涉。 最心动深情的还是这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倾心去相爱,世间只有你和我。如此生死不渝的境界,令人羡慕有加,万分憧憬。这些纯真、专一的爱情,在《诗经》里比比皆是,鲜活不老。 春暖花开时节,读一读《诗经》,让长居城市的自己可以亲近自然,更加热爱生活。 江南春雨■王秋女 江南春好,花红草绿柳如眉,可这些美,都是靠那连绵的春雨浸润出来的。江南的春雨,不疾不徐,落落停停,细密如丝,缠绵缱绻。这雨丝飘啊飘,把那些树啊、花啊、草啊,都洗得发亮,那绿就像要滴出来似的,真正是青翠欲滴;沾在你头发上、身上,像长了层亮晶晶的白毛。 生活在江南的人们,大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都可能见不着个大晴天,每天进进出出要打把伞,走到哪儿都湿漉漉的,墙壁、地板潮得要凝出水珠来,衣服越晾越多,屋子里一股子霉味。 记得读初中时,为了我上学方便,家里搬回到老房子住。老房子是个老台门,前有小院后有天井,里面起码住了五六户人家。我家住底楼,一到春天可真难熬,妈妈每天为没有干净干燥的换洗衣服发愁,特别是一天一换的内衣,晾了一长溜,愣是没有一件干爽的。太阳好的时候,小院子是晒衣服的好地儿,可现在天天下雨,院子没法晾衣服,各家各户的衣服都挤在窄窄的前廊上。 每天晚上,爸爸生起电炉子,一件件地烘衣服,房间里雾气蒸腾。烘衣服是个考验人耐心的活计,爸爸想出个偷懒的方法,用铁丝做了个简易晾衣架,架在电炉子上面,再将衣服搭在衣架上,然后一边看报纸一边给衣服翻身。当然,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报纸看得太投入,一直等我们都闻到焦糊味了惊叫,他才反应过来,然后是妈妈的一顿数落。 一天早上,外面照例飘着雨丝,妈妈又在不停地嘱咐我和爸爸:“走路小心点,别老把泥浆甩到裤腿上。还有你,上课时别再用袖口擦粉笔灰了,洗了干不了,都没衣服换了。”我站在窗口,一边听妈妈喋喋地抱怨,一边梳头发,心情阴郁得一如那铅灰色的天空。 偶一低头,却发现那木头窗棂上,竟然长出一朵小小的白色蘑菇。我兴奋地喊爸妈过来看。爸爸饶有兴趣地凑过来,和我头碰头研究这朵小蘑菇是什么品种,是否有毒。爸爸还打趣说今天的晚餐桌上能加个蘑菇汤了。而妈妈则一声尖叫:“这儿还能住人吗?房子都长蘑菇了!”我和爸爸相视而笑,这朵小小的蘑菇,点亮了灰色的雨季。 如今的江南春天,潮湿依旧,但居住条件好多了,水泥钢筋的高楼,相对来说不容易回潮;而且就算湿气太重,也可以开空调吹吹干,或者打开抽湿机抽湿;洗衣机都带烘干功能了,再也不用一溜儿晒上一打以上的内衣。 可每到这种连绵的阴雨天,情绪还是难免会有些低落,加之这段时间工作上不顺心,更觉得郁闷。去接放学的孩子,我搂着孩子在伞下走,生怕他淋湿了,可他总是雀跃着想往雨里钻。一会儿问:“妈妈,你知道这雨水能直接排到河里吗?”一会儿又说:“妈妈,你能背出几首带‘雨’的古诗?” 我没心思听他碎碎念,大声道:“走进来一点,再淋雨要感冒了!”他不高兴地白了我一眼,安静了会儿。 可没过一会儿,他又大叫:“妈妈妈妈,你看!” 我顺着他的手看过去,人行道旁边就是草丛,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啊。他用力挣脱我的手,跑过去弯下腰拨开草叶指给我看:“妈妈,你看这朵小花像不像一颗蓝星星?好漂亮呀!” 我也走过去,蹲了下来。草丛里藏了朵小蓝花,四片小小的花瓣,晶莹剔透,确实很像一颗蓝星星。这颗蓝星星,点亮了这个灰色的雨季。 一片叶的成长■王敏钰 这是独属春分的景致。在寒冬中苦苦求索的树,从贫瘠的土地中汲取养料,在树皮下蕴蓄生命的渴望。雨夜中,叶子破茧而出。当那抹鲜绿在枯褐中绽放,我几近要落下泪来,为它所付出的,为它所坚持的。 它是那么坚韧,植于枝上,昂首待发,抱着咬定青山的劲儿,向世人展示叶子蕴藏的力量。 春雨打不落它,只会使其更加强大。今晨再见它时,晨辉早已拂去昨晚风雨的惊心动魄,只留几滴残存的露珠,悄无声息地诉说一片叶的成长。它将嫩绿衣裳绣作春装,只待花扬。 它传递春的讯息,花开时融融春意满树,缕缕幽香醉了旅人。 在不知不觉中,春已走了大半,花落纷纷扬扬,叶已悄然成为了树的主角。此时的它们,如同醇厚的美酒,葱翠浓郁。 夏日晚间,趁月华凉风,摆上一盘冰镇的水果,席间簌簌叶舞风吟。 秋冬寂寥,叶黄转褐。落叶归根,对于它们来说是最好的归宿。此时走在路上,两侧的叶不时落下,觉出几分意蕴悠长,初春观叶、春末拾花之举如在昨日。 叶长成了,叶又落了,树明年还要开花,年年四季轮回,听从大自然的安排,去感受生命的精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