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pf/a_4786430.html

甲醛污染超标这件事,在装修家庭中普遍存在,每年新增癌症患者,40%以上都与它密切相关。儿童长期吸入甲醛可能导致白血病、上呼吸道感染而致死亡,每年有万的孩子死于室内污染。

治理室内空气是每个搬新家的父母的首要任务。选择有效的吸毒植物,能在治理空气污染的同时,增加居家情调,美观健康两不误。

吸毒植物大全

散尾葵

散尾葵绿色的棕榈叶对空气中的二甲苯和甲醛有十分有效的净化作用,放在室内,能够提高居室内的环境质量。

?性喜温暖湿润、半阴且通风良好的环境,怕冷,耐寒力弱。

龟背竹

龟背竹又名蓬莱蕉,龟背竹净化空气的功能略微弱一些,它不像吊兰、芦荟是净化空气的多面手,但龟背竹对清除空气中的甲醛的效果比较明显。另外,龟背竹有晚间吸收二氧化碳的功效,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含氧量有很大帮助。

?喜温暖潮湿环境,切忌强光暴晒和干燥,耐阴,易生长于肥沃疏松、吸水量大、保水性好的微酸性壤土,以腐叶土或泥炭土最好。

虎尾兰

虎尾兰用来净化空气起到良好的作用。研究表明,虎尾兰可吸收室内部分有害气体,并能有效地清除二氧化硫、氯、乙醚、乙烯、一氧化碳、过氧化氮等有害物。

虎尾兰堪称卧室植物,即便是在夜间它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六棵齐腰高的虎尾兰就可以满足一个人的吸氧量。在室内养殖虎尾兰,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还能在夏季减少开窗换气。

?性喜温暖湿润,耐干旱,喜光又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性较好的砂质壤土较好。

芦荟

芦荟是众所周知的美容圣品,但除了可以美容,它同样能净化空气,芦荟是吸收甲醛的好手,可以吸收1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90%的甲醛。

?喜光,耐半阴,忌阳光直射和过度荫蔽。芦荟有较强的抗旱能力,离土的芦荟能干放数月不死,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涝。

铁线蕨

铁线蕨不仅具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放在室内可以吸收甲醛、净化空气,每小时能吸收大量的甲醛,因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生物"净化器"。

?喜明亮的散射光,怕太阳直晒。在室内应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即使放置1年也能正常生长。

绿萝

绿萝能吸收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甲醛等,刚装修好的新居多通风、使用有害气体吸附剂,然后再摆放几盆绿萝,基本上就可以达到入住标准了。

如果在办公室,绿萝能在新陈代谢中将甲醛转化成糖或氨基酸等物质,也可以分解由复印机、打印机排放出的苯。

?属阴性植物,喜湿热的环境,忌阳光直射,喜阴。喜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微酸性的土壤。越冬温度不应低于15℃。

白鹤芋

白鹤芋抑制人体呼出的废气如氨气和丙酮的"专家"。同时它也可以过滤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和甲醛。它的高蒸发速度可以防止鼻粘膜干燥,使患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喜高温多湿,生长适宜温度为18℃~28℃。甚耐阴,忌直射阳光,盆栽用粗颗粒的腐殖土,排水和透气均要求比较好。

常春藤

常春藤是藤本类绿化植物中用得最多的材料之一,不仅可达到绿化、美化效果,同时也发挥着增氧、降温、减尘、减少噪音等作用,室内养殖能有效抵制尼古丁中的致癌物质。

?阴性藤本植物,也能生长在全光照的环境中,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不耐盐碱。

巴西龙骨

巴西龙骨可昼夜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且易成活。

?放阳光充足处,需控制水量,宁干勿湿为佳。

吊兰

吊兰可吸收室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吸收甲醛的能力超强。一般房间养l~2盆吊兰,空气中有毒气体即可吸收殆尽,故吊兰又有“绿色净化器”之美称。

?性喜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它适应性强,较耐旱,不甚耐寒。不择土壤,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中生长较佳。

非洲茉莉

非洲茉莉非常适合室内种植,能不断放出清新的氧气,其产生的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可使人放松、有利于睡眠。放在办公室,能提高工作效率。

?性喜温暖,好阳光,但要求避开夏日强烈的阳光直射;喜空气湿度高、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冷、干冻。

仙人掌

仙人掌被称为夜间“氧吧”仙人掌,呼吸多在晚上比较凉爽、潮湿时进行。呼吸时,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同时还是吸附灰尘的高手。

?喜强烈光照,耐炎热,干旱、瘠薄,生命力顽强,生长适温为20-30℃。

现代家居装饰不仅要潮流时尚,

健康自然也非常重要,

有了这些净化空气的绿植,

既能保证家人身体的健康,

和室内的其它装饰品交错地摆放在一起,

又能让室内充满艺术的气息,

健康美观两不误。

获取更多装修资讯,请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