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木牛流马,今有重力小车。不用电就能飞驰的重力小车,想不想get一辆?-----科学知识不仅来自课本和实验室,更是来源于生活。在衡山路小学STEM快乐科技秀系列活动中,学生们不仅通过实验了解了原理知识,同时也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了科技小作品,从中感悟到了科技的魅力,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本期实验目标: 1.让重物成为一种动力源 2.探索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重物高度越高,能量越大;重物质量越大,能量越大) 3.了解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使小车前进。 嗨!大家好!我是周厚霖,现在是衡山路小学班的一名小学生。我喜欢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也喜欢用乐高拼出惊喜。我还喜欢在古诗中徜徉,感受古人的悲喜。我喜欢用画笔画出我心中的世界,还喜欢到处旅行,饱览祖国山河,当然我最喜欢用双手验证小小的科学原理。 年的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变废为宝steam秀”实验活动。我选择了“自制动力小车”这个项目。 我曾经问妈妈什么是重力?它在哪里?妈妈说:我们看不见它,它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如果没有了重力,苹果会飞到天上去,我们人类也会在宇宙中漂浮。 妈妈还说:地球就像一块大磁铁,把我们牢牢吸在地面上。也可以把汽车从高处吸到低处。汽车不用任何驱动就可以跑很远。 我也想通过这次实验项目验证重力的存在。 制作过程 首先,准备制作重力小车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直尺、圆规、三角板、铅笔、竹签、瓶盖、吸管、硬纸板、热熔胶枪等。 其次,确定小车的形状、尺寸及组装 我先用家里玩具车做参考,设计出小车的形状。在纸板上用直尺画出小车各部分轮廓,用剪刀裁剪。剪下来再用热熔胶把小车各部分组装粘好。因为我做的小车车身较大,我使用比较长的竹签作为车轴。 我先后用瓶盖和圆形纸壳制作车轮。因为家里瓶盖较小,和车身不太匹配。我决定用纸壳做车轮。用圆规在纸板上画四个大小相同的圆形,用剪刀剪下即可。竹签从圆心穿过,四个车轮制作完毕。 最后我用竹签穿过车身,四个车轮位置固定好,小车初步制作完成。 实验过程 我先用手推小车在地板上试运行,结果发现车轴和车身连接太紧,小车根本跑不动。 我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如果车轴能自由转动,车轴再带动车轮,这样小车不就跑起来了吗?如何让车轴自由转动起来呢?我想到了吸管,选择一个比竹签粗的吸管,把他套在竹签上穿过小车,这样竹签就不会和车身紧密连接了,“车轴”就能在吸管中自由转动起来了。 我动手进行了改造,果然小车“开动”了。 接下来我用桌板调节不同的角度“30°”“45°”“60°”,记录在相同条件下,坡度不同时重力小车前行的距离。 通过这次重力小车的制作和实验,让我对科学小实验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实验既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又丰富了我的科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工程力学博士、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曹金凤副教授专业点评: 周厚霖同学制作的重力小车,选择鞋盒、胶水、竹签、吸管作为原材料,设计巧妙,从斜坡上滑下来后,滑行距离较远,一年级的孩子能够制作出这样的小车,非常棒。该作品还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加以改进:1)可以在自制重力小车上进行绘画,让其更加美观;2)可以选择从不同倾角的斜坡上滑下来,比较滑行距离;3)建议将滑行距离、斜坡角度等数据记录成表格,便于分析与比较;3)可以尝试在车斗里放置货物,观察增加重力时的滑行距离的变化情况。 本学期衡山路小学开展了STEM系列快乐科技秀活动。纸桥承重、水火箭、重力小车、自制陀螺等等。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孩子们在制作中收获了快乐和喜悦,增长了知识与技能。 STEM教育是一种基于问题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方法,它依赖于实践,通常是以协作的学习经验作为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在“玩”与“做”中体会探究和创造的乐趣。通过不断的创造体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增强创造信心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变成现实,从而培养孩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索、乐于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走近科学,探索世界,我们在行动! 撰稿:衣学芹 摄影:衣学芹 编审:李丽满迪 求真教育 传真知、唤真情、育真人 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教育集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